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历史与演义:周瑜的赤壁…
中国的现代主义:不彻底…
最新热门    
 
曾永义:《酒话联翩说礼俗》

时间:2009-9-8 17:44:03  来源:不详
不出诗的就罚酒。又李荐《师友谈记》说,东坡有次和他的僚属宴会,东坡举起大白之杯罚欧阳叔弼、陈伯修二校理和常希古少尹,道:「你们三位都喝这酒,喝干了,才告诉你们为什么受罚。」三人饮罢,东坡说:「你们三位担任主管,却没有举荐李方叔这样的人,即此就可以罚你们。」他们三位都感到惭愧,忙着道歉。那时张文潜也在席上,却也举起大白之杯,对东坡说:「先生也应当喝这杯酒。」东坡说:「为什么呢?」文潜说:「先生从前主持贡举,也错失了李方叔,岂不和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举座不禁大笑。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见古人罚人饮酒,除魏文侯有点霸道外,都是很有道理很有意思的;尤其东坡以「遗贤」之过罚所属三人,没想张文潜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像这样的「罚酒」风雅俊逸,难怪宾主尽欢,举座大笑。
    罚人饮酒,自古多限以三杯。譬如韩安国作几赋不成,罚三升。兰亭之会,王子敬诗不成,罚三觥。景龙文馆记御诗序云:「人题四韵,后者罚三杯。」又郝隆不能诗,罚依金谷酒数,是三斗。所以吴谚说:「客来迟,罚三锺。」显然是有根据的。其中所云觥、杯、锺、斗、升,只是容器大小之名而已,其为三则一也。至于杜甫所谓「百罚深杯亦不辞」,只是诗人夸大之辞而已。
六、劝杯强饮
    上文说过古代有「尧舜千锺,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榼」的谚语,用以说明圣贤无不豪饮。对此孔丛子早就假藉平原君和子高的对话否定这种传言,说那不过是喜饮之人造出来以「尽其劝励奖戏之辞」,王充《论衡》更煞有介事的加以批驳,说:「饮酒用千锺,用肴宜尽百牛;百觚,则宜十羊。……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意思是以文王、孔子如常人一般的身体是装不下那么多酒肉的。如此一来,圣贤豪饮之说,自然不攻自破。但是自古劝人饮酒的「奇技妙招」乃至泯灭人性的举止,则不一而足。
以恶道强酒
    譬如《汉书․游侠传》说:陈遵好摆大场面饮酒,等宾客满堂时,就关闭大门,命人把宾客的车辖丢到井里去,宾客虽有急事也无法离开。车辖是古代车辆使车轮不脱毂的关键,拿掉车辖比现代人失去钥匙还严重,因为驾起车一定发生车祸。又如《晋书․王敦传》说:有次王恺请王敦、王导宴会,王恺命美人给宾客斟酒,客人如果没喝干,就杀美人。王导酒量不好,但恐怕斟酒的美人遭惨祸,勉强喝干了;可是王敦却故意不喝,连酒杯也不拿,还作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任凭美人恐惧悲啼、血溅樽前。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石崇的酒席上,王导「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沈醉。」王敦则「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王导为此责备王敦,王敦却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王恺、石崇斗富以豪侈相尚,古今所同恶;而王敦、王导虽是从堂兄弟,而肝肠性情判若天壤,也难怪王导早就料到王敦「若当世,心怀刚忍,非令终也。」
劝酒妙方
    但是像唐代殷文亮那样的「劝酒法」就很有趣了。张鹚《朝野佥载》谓殷文亮在做县令时,好饮酒,手工艺极为巧妙。他雕木为偶人,使偶人穿锦绣衣裳为宾客斟酒劝饮,举动有板有眼;又雕刻作妓女模样,使之唱歌吹笙,都能合乎节奏。如果宾客没把酒喝干,则木小儿不肯再斟酒,而木妓女则歌管连连催促。傀儡戏在唐代已经很发达,但殷文亮的技法实在神妙莫测。他以此劝人饮酒,料想座客必为其巧夺天工,拗不过木人殷勤,一饮而尽,而且尽兴到底吧!
    然而劝人饮酒,如果不论青红皂白勉强将事,往往好意也会变成恶意。因为酒量因人而异,随人之量以相劝,必可尽宾主之欢,否则就好像政府抽税不管百姓收入多少一般,就有人会不胜负荷不堪其苦。
    现在不喜饮酒或量浅的人,与人酬酢,常说「以茶代酒」;这原本也是从古礼衍生出来的,只是古人「以水代酒」罢了。《礼记․玉藻》说:「凡尊必上玄酒。」这里的「玄酒」指的就是水。因为上古没有酒,水又是酒之源,水色属玄,故祭祀行礼时以「玄酒」最为尊贵。如果好强人饮酒的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当人「以茶代酒」时,也应当足以为欢了。
七、妓女侑酒
    酒筵之间所以要劝饮乃至于强饮,原本之意都是为了尽欢、而尽欢之法,古来每以妓女歌舞或行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