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历史与演义:周瑜的赤壁…
中国的现代主义:不彻底…
最新热门    
 
曾永义:《酒话联翩说礼俗》

时间:2009-9-8 17:44:03  来源:不详
遇年岁荒歉,即「禁酒」,则处当今之世,虽烟酒仍属「公卖」,已足以庆幸了。
然而,若就「酒文化」的范围而言则何其浩瀚,即「制□酿造法」,已足供化学家写作专书。笔者虽然以此杯中物倡导「人间愉快」,有所论说,但涉猎所及,实属寒俭。只是一得之愚,往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拟从「酒之礼俗」、「酒之祸福」、「酒之人物」、「酒之文学」略作观照,希望藉此聊供「吾徒」谈助而已。敢从「酒之礼俗」说起。
一、 饮酒四部曲
拜、祭、啐、卒爵
    古人饮酒,就「仪礼」而言,约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以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啧啧称美,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卒爵」,也就是「干杯」,这是古人的礼。因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难事。
    而「干杯」,今人每说「先干为敬」,但古人却是「后干为敬」。《礼记․曲礼》说「侍饮于长者」,「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意思是说陪侍尊长喝酒,尊长举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宾主之间,则是客客气气,有节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时总要说句类似「祝您长命百寿」的话语,所以敬酒又叫「为寿」。
    普通「为寿」以三杯为度。《礼记․•玉藻》说,君子饮酒,饮了一杯,表情肃穆恭敬;饮了两杯,显得温雅有礼;饮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进退。这是筵席上礼节的分寸,因为如果「酒过三巡」犹然不止,量浅的人难免失态。《左传》记载晋灵公赐赵盾饮酒,埋伏甲兵要攻杀赵盾,赵盾的贴身侍卫提弥明察觉阴谋,急忙登阶入堂,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于是扶出赵盾逃难。可见「三爵」是礼,过了三爵,就可以不受礼节约制而纵饮为欢了。所以曹植诗〈箜篌引〉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仪礼》中的饮酒,最后也有「无算爵」,意思是说,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必计较杯数了。也因此《论语》说孔子的饮酒观是「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的意思是只要不酒后失态惹是非,酒爱怎么喝都可以。
酒兴、酒瞻、酒量、酒德
    由以上可见,「酒」简直成了「礼」的附庸,虽然也有「无算爵」的豪纵和孔子「唯酒无量」的达人之观,但毕竟多半是儒者的「自我设限」。若吾党之徒,亦有所谓「饮酒四部曲」,而旨趣则与之悬殊远甚。
    凡我党(党,尚人也;党,尚黑也。吾党尚人,故不作「党」字。)徒,随时随地要有喝几杯的兴致,因为古人说,「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所以合欢也。」有这许多好处,焉能不喝几杯;所以第一要有「酒兴」。其次要有「酒胆」,如果饮酒像东坡那样,止于「把盏为乐」,怎能「飞扬跋扈」起来?因此要充实胆气,勇于尝试,勇于畅饮。但是假使牛饮三两杯即玉山颓倒,则如何算得豪迈?所以第三要培养「酒量」。君不见古谚说:「尧舜千锺,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榼。」看样子要做圣贤,也须得酒量好。然而即使千杯不醉,酒后却乱性,则不止酒的趣味全失,而且为恶往往不小,也因此吾党最服膺孔子在「唯酒无量」之后,特别强调「不及乱」;这也是吾党以「酒德」镇压殿后的原因。总而言之,无兴而饮,其酒必苦,必然「酒入愁肠容易醉」;也就是说,「酒兴」是饮酒的自然动力,是酒趣味的起点,而「酒胆、酒量」则是酒趣味的推波助澜,「酒德」才真正是体验酒趣味的至高境界。饮酒而「四部曲」具备,才可以言酒,凡我党徒必须有此认识。也因为「四部曲」中皆含「酒」字,所以吾党比照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定为「四酒主义」,凡我党徒自然要奉行不二。
二、 歌舞助兴
    穿插吾党「四酒主义」之后,应当言归正传,续说礼俗。古代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间往往有歌舞助兴。这些「古礼」堪称源远流长,迄今不衰。
就拿「歌舞助兴」来说,《仪礼》中,〈乡饮〉、〈乡射〉、〈大射〉、〈燕礼〉四篇,都有工歌、笙奏、间歌、合乐、无算乐等节目。也就是说,在礼仪进行饮酒之际,有乐工唱歌、演奏笙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