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明清男色成城市生活美学
城市管理须多样化
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 就…
广彩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生…
广州市委书记:我们的城…
历史上“左派”幼稚病经…
历史的逆向思维:得天下…
历史上的危机与变革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从隐藏的细节处看一个城…
最新热门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运动的实质

时间:2009-8-8 16:38:49  来源:不详
治。
  《欧洲时报》评论: 别让“拆文化”毁了北京.“China”应 ≠“拆了”。外国人也为北京的保护操心!“大拆大建”源于“大破大立”、后朝毁前朝宫殿的恶习。“大破大立”的思想和做法,不论在哪个朝代、哪个历史时期,都是错误的、短命的、幼稚的。因为太绝对,破坏事物的时空连续性,缺乏辩证法,最后只能留下反例和笑料,只能使社会蒙受太多的破坏与损失。
  “保护工作”很多时候表现出“文艺复兴”的运动特质。“文”、“艺”往往是超越时代、超越阶级、超越地域界限的全人类文化遗产或财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表现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时代进步性。开始总要一些理智清醒的哲人“杜鹃泣血”般的呼吁,然后赢得全社会的觉醒、响应, 最后掀起一个高潮。“保”,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保”中有创, 是有成就感的。而只建不保,等于走一条不归之路。
  现实往往也给“保护”工作以不应有的冷遇。“保护”工作步履艰难,常使英雄饮恨终生。梁思成先生大概要算一个典型例子。他对北京城的“保护”就是中国城市文化的一部痛史[6]。让历史悲剧不再,更不能让“大拆大建”的歪风从城市蔓延到中国广大农村。
  
  参考文献:
  [1]何星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N].名城报,2006-08-18(3).
  [2]冯骥才. 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N].名城报,2006-06-30.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郭艳华.绿色不仅仅是城市的点缀[N].名城报,2006-03-10.
  [5]黄永嘉,杨宏烈.城市设计与“留有余地”之美[J].规划师,2008,(2).
  [6]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中国人的一部痛史:书评[N].广州日报,2005.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