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李耀宗}净化心灵的千古圣节

时间:2009-9-8 17:36:55  来源:不详
三,悲剧效应

“清明节”所追之“远”,无论祖先,还是先贤,他们皆早与“追”者们阴阳相隔。故此,所有“追远”皆程度不同地笼罩“悲戚”、“感伤”之情;于当年“亡于非命”者,如介子推公,则更罩悲剧色彩。晚唐诗人胡曾《绵上气节》之“只今禁火悲寒食,胜却年年挂纸钱”;明诗人谢榛《绵山怀古》之“岁岁逢寒食,其为惆怅人”;巡按黄洪昆《吊介子》之“年年寒食节,风雨不堪闻”;清文学家屈大均《王戌清明作》之“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清满洲进士庆钟《介休怀古》之“年来犹怕逢寒食,禁火家家遗恨留”……尽皆跳动着介公千古悲剧的“心灵”。

美学告诉我们,笑是感情的迸发,哭是感情的净化。净化作用,在古希腊文里,另译“陶冶”。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说:悲剧“唤起怜悯和恐惧的感情,并导致对这些感情的净化。”自此,“净化”遂成美学名词。对其词义,公认解释是“悲剧可以陶冶感情”;争议为:宗教释作“净洗”;医学释作“宣泄”;伦理则指“道德提高、升华”。无论公认、争议,都不乏“陶冶”、“净化”。一言以蔽之:悲剧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介公悲剧,既是历史悲剧、政治悲剧,又是人生悲剧,是极为典型的“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千古悲剧!其感染力、震撼力、召唤力、净化力,远远超乎一般悲剧。这,也正是绵山寒食之俗广泛辐射华中,千年交融清明的根本缘由。

四,榜样力量

常言道:“忠孝难以两全。”而介子推堪称“忠孝两全”的特例典范。在绵山,我目睹这样一副楹联:“史论春秋贼惧,子不惧;人言忠孝难全,公能全。”这是后世朝山扫墓者,对伟大义孝先贤介子推最简练、最崇高的评价。据悉,国内不少地方都建有介神庙、介公祠,仅山西即达24座;自南北朝以来,直接间接颂扬介公的诗词,已见300余首;民间故事传说、典籍慨叹赞扬,更是不胜枚举。介休旧《县志》云:“之推,邑人矣,寒食之风实始此乡,旁郡县因而效之,竟成习尚。虽非典礼攸宜,亦追悯昔贤,不忍忠贞之泯没,风好所在,人心系焉。”总之,在山西省内外,历代人们口碑、心目中,介公俨然已成大忠、大贤、大德、大孝的光辉化身。

或问:如是“介公”其人其事可信吗?你看,史籍杂见“介之推、介子推、介推、介子绥、介山子推、介山子然”等,名讳纷纭,迭见歧说。如:《元和姓纂》八怪、《乐府诗集》五七引蔡邕《琴操》作“介子绥”;《中国人名大辞典》云:介子推“亦称介之推,之者语助,推其名也”;而《中国姓氏大全》则称:“介山,亦为历史上复姓,春秋大夫介之推,亦称介山之推、介山子然。隐居介山,以地名为氏,后简为姓介。”至于民间故事、传说,更是枝叶纷繁,“附会”多端。须知,这些已并不重要了。“介公”其人其事的基本轮廓,屡有信史可稽;后世虽有“附会”,不仅无伤宏旨,反而表现人们对绝世先贤的崇敬与憧憬。汉语中,坚定不移称介然、孤高不俗称介特、周流清宁称介洁、坚贞高雅称介心、伟岸独立称介立,以至独处独居称介居、雅弟爱弟称介弟、尚武甲卫称介士……如是“介介”缠绵,纷纷附“介”以为锦语佳词,即便其语源或属偶巧,而语用有无美“介”之涉呢?甚值深究。无需繁琐考证“口碑介公”的点点滴滴实耶虚耶,我们业已明显看到:介公其“人”早已在事实上,作为一尊铜像般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