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最新热门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

时间:2009-8-8 16:36:29  来源:不详

 1919年12月,胡在《新青年》第7第1号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明确提出“评判的态度”以及“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主张,从而高屋建

    瓴地“整理国故”的指导思想。同时,他还统完整地揭櫫“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提纲挈领地阐明“整理国故”的宗旨。缘此,一场在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骎骎而起。 

发起“整理国故运动”不久,即如巨石投浪,在民国知识界引发阵阵的轩然大波。围绕着提倡“整理国故”的必要与否以及方法是否得当,无论是名流巨擘,抑或是学界新秀,也无论是敌是友,均本着各自对时势与治学的判断和看法,公开或私下地发表不少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诚可谓褒贬各异、莫衷一是。时人就曾观察到:“新思想与白话文学发生不一两年,国学运动就隐隐地抬起头来。到现在,国学运动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而持强烈的反对意见的亦颇不少。”[1]在这些反对声中,现代新儒的抨击是相当突出的。鉴于过去较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本文拟就此做一番探讨,以求有所裨益于这方研究的拓展。 

 

一 

 

“整理国故运动”之所以遭到现代新儒的强烈批评与抨击,首先在于二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如上所述,“整理国故运动”是胡等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起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场学运动。它影响广泛、构成复杂,但就其中坚主体而言,无疑是那些深受胡影响的新文化派学者。他们主张立足于“评判的态度”,去“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胡本人就说:“在我看来这个[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对我国固有文明作有统的严肃批判和改造” [2](P175)。由此可见,“整理国故运动”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是一种鲜明批判态度。毛子水甚至直截当地论断:“国故是过去已死的东西”[3]。顾颉刚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要使古书仅为古书而不为现代的知识,要使古史仅为古史而不为现代的政治与伦理,要使古人仅为古人而不为现代思想的权威者。换句话说,我要把宗教性的封建经典——‘经’整理好,送进封建博物院,剥除它的尊严,然后旧思想不能再在新时代里延续下去”[4](P28)。而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始作俑者,胡更是曾以“捉妖打鬼”一词来概括“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他还说:“我所以要整理国故,只是要人明白这些东西原来‘也不过如此’!本来‘不过如此’,我所以还他一个‘不过如此’。这叫做‘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5](P105-106)。他后来且感叹说:“‘打破枷锁,吐弃国渣’当然是我的最大功绩。所惜者打破的尚不够,吐弃的尚不够耳”[6](P679)。 

而与此相反,现代新儒则强调对传统文化应抱有“同情与敬意”。因此,当“整理国故运动”将“国故”视为“已死的东西”或应“送进博物院”的“古董”时,他们自然无法容忍。熊十力便曾经指责说:“今人对旧学观念,除唾弃不顾外,只有玩古董之心理”[7](P176)。马一浮也谆谆教诲其门人曰:“诸生欲治国学,有几点先须辨明,方能有入。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的,不可当成杂货。二、此学不是陈旧呆的物事,是活泼泼的,不可目为古董”[8](P5)。此后,君毅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果飘零”归咎于“整理国故运动”。他说:“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流行之整理国故之口号,亦是把中国以前之学文化,统于一‘国故’之名词之下,而不免视之如字纸篓中之物,只待整理一番,以便归档存案的。……于是一切对中国学文化之研究,皆如只是凭吊古迹。这一种观念,我们首先恳请大将其去掉” [9](P480-481)。牟宗三也说:“我们的文化不是个死的,而是个现在还活着的生命,还需要奋斗、要自己做主往前进。若是把我们的文化限在过去,而只划定为考古围,直成死的古董,这样不是把中国文化看成活的文化,这种态度根本上即是错误的,骨子里即是认为中国文化是死的、现在已不存在。……这个态度本身即是个轻视中国文化的态度,是相当不友善的” [10](P90)。 

概言之,现代新儒认为胡等人通过“整理国故运动”这种“考古董”的方式,只能求证“死的历史”,其后果“必不可免地会造成文化心灵之闭塞和文化生命之委顿”[11](P5),所以必须坚决抵。 

 

二 

 

现代新儒之所以强烈抨击“整理国故运动”,还在于二者对儒学的评价有着根本的差异。 

客观来看,“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鲜明的批判态度,却也并非所谓的“全盘反传统”。他们主要攻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