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关于白蛇传说及其生存境…
400年李渔“热”了4次—…
誉满天下 谤满天下——…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
关于散文的争论
关于朱彝尊对《花闻集》…
关于达尔文主义对文学创…
关于尚书文学批评思想探…
试析《金批西厢记》看金…
最新热门    
 
关于《金瓶梅》英译本误译解析

时间:2011-04-18 13:29:37  来源:不详
论文摘要: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译是很常见的,误译多半源自误读,即对源语的错误解读。对源语的误读又分为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金瓶梅》英译本中存在较多误译和不当翻译。人名和某些事件的误译只不过是译者的某种“失察”而已,而习语和文化术语的不当翻译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源语文化意识和修养的欠缺。考虑到英译本非直接译白中文,误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母译本。
  论文关键词:《金瓶梅》;误译;不当翻译;误读;文化意识
  正当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一部新型的长篇章回小说冲破神魔鬼怪、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等传统题材的藩篱,悄然在民间流传开来。这就是300多年来人们争论不休、有着100回篇幅、近百万字的《金瓶梅》。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与成熟,在明清小说创作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市井人物、反面人物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它以西门庆的家庭为描写中心,这个家庭上通文武百官,下连贩夫走卒,是当时社会矛盾集中点的缩影。小说的创作完全是一种朴素、自描、写实的笔法。在朴素的写实中,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活灵活现,揭示出真实、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动人的生活情趣。它在许多方面都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转折,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有一席之地。国外对《金瓶梅》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该书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拉丁、瑞典、俄、芬兰、匈牙利、日、朝、越、蒙等十多种文字。《金瓶梅》在欧洲的最早译本是法国汉学家莫朗的节译本,1927年出版。继莫朗之后,1927年纽约出版了英文节译本,题为《金瓶梅,西门庆的故事》。1930年德国汉学家库恩出版了德文节译本(49章),接着伯纳德·米奥尔(BernardMiol1)将库恩节译本转译成英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书在大陆一直未能公开出版,英译本国内更是难得一见,英汉对比研究也就无从谈起。笔者手头的英文译本(49章)是米奥尔根据上述德译本转译而来的。对该译本的得失及翻译策略问题笔者曾作过一些探讨,本文列出了其中一些误译及不当翻译,并对造成误译及不当翻译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误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有名词的误译:所谓专有名词,是指作品中所涉及的地名、人名以及机构的名称等。
  对这些名称的翻译通常遵循“名从主人”的惯例:人名、地名一般采用音译,但机构名称多用意译,偶尔也有音译。《金瓶梅》中人物多而杂。据朱一玄所编《金瓶梅词话人物表》统计,前后出场的人物有853人之多。这些人物中,除了西门庆一妻五妾外,其他各种人物上至皇帝,下至贩夫皂隶,几乎无所不有。仅西门庆一家的奴婢就有40多个。译者在人名翻译上采用了“双重标准”:男音女意,即男性人名用音译,而女性人名则用意译。音译比较简单,根据原名的发音将汉字转为拼音文字即可。但如果原名读错,音译必然走样。《金瓶梅》译本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庞”和“薛”在我国是两个比较常见的姓氏,书中主要人物之一春梅就姓庞,而译者却将其姓译作“Long”。请看以下原文对话(本文原文均来自于崇祯本电子抄本):
  (1)玉楼道:“我听见他爹说春梅娘家姓庞,叫庞大姐,莫不是他?”(第八十九回)
  译文:“AsfarasIcanremember,SpringPlum’Sfamily nameisLung.No doubtitis she,’’SaidJadeFountainoncemore.
  原著中姓薛的是一个尼姑,人称“薛姑子”。此人神通广大,经常在西门庆家出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