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文化外交的过程与成…
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
浅谈于时空更迁中的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的美学审视…
和谐的理想 不和谐的时…
浅谈影响武术跨文化传播…
浅谈艺术性译意——从“…
浅谈古筝跨文化传播无效…
浅谈北京奥运会——跨文…
浅谈植入式广告传播中的…
最新热门    
 
浅谈歪曲抑或创造——《女勇士》中历史传说的真伪之争

时间:2011-01-15 15:25:42  来源:不详
p;蔡淡的故事出现在《女勇士》中被省去了很多重要的情节,又被作者加人了一些原来没有的细节和元素。比如她描述蔡淡到了匈奴之后,仿佛到了一个蛮荒之地,完全听不懂当地话,也无法被别人听懂。甚至她的孩子也无法明白她,因为他们不说汉语。当她对孩子说自己的语言时,他们只是顽皮的模仿和嘲笑她。这些是与史书的记载不相符的,因此也受到许多评论家的批评。
    但可以看出,作者这样改写其实是在隐射她自己及其母亲以及众多华裔女性在美国的境遇。作者的母亲勇兰在中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然而来到美国之后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她不会说英语,与主流社会更是难以融入。她不仅每天要在自己家开的洗衣店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要同各种“白鬼”打交道。美国对她来说是完全的“异乡”,甚至是充满了“鬼”的地方,包括“的士鬼、警察鬼、消防鬼、抄表鬼、树木修剪鬼、还有五分钱银币鬼。”将各种职业的美国人和投币设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称为“鬼”,说明她不仅没有融人美国社会的愿望,而且在潜意识中,希望与之保持距离。只有关于中国的事情才能让她找回尊严和归属感。她永远在梦想着回到中国。“母亲总是在我们耳边念叨:广东省,新社村,流过村子的乌河……说你父亲的名字,村民就会指给你看我们的房子。”
    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使她与从小受到美国教育的子女之间充满了隔阂,就像蔡淡与孩子们一样“语言不通”。她指责孩子们总是相信那些“鬼老师”们说的话,他们自己也变成鬼了。而在孩子们心中母亲是个奇怪的人,“她会做一些糟糕的事,一些令人难堪的事。”有一次,临近的一家杂货店错把邻居家的药送到了洪家。母亲把这看成一件不吉利的事,要求女儿去到杂货店向店主讨要糖果作为补偿。而对女儿来说,这无异于乞讨。而当店主最终给了她过期的糖果时,她更是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屈辱。
    女儿也像蔡淡一样,同样是一个放逐者。生于华人家庭,长在美国社会,接受美国式教育的同时又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她在两种文化中都失去了归属感。在解析自己文化身份形成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华裔美国人,当你试图理解你内心的什么是属于中国的时候,你是如何分辨什么是由于你童年的经历、贫穷、疯狂、特殊的家庭背景、为你讲故事的母亲等等对你的影响?你是怎么区分什么是中国的传统?什么又是从电影中获得的呢?”成人后的汤亭亭对母亲说的那些故事感到厌倦,决定离开家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寻找“正常”的世界。然而这个没有“鬼”的世界却让她失望:“色彩变弱了,气味也很淡,现在当我透过地下室的窗户看过去时,没有找到村民们说的像一个勇敢的精灵一样跳舞的女孩,穿着阳光做成的裙子,只看到一个默默跳舞的女孩,她认为根本没人在看她。”最终她意识到,她从小生长的华人移民社区、她的华人传统和文化给予了她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丰富的灵感和想象的来源。她可以在美国“正常”社会里生存,但她永远不会与她的传统文化,她的父母和祖先断裂。
汤亭亭笔下的蔡淡后来受到匈奴笛子的启发,把弓箭改造成一种乐器,并创造了自己的歌曲。歌声传达了自己的悲伤和愤慈,也吸引了孩子们和自己一起吟唱。这似乎暗示着作品中母亲和女儿在文化差异中的相互理解。最终蔡淡的音乐跨越了文化,“她的词仿佛是汉语,但是胡人能够听出她的悲伤和怨恨。有时他们认为也能从中听到一些胡人的语言,在叙述永远的流浪”。汤亭亭借此也希望文化的障碍可以被跨越,她既可以是一个中国人,又可以是一个美国人,既可以认同两种世界的文化,又能被两种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