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南大教授:三重力量在挤…
试论王维山水诗的三重境…
时寒冰 :开发商惧怕三…
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
最新热门    
 
三重缘:诗与书法及华文文学研究(评论)

时间:2011-09-03 10:07:12  来源:不详
[注: 罗列(1907--1976),号冷梅。福建长汀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一军、第十七军团、第三十四集团军参谋长,第一军军长。]的表层之物。
  
  三
  
  诚如书法也好、诗歌也罢,都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表达,人生也有太多的东西必须加以面对,你别无选择。
  旁白之三: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领域里,刘登翰可谓开国内学术界之先河,而且筚路蓝缕,辛勤耕耘,一路探索一路垦荒一路收获。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于扩大华文文学在海内外学术界乃至世界性的影响,对于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的构成,对于人们关注、走近和理解台港澳暨海外华文作家、学者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进程中的价值作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种突破性的贡献和开拓性的意义。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崛起,随着世界各地华人社区的持续发展和中华文化的进一步深入与张扬,也由于华文文学本身蕴含着丰富内容、文化信息和心灵密码,华文文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已然成为一种事实。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个有益于中华文化重构的重要学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推进堪称迅猛异常。然而,伴随华文文学研究空间的渐次推展和深拓,置身于其中的研究者和学术界,却遭遇了一个学科命名、定位、归属以及学科理论构建等诸多问题的尴尬局势。面对开放的华文文学,如何让其自身在生长壮大中获得合理的依据和定位呢?对此,刘登翰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术自审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既然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仅仅止步于平面‘空间’的展开远远不够,更重要的还必须有自己学科的理论建构,从学科的范畴(内涵、外延)、性质、特征的界定,到反映学科特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确立,才能开拓学科研究的深度‘空间’,获得学科独具的‘专业性’。对理论的长期忽视———或者说对本学科理论建构的无暇顾及,是窒碍华文文学研究突破和提高的关键。”面对华文文学世界这个巨大而庞杂的空间,随时都有可能需要一个研究者在学术意识与理论建构思路上进行适时调整,方能更好地把握和确定华文文学的存在价值并就关键性问题及时作出积极回应。因而,保持开放而前瞻的意识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在刘登翰看来,无论华侨、华人和华裔的文学,其主要文字媒介是华文,一般情况下称之为华文文学。但华文文学并不能涵括华人和华裔作家用其它语种创作的文学,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华裔的英语文学受到包括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广泛关注。其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沟通和改造,是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和不同历史之间文化融汇的重要现象和亟待深入探讨的新鲜命题,而且随着华人对所在国社会的参与和融入程度日益加深,华人的异语种书写已渐成一种普遍现象。对此,他表示赞同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超[注: 张超[职业经理人],张超[东汉末年诸侯],张超[丽江碎尸案犯],张超[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师],张超[演员],张超[编剧],]越语种的局限而立足于族性和文化之上的学术主张。同样的,他又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学术气势,从目前全球化语境影响学科体系的一些新变动来拓展华文文学诗学体系的学术思考空间。近年来他撰写的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学术论文,既有宏观的透视,又有微观的剖析,学术视野开阔,内容有的放矢,锐气不减当年,堪称自成一家之言。其中《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和“多中心”的辨识》一文,则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