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
试论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
试论中华书局点校本《全…
试论《诗经.秦风.小戎》…
试论从体验论的角度解析…
试论从《橘颂》看屈原的…
试论何晏的《道论》“《…
试论左思风力”文学审美…
试论复杂难理的人生情绪
试论唐传奇叙事中女性形…
最新热门    
 
试论“恨不相逢未嫁时”

时间:2011-11-29 12:00:52  来源:不详
里够得上是触目惊心的婚外恋的一幕。
  在前四句中,我们见到的是为情感所主宰的男子和少妇,表现的是他们各自的自我。他们爱得真诚,已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女间的一般接触就要受到“授受不亲”的非议,更何况背叛婚姻关系的爱情呢?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一张无形的硕大的罗网,即使是这样一位十分珍惜个人情感的少妇也无法加以挣脱。她终于由狂热走向沉思,至于醒悟,不能不摆脱自我的一己情爱,正视包围着自己的现实环境与道德世界。这就是中间四句所表现的内容。“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说的是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丈夫既富且贵,家有连着苑囿的高楼,丈夫身份地位也不一般,是在宫廷里执戟的侍卫官。这两句等于在告诉对方,自己是已有归宿的人,不再有权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从现实环境的角度在求爱男子与自己之间划上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界线。接着两句“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大意为:尽管我知道您感情真挚,光明磊落,然而我已是有夫之妇,已立誓侍奉丈夫,并要与他同生死共。这就进一步从道德领域中把那求爱的男子驱逐了出去。
  结尾两句的精彩处在于:少妇在“还君明珠”时动情地“双泪垂”,并为“恨不相逢未嫁时”而深感遗憾。少妇最终用理智战胜了感情,而感情终于没有被完全压杀;婚姻关系征服了婚外的情爱,而情爱仍然抬起头来。抒情女主人公在爱情与婚姻不可兼得时,尽管选择了婚姻,但她并不认为这是合乎理想的。从“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感叹声中,不难体察到她所向往的乃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节妇吟》的主题是在表现一位挣脱感情羁绊的少妇向着道德与礼法的复归。她终于踏进了道德与礼法的门槛,在这一点上,她是有资格被称作“节妇”的。但由于诗人表现的并不是一个被传统道德彻底吞没的灵魂,而是一个有着自我真情实感的血肉之驱,因而从纯粹的传统道德的立场看来,这位少妇俗根未净,有欠完美,又是够不上“节妇”的标准的。这就并不奇怪历来有人对张籍的这首诗加以责难的原因。如明代唐汝询在这首诗后批道:“系珠于襦,心许之矣。以良人显贵而不可背,是以却之。然还珠之际,涕泣流连,悔恨无及,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清初贺贻孙也评此诗说:“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时。柔情相牵,展转不绝,节妇之节,危矣哉。”“吾恐诗与题不称也。”后来沈德潜[注: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初学诗于吴江、叶燮。中年以前授徒为生,并以诗名。]编《唐诗别裁》时根本不选此诗,并在张籍小传下直接说明其理由:“……恐失节妇之旨,故不录。”唐、贺二说把此诗完全坐实为男女情事,并站在封建卫道立场上给予讥评,认为“忠臣节妇”应有“铁石心肠”,更不该“系珠”且又“还珠”,这显得十分迂腐。张籍却远比他们通达,他重视自我,懂得感情。他虽认为封建道德应该遵循,但并不把封建婚姻视为神圣。他憧憬的是与爱情相统一的婚姻。因而他笔下的妇女,尽管有过婚外恋,仍会被他视为“节妇”,受到赞颂。
  《节妇吟》的题材是全新的,古典诗歌中并非没有歌颂女子贞节的诗篇,如辛延年的《羽林郎[注: 《羽林郎》-《羽林郎》为东汉时期辛延年所作,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在《陌上桑》之后,又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写酒家胡女拒绝豪奴动手动脚的调笑,她“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写出了宁可玉碎,也不愿受辱的坚贞品格;《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