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李耀宗}净化心灵的千古圣节

时间:2009-9-8 17:36:55  来源:不详

“清明”其词,语义赅博:一谓政治。如:《诗·大雅·大明》曰“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传》谓不终一朝而天下清明;《笺》以朝旦为清明。据此,后世多指治平,政治清明。二谓神志清净明朗。如《礼·孔子闲居》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疏》云“清,谓清净;明,谓显著。言圣人清净光明之德在于躬身”;《玉藻》则有“色容厉肃,视容清明”之句。三谓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如上文所言。四谓乐声清朗。《礼·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

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历代颇多仿制,大小繁简不同,画中人物数量差5倍余。据故宫藏本,上有各色人物550余个,牛、马、骡、驴等畜50余匹,车轿20余乘,大小船只20余艘;可辨树木170余株。如此风俗长卷所展“清明”,历作三解:时间——清明时节,心旷神怡,人们纷纷扫墓、踏青、贸易……;空间——从京城“清明坊”至汴河口地段繁华场景,视角突现欣悦心情;世间——政治概念,意太平盛世,政治清正光明,百姓安居乐业。可见,“三解”无不系涉“心灵”——“清明”基本性质定位。从某种意义讲,“清明节”,其实就是心灵“清明”之节。

二,“追远”功能

踏青扫墓,是寒食清明的基本俗项。旧谓“鬼节”云云,是说此时此刻,阴阳、人“鬼”有一番“心灵”交往,主要表现在活人对逝者的缅怀、祭祀。《论语·学而》引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晋潘岳《西征赋》云:“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乃实慎终追远,笃诚款爱,泽靡不断,恩无不逮。”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则简言之:“慎终追远,孝弟之实也。”古人认为“孝弟”乃“追远”之本,而“追远”大可“醇厚”心灵。有了它,整个“民德”都会随之“醇厚”起来。“追远”的实质无非寻根问本。故此常被引申、扩大为敬畏、缅怀先人,既祭祀祖先,也缅怀大德先贤。不独如此,“追远”在地域、主体上也大大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受汉文化影响,我国至今已有20余个少数民族清明扫墓祭祖,以各种形式过清明节。

世纪之交,世界性文化自觉大潮方兴未艾。就此言之,我国古老的“追远”,其实早已在寻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的“文化自觉”答案。这一答案,是爬疏人性以净化心灵的最好良梳。“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而今如何“视昔”追远,后世亦如此追远“视今”:这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固有规律,堪称“文化自觉”的基本表现。1863年3月25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说:“文明,如果只是自发的发展,而不是自觉的,则留给自己的只是荒漠。” 上述“慎终追远”,正是我们祖先孜孜以求的朴素“文化自觉”——“民德归厚”的“自觉”文明。于清明节,则可谓毋容替代的“追远”功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