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关于仡佬族神话传说生态…
学者三人谈:关于大学生…
打开中国历史的秘密——…
古代关于夏至节气的诗词
【小知识】关于龙舟竞渡…
关于从文艺遗产看维吾尔…
强化先进体育文化意识构…
关于原语文化意识与目标…
关于瑶族史诗中所表现之…
关于白蛇传说及其生存境…
最新热门    
 
关于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之臣民政治伦理思想管窥

时间:2011-07-19 11:58:00  来源:不详
233)太一宫道士胡莹微刊印之《太上感应篇》,已包含李昌龄之注。而两年后理宗朝巨儒真德秀于端平二年(1235)所作《太上感应篇》之跋文亦有“李公(注:李昌龄)注感应篇以谕人”之说,可见李注在当时已有广泛影响。
  “古今风俗,悉从上之所好”,由于理宗大力推广李注《感应篇》,权臣巨儒亦纷纷作序跋。“其以次序述之者郑安晚丞相[注: 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杀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真西山先生,余皆其时宗工钜儒。”真德秀之跋文云:“世谓感应之云独出于老佛氏,非也!《书》有作善降祥之训,《易》有积善余庆之言,大抵皆此理也。”“盖天命之性,赋之于人,本皆至善……予惧世人不求诸内而求诸外,顾以力弗足而怠焉。又或出于侥求觊幸之私而返流于不善也,故书之篇末以告观者,庶不失感应之本指云。”真德秀之跋以儒家之言解《感应篇》,这也说明在维护统治阶级政治利益方面,儒道两家颇有相通之处。
                       二
  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强调了以“忠君”为核心的臣民政治伦理的重要性。《感应篇》卷之二“忠孝”条,李注云:“忠也者,人臣之大节”;“使为臣而皆不忠,则为君者复何望于臣?”;“忠孝乃超度之本,得获度世,莫此为速。”在这里,臣民尽忠事君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政治伦理规范,君尊臣卑的政治等级秩序不容挑战。臣民之忠于此岸世俗社会而言,是极权体制伦理纲常的必然要求;于彼岸道教理想世界而言,又是度世飞升之快捷方式。就道教而言,显然是后者更能体现其宗教色彩,是其服务于极权体制的,区别于儒家的特色。李注所引“东卿司命真君”之言,表达了臣民忠于君王之行,在成仙的功效上远甚于清心寡欲的个人修炼和先祖功德的泽被后嗣,兹引其文以佐之:
  东卿司命日:“有萧邈之才,绝众之望,养其浩然,不营富贵,或自贞自廉,不食非己之食,不衣非己之衣,纷华不能散其正气,万乘不能激其名操,或先世有功流速后嗣,易世炼化,改氏更生,此皆有应仙格,当登仙品。然必多历年所,始得渐进。至于至忠至孝,则今日谢世,明日便当补为地下主者。复从地下主者便当进补仙阶。”
  《感应篇》卷之二“忠孝”条李注以御史中丞[注: 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yushizhongcheng]吕公诲为例,宣扬“事君尽忠”之说。李注云吕公诲正色直言,倾动朝野而获赠上帝之“清凉丹”,进而升仙,“从帝为司斜~。卷之二“正己化人”条,李注对吕公著(晦叔)为崇政殿说书[注: 崇政殿说书性质 宋官名。 崇政殿说书简介 景佑元年(1034)置,掌为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并备顾问。翰林学士之学术深厚者为侍讲、侍读,官阶较低而资历较浅者则为说书。]时,“日以正心修身之说劝导人主”的忠君之行亦颇为赞赏。值得注意的是,李注论述“正己化人”的理论依据并不是道教所谓“清静无为,德化[注: 德化县-德化是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产陶瓷而名扬中外。]天下”,而是援引孔子“君子正其衣冠”、“席不正不坐”、“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等说教,可见李注并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