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再探黃昏情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
人性论、近现代中国的历…
人性论、近现代中国的历…
李白《古风》(其一)再…
最新热门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时间:2009-9-8 17:40:34  来源:不详
百年来,人们对于舞蹈艺术不仅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是自身参与,通过连贯的人体动态,传达丰富的心理情感,涵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纷繁复杂关系,表达出人们的欲望、意志与理想。(王娟,2002)
2) 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能。民间舞蹈有着很强的娱乐作用,以满足民众审美和情感宣泄的需要。
3) 民间舞蹈还有着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以前人们用舞蹈向后代人传授技能,今天人们重复这种舞蹈,多数场合中是由于纪念先祖,不忘民族的需要;同时又是助兴及自娱自乐的需要。
4) 舞蹈还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知识,激起两性之间情感交流的功能,最初产生于增殖人口以战胜大自然和敌对部族的需要。
可以说,民间舞蹈所具备的各种功能都基于其不同的实用性。民间舞蹈的产生能够满足人类不同层次的需要;也正是因为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要,才恰恰促使了民间舞蹈的生成。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
土家族摆手舞作为民间舞蹈中颇具自身民族特色的一支,也包含着以上所述的社会、宗教和文化等功能。所谓原始军战舞、巴渝舞、祭祀的巫舞以及纪念普舍树等各种“起源”,究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激发士气、击退敌军,娱乐宣泄、解除疲惫,祭祀祈福、求得平安,加强交流、繁衍后代等各种生理、心理等需要。
有人说:“通过民间舞,可以透视一个民族。”也就是说,民间舞蹈是大自然的结晶,是人文演变的积淀,其风格特色是这个民族性格、心态的外化。勤劳勇敢的土家族先民们,正用他们的集体智慧,用他们“充满活力、勇于进取、吸收包容和创新精神”(陈国安,2000)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按照土家族本身特有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从民间舞蹈的某些因素或片断以及劳动中的动作,模仿性的动作,人物性的动作等不断创造、不断充实、不断规范、不断积淀,逐渐形成了一套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摆手舞。
每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只有将其置于相应的社会环境下考察,才能真正看清其源流演变历程,从而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有关土家族摆手舞起源的原始信息已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我们今天只能在极其有限的史料基础上推论和猜测其产生经过,这就难免出现见仁见智、各执一说的局面。本文所述的内容只是笔者的一点粗浅尝试,权作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 陈东《土家族摆手舞中的原始文化意象》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卷第2期
[2] 邹明星《浅析土家摆手舞的民族特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6期
[3] 谢琳《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25卷第2期  
[4] 丁世《舞蹈中的祭礼—论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3月
[5] 陈国安《土家族民族精神试探》《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6] 阎孝英《湘鄂渝黔边民族娱乐体育土家摆手舞》《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
[7] 周平、彭文群《摆手舞在21世纪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五期
[8] 阎孝英《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导刊》2002.5
[9] 刘红《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区别——兼论刘墉民间资料的归类处理》《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10]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1] 薛明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刘芹 《中国古代舞蹈》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13]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14]《民族大家庭》南海出版公司  1996
[15] 王光 《中华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6] 段超 《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 2000
[17](转引)王建伟《古代巴渝舞探索》
[18](转引)董其样《巴渝舞源流考》
[17](转引)李蒲《巴渝舞及其他》
[18] 纪兰慰、邱久荣《中国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