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清代“性灵派”文学…
试论明代士人“狂怪之风…
试论南北朝时代思想对卢…
试论方文山歌词对中国传…
试论中国与希腊的神话
试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创…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籍…
试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传…
试论电影《赤壁》对中国…
试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
最新热门    
 
试论赋体文学创作手法对元嘉诗歌创作的影响

时间:2010-11-17 11:38:52  来源:不详
破。 
  谢灵运写作山水诗时,同样秉持这种精神。所赋山水,必亲历其问,而他实地登游的过程,有时甚至像作探险式的考察活动:“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履[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瑗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王钟陵先生认为,“谢灵运的山水诗,换个准确的名称,应该叫‘登游诗”’,因为谢灵运的山水诗,“有时是在来去途中所见,更多的则是有意探寻所至”,而“诗题中常有‘登’、‘游’、‘过’、‘从’等字样,且诗中多有登游过程”。的确,如周亮工所说,“谢灵运诗只一机轴……其游名山志所记行胜,具见于诗,诗之措辞命意,则尽于《山居》一赋。所谓‘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即赋中‘入涧水涉,登岭山行’之句。此类甚多”。谢诗中多“裹粮”、“杖策”,“山行”、“水涉”,“策马”、“鲽控”,“过涧”、“登栈”,“企石”、“攀林”之类的游踪自道,不仅信实地记录了登游的过程,而且正符合用移步换景手法赋尽山水的需要。其《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云:“逶迤傍隈陕,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JlI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蒴薪泛沈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正是一路行去,一路看去,景随步转,见山写山,见水写水,堪称是一步山水一步诗。 

  鲍照山水诗亦多类此。如《登黄鹤矶》:“临流断商弦,悲棹讴。”《登翻车岘》:“升岑望原陆,四眺极梁。”《登庐山望石门》:“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从拜陵登京岘》:“晨登岘山首,霜雪凝未通。息鞍循陇上,支剑望云峰。表里观地险,升降究无容。”再如《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途趋山楹,云崖隐灵室。岗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昏昏蹬路深,活活梁水疾。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悚。神化岂有方,妙象竞无述。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诗人一路随荒途、山楹、云崖、石室、岗涧、林障、蹬路、梁水之行程变换写去,移步换景,寓目辄书,有幽隅、地牖、怪石、崖壁则就实铺陈,正与谢诗同一风尚,故而王闾运谓其“刻意学康乐”。 
  颜延之的诗也不例外。如《拜陵庙作》:“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束绅入西寝,伏轼出东垌。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垅生。”也正是一路随兴所至,踩点观景。又其《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叙游踪时日:“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睿思缠故里,巡驾匝旧垌。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既交待“宅道”、“巡驾”的出游方式,又点明“陟峰”、“寻云”等观览过程,出游、观览,两皆铺陈。再如为时人所称赏的《北使洛》:“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问。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仿佛一笔旅途流水账:先整饬行装,而初程即已险艰,继由吴洲过水路,转乘驷马越楚山,后经古梁宋周郑问道,乃至阳城路。其后铺陈“望”时所见,“伊淑绝津梁,台馆无尺椽。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云云,又与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气氛相仿佛。 
  四、时间对句:在时间中展开对空间的追寻 
  元嘉诗歌创作上移步换景以求“尽到”的特点,除体现于上述方位空问与地域景致的对句铺陈外,还表现在以“朝”、“夕”式对句作全天候的景事记录。尤其是在山水诗中,这种方式运用得甚为普遍,使读者明显感受到诗人是全天候地奔碌并全身心沉浸于山水行程之中。如谢灵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