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隋史遗文》与晚明评话…
陶渊明人格特征的心理学…
试论晚唐寒士诗歌的俚俗…
探寻晚明文学思潮发展的…
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文学的…
“五四”与晚明——20世…
转型的内在理路:晚明思…
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的变…
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
略论晚唐五代词对正统文…
最新热门    
 
论晚明人的“小品”观

时间:2009-8-8 16:41:57  来源:不详
;  晚明小品常描写的题材,如花鸟鱼虫、茶酒蔬果、琴棋书画、山水园林、佛道哲理以及清谈雅集、人生感慨等,经过历史的积淀,已成为最合士大夫审美趣味的清雅之物。对象本身即是“清玩”,只要用清雅精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就是趣味隽永的小品。
    晚明小品的主体风格是清雅闲逸,另有幽深孤峭、清新自然、平淡简远、横放恣肆、轻佻纤艳等多种风格。“幽默”只是其中一种风格,且成就平平。林语堂等人大谈晚明小品的“幽默”,是“曲解”了晚明小品。
    晚明人多从阅读和欣赏的角度看小品,只要是清雅隽逸,能怡情悦性的作品,便视作小品。他们以时代的、个人的审美趣味为标准,重新解读前人作品,陶渊明、白居易、苏轼、倪瓒等便成为小品家,他们的闲适之文也被视为小品的典范。一些小品选本、丛书选录不少前人小品,与“时贤小品”一道供人“清赏”。晚明“小品热”不只是“热”在创作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热”在读书界。
    晚明小品在名义上只“热”在万历末到明亡,前后不过三十余年。但实际创作“热”,则从万历初即开始,前后约六十年。研究晚明小品更应重视创作实践。
    晚明政治上腐败黑暗,阉党专权,党争激烈,纲纪混乱,吏治不整。内忧外患,国事日非。文士们对政治失去热情,对功名事业感到绝望,为促使性命,于是退居闲处,纵情山水,文酒自娱,躲进个人生活的小天地中,以消磨意志和岁月。明中叶以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一带工商业尤为发达。富庶美丽的江南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他们交游唱和,互相标榜,作品有机会得到商人的资助,得以刻印传播。晚明小品也带上了较浓的“商品味”。消费刺激生产,不少小品是书商“炒”出来的,使小品这种雅文学也带上了几分俗气。
    明中叶以来,王学左派哲学思想盛行,非名教,反传统,弘扬主体,表现自我,肯定个人价值,追求平等自由。这种“异端”思想成为晚明小品创作的精神武器。李贽把个性解放的精神带进文学创作领域。他的“童心说”影响了袁宏道的“性灵说”。文学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精神、形式都获得了解放。理学正统思想受到了冲击,佛、道思想便乘虚而入。晚明禅宗盛行,由李贽、屠隆的“狂禅”到明末士人的“逃禅”,文士们陶醉于禅悦之风中,放言清谈,明心见性。小品也带上了“禅”味。明长期以来的文学复古,已走向死胡同。物极必反,新、真、自然、趣味,成为文学的新追求。历史上长期处于潜隐状态的表现个人性情的闲适文学,自然地显现兴起,并流行起来。
    晚明小品是从《世说新语》到白居易、苏轼、黄庭坚“小品”,到宋元笔记、书画题跋“小品”,再到明前期“小品”发展的必然结果。戏曲、文人写意画、园林建筑艺术的繁荣也促进了晚明小品的繁荣。
    晚明小品兴盛是文学内、外部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论晚明人的“小品”观,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晚明小品在思想启蒙、文学观念及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革新意义,其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晚明人小品观有失天性的不足。它的思想基础是王阳明“心学”左派和佛、老哲学,皆是唯心主义的。小品作者明哲保身,玩世不恭,空谈心性,脱离社会现实。反传统,厌恶政治黑暗,却又走向极端,逃避社会责任和义务,孤芳自赏,游戏人生,过分强调个人的享乐生活。小品成为少数山人、名士的专利品,清雅闲适只合有闲阶层的口味,思想格调不高,表现出软弱士人退缩内敛的心态。过分关注生活中琐、小、闲、散、杂事。时有油滑语、媚俗语、做作语,也有矫情的成分,一味地标榜清雅,反增俗态。创作态度不甚严肃,游戏笔墨,文笔散漫,章法混乱,破坏了文章的法度规范。风格轻佻纤仄,柔软病弱,缺乏阳刚正气和催人向上的力量。文学成为专门的“玩”的艺术,是置于士大夫案头的“清供”。艺术躲进了象牙之塔,远离了现实生活,其社会意义也就有限了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