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女 有 所 歸

时间:2009-9-8 17:39:11  来源:不详
    「打城」儀式,即打破枉死城,以解除因冤枉而死的亡魂之苦。法師在進行儀式時通常以紙糊的象徵性城牆,上書枉死城與北門,並密念咒語,藉著神佛不可思議的法力,施展法術,以法物擊破模擬之亡魂所在之枉死城,救出亡靈。類此民俗習慣中,經由儀式行為期使非自然終結冤而又怨的亡靈,在慈悲的宗教情懷及無邊功德力下,使魂魄需經由「水火煉度」回復真形,回復生命之初[9],一直是道教齋儀中道士的專長。這是因為民眾對於「非自然死亡」又未經正常處理的凶煞特別忌諱,這是基於亡魂的安定與否與家庭、家族的安定有關,是一種共同生命的延續體,因此需借用特殊處理使之恢復正常,亦即以非常之方法克制非常之狀況,讓一切不幸恢復安定與秩序。

   

    這裡的「打城」儀式背後牽涉到宗教信仰之主要問題:人死往哪兒去?人現世生命終結後是否到另一「他界」,一個亡靈所在之處。中國人關於「天堂」和「地獄」的觀念在佛教傳入以前就已成形,不論從神話傳說的隱喻敘述,抑或從文獻資料與考古證據呈現,中國人有死後的彼岸世界觀,並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色[10]。殷、周時代的死後信仰主要表現在天上有帝廷的觀念上,卜辭中常見先王「賓於帝」之文,顯示當時貴族認為其先王先公死後,他們的靈魂上昇,成為上帝的輔佐。至於死後地下世界的建構,目前最早的文獻似是左傳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一年)所引鄭莊公「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這句話。到了《楚辭‧招魂》時代,中國南方已出現了魂可以上天下地的思想,〈招魂〉文中有「幽都」、「土伯」反映了當時人已有的地下世界觀念,而馬王堆漢墓的發現,更證實了〈招魂〉中上天下地的觀念是有根據的。馬王堆一號帛書闡明了死後世界觀的問題,是中國傳統觀念三界的具體呈現,這一幅裶衣是為「昇仙圖」,表明當時應已存在一種由專業神職人員所主持的喪儀,以之幫助亡魂乘著「魂舟」上昇崑崙仙界;不僅在一號帛書中圖現了水府的地下世界,與文獻中的「黃泉」、「九泉」相符合,在三號墓中更出土了一支漢文帝(公元前一六八年)的紀事木牘,提供了地下官僚制度的「主藏君」、「主藏郎中」等可貴的地下世界證據。又湖北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和十號漢墓中所發現公元前一六七年的竹簡,也分別出現了「地下丞」和「地下主」的地下世界官吏主宰的信仰,這是在泰山府君和道教酆都鬼域信仰成立前的中國地下世界的建構情形。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鬼神觀,其本質即是建立在中國人對於死後世界的理解上,也就是基於中國傳統社會的終極關懷,就這一點言,並未受到外來印度佛學的深刻影響,反而在民間的信仰習俗上仍是以固有的生命觀為基底,而持續發展出以道教齋儀與中國喪葬文化的儒家傳統為主,參雜了陰陽、術數等民間傳統而成的喪葬禮儀和複和的魂魄觀,是深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彼岸世界觀[11]。「死亡」雖作為此界(人間界)與彼界(鬼神界)之間的分界線,但並不是時間斷裂地終止的,而是連續的、可以轉換的;空間也是經由儀式的動作實際象徵後,可以獲得上昇或下降的轉換的,因此「死亡」是作為此界人間生命的總結與終結,卻也是靈界生命的定位與再出發[12],這正可以解讀為什麼此一冥婚個案中的女魂二歲夭折,卻隨著陽間年歲消逝而「陰歲」也隨之增多的認知,不僅在我們調查的此例增長為二十六歲,在其他的相關報導和研究例子中,也都出現在冥界已成年的說法,而被當作如陽間現世女子成年般急於婚配的要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