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南大教授:三重力量在挤…
试论王维山水诗的三重境…
时寒冰 :开发商惧怕三…
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
最新热门    
 
三重缘:诗与书法及华文文学研究(评论)

时间:2011-09-03 10:07:12  来源:不详
>  海德格尔说过,诗的建立是“在奉献与赞美的意义上设立[注: 出场《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修整门户墙垣,安排庄院,设立几处梆子,拴束衣甲,整顿刀马,提防贼寇,不在话下。”-sheli]。”而诗作为歌唱的仪式,在历史上就是一座由神秘的符号构筑的语言的神殿。为何需要一种奉献与赞美意义上的设立?诗所设立的应是什么?作为言语之“寺”的建立,诗其实就是敞开了一个世界,并使我们看到的都充满祝福。而赞美即是通过为万物赋名,语言将存在者引入世界,以奉献给它们的存在。“东方地平线上/凉飕飕的早春黎明/一个农民,一个/佝偻的身影/什么也不曾顾虑/就把种子,默默地/播进大地,播进/历史的进程里,一个/民族的坚韧”(《三月》),这首写于1980年的诗作,在今日读来依然意味隽永,盖其源在于诗人透过特定的历史语境表达了对于大地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存在于歌唱中的那个时代的灵魂,依旧凭着万物而存在。对于诗人而言,这种歌声既是一种感情的呼唤,又是一种心灵的声音,也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回应。然而,在蒙尘的历史中,文化同样残缺不全,人很容易患上营养不良症或文化偏至症。诗人对此具有自我的清醒意识。继而,他曾在一段时间里调整“转型”,写散文写报告文学。通过散文,他修补了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的“裂痕”走向和谐,去“寻找生命的庄严”;通过报告文学,他寻找某种时代精神和社会信息的“输出”通道,去感受人生哲理与历史意蕴的生成。
  或许因为自身在感知生活、传达情感等创作实践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思考和经验,刘登翰把笔触逐渐伸向了对于诗歌的理论批评,而且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分析,这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本身包含着价值判断的因素。早在1958年,即在北大中[注: 大中 (国号): 大理国由高升泰掌权时所改的国号。 大中 (年号): 唐朝唐宣宗李忱的年号(847年─859年)、唐懿宗李漼即位后沿用不改(859年—860年)。]文系深造时,由于深受著名诗人、当时主持《诗刊》工作的徐迟先生的倡仪和鼓动,他便与如今在中国文坛诗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学者谢冕、孙绍振、孙玉石、洪子诚等前后届学友一道,接受编写一部中国新诗史,尽管“难产”了。然而,上世纪80年代之初,面对新诗潮汹涌而至,他主动参与其中,热情地把舒婷等一批新锐青年诗人推上诗坛。之后,面对海峡对岸蓬勃生长的台湾[注: 台湾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诗率先予以大力推介、展开评论。无论是以新诗思潮和诗人个案研究相结合的《中国当代新诗史》(与洪子诚合著),还是另一部与人合作的(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都有其鲜明风格和研究特色。一部当代新诗史,作为具有拓荒式和建设性的著述,的确令人刮目。这是对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状况的精心梳理和评述,既有就新诗在当代政治[注: 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推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