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合同范文 >> 正文
生态伦理思想三个层次辨…
摄影金像奖“造假”:折…
城市发展与文化生态多样…
越古越是“原生态”?
中国文人的生态:从汪曾…
对“原生态”文化现象的…
四川瓦屋山出“水怪”?…
生态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
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洁美小…
生态建筑的来龙去脉
最新热门    
 
生态市建设方案(1)

时间:2010-1-23 11:28:05  来源:不详
nbsp;>70 >70
 农业土地资产 人均耕地(亩/人)
基本农田保护率(%) 0.7
85 0.65
>90 0.60
>90 0.60
>90 —
>90
 水资产 水分生产率(公斤/立方米)
人均水资产量(立方米/人)
单位GDP水耗
(立方米/万元) 0.8
1500
<400 1.0
1500
<200 1.4
>1600
<200 1.8
>1600
<200 1.8
>1000
<200
 水体岸带保护 岸带植被覆盖率(%) 30 50 60 70 —
 水土保持 退化土地治理率(%) ---- ---- ---- ---- >80
 天然水体保护 Ⅲ类以上水体比例(%)
换水周期(天) 13.3
60 30
30 50
30 100
30 100

 能源利用 清洁能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5
3 30
5 35
7 35
10 —

 植被覆盖 林木覆盖率(%) 13.5 15 15 15 国标
注“----”表示本指标对该区不适用;“—”表示缺少数据或暂无参考标准
生态区建设定位
本区是扬州的主体城郊区,也是建设生态城市、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名城”形象的主要区域。该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本区的生态资产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城镇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城镇发展的规模化和生态化,通过城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升级和新兴生态产业孵化与成熟,在10-20年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化的以生态工业、生态文化为标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生态城。
(1)运用生态城市的理念,调整和优化本区空间布局。以“一体两翼、建设区与生态功能区有机结合、多组团串联”形式扩大城市规模。减少和避免城市结构性污染积聚和热岛效应。
(2)调整和优化本区产业布局。主城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商旅业。现有沿大运河、古运河及建成区内的二、三类工业企业逐步搬迁到相应的工业园区和滨江复合生态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仪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邗江工业园、杭集工业园、江阳工业园、广陵产业园等“三区五园”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类别应与本区环境容量相适应,对各类污染物实施集中有效处置,并积极探索按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园区间、企业间和产品间形成“原料-产品-废弃物-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企业发展要逐步实现从产品主导向服务功能主导的转型和“以人为本”型与“生态为魂”型的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文化、教育与科技产业,尤其是在本区的东部区域,在未来5-10年内形成具有扬州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园区。
(3)调整和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建设既有利于市民出行又有利于生态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对本区及滨江复合生态区的道路交通统一规划,实



现资源共享,规划建设区际轨道交通。大力发展低排放、新能源型的公共交通,严格限制发展私家车,逐步淘汰摩托车。严格控制建设高架桥和立交桥,防止城市低层污染高层化,进一步改善静态交通条件。
(4)调整和优化城市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化石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本区和滨江复合生态区规划实施集中供热,抓住国家“西气东输”的机遇,普及天然气应用。逐步改造城市各类锅炉、炉窑、炉灶和机动车动力源,实现能源升级换代。建立以太阳能、废弃生物质再生利用为主体的能源、生物质资源化产业,如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的就地分散、无动力地埋式处理与利用;发展煤灰渣、生活有机垃圾、畜禽及人粪、秸秆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处理以及各类废水资源化生态工程。
(5)运用城市冷桥的概念,规划建设城市生态功能区,改善城市气候。在江都城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