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作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
投机不是科学,而是一门…
就是一种统一“什么都能…
深圳是一部巨型老虎机
妥协是一种伟大的政治艺…
道歉仍然是一个悲哀的进…
神木县的免费医疗最多是…
八卦是一种信息解码
“地王”是一个魔咒
家不是一个适合办公的好…
最新热门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

时间:2009-8-8 16:42:57  来源:不详
。对于这样的特点,词家可以有所突破,而不可以根本忽视。这是由其产生就具备的特殊的性质与功能。李清照重视这一特点,对她来说,有限制,也有突破。限制,表现在她的词的内容不及诗文那么丰富;突破,表观在她的词直接反映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态度。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看到封建社会中的爱情婚姻,往往幸福难得,遭遇可悲。透过“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看到外族入侵时,追怀故国乡土,向往和平统一的生活。那么,就不难理解李清照词中的爱恋相思与伤离惜别的传统内容何以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总的创作精神上,李清照词与苏轼词并不是根本对立的。以自抒胸臆为出发点,以正视现实人生为基本态度,从苏轼描写政治理想的文人士大夫的襟怀与感触,到李清照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的一般遭遇与内心世界,特别是反映外族入侵之际与广大人民的共同命运,这正是前后相通的。我们可以用辛弃疾词与李清照词的某些相似之处来说明这个问题。辛弃疾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李清照说:“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辛弃疾说:“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李清照说:“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这都是在传统的调子里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只因为李清照是女人,生活上的限制使她的词内容相对狭小,又不可像苏轼、辛弃疾那样具有更多的革新精神和突出的豪迈气概。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李清照词还不都是柔婉缠绵之作。如她的【小重山】词说:“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词人笔下的黄昏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外,也还有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花影扶疏、月光荡漾的“好黄昏”。词人一生多愁苦,但往往力求从愁苦的煎逼之中超越出来。【壶中天慢】词写她在“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当中,感到寂寞惆怅,帘子也懒得卷起来,也不想靠着楼下的栏干看看外面,一直躺到“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照说,梦魂惊觉,梦中境况都在一瞬间消失了,对于“愁人”来讲,那种空虚冷落是最难忍受的,更何况“被冷香消”呢?然而,词人的悲伤感情却由于撩人的春色而产生变化:“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清晨的露水很浓,像是到处流淌似的,梧桐树刚刚长出浅绿色的小叶,一切都显示春意盎然,引诱着词人游春的兴致。词人准备下楼了,准备出门了,“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看看今天是不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词人的感情冲破了“帘垂四面”的阻隔,词的意境也显得明朗开阔起来。

这里,应该提到李清照一首【渔家傲】词。这首描写梦境的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词的开头两句描写天上的情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大片的云层像江河里的波涛,与天相接,与凌晨时的雾气相连,星辰与银河随着夜晚时间的变化而转动着位置,云涛在空旷的夜空和茫茫的晓雾当中,又像是千万张船帆在江海上飘舞。词人变化运用李贺“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的诗句,以粗豪的笔触,凭借想象,描绘天上将明未明时的奇景。词人自己也好像到天上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上天帝居住的地方。在帝所,词人见到了天帝。“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天帝非常关心地问词人要回到哪里去。这里,词人笔下的天帝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模样,也不是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而是那么平易近人。和善可亲。这种描写是带有几分叛逆精神的。词的下片,全是对于天帝的“归何处”的回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意思是回答天帝,感到要走的路还很长,而天色已晚,时不我待,写诗填词,虽有文才,但究竟于事无补。“我报路长磋日暮”一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学诗谩有惊人句”—句,化用杜甫的“为人性癖耿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词人在这里,都是以惋惜而带着自责的语气,表示有所追求,而没有达到。但词人没有放弃追求,她要到理想的境界去。她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庄子》记载大鹏鸟乘着巨风一飞九万里。词人以为自己也要像鹏鸟高飞九万里那样,借助于巨风,把自己的一叶扁舟吹到海上仙人所居的三座仙山上去。“三山”,在这里指理想之处。作为女词人,能有这样的豪气,能有这样想象,能有这样的追求精神,是十分难得的。这也说明李清照上与苏轼、下与辛弃疾,的确不是没有相通之处的。这首词写到“归何处”的迷惘,“长嗟日暮”的忧虑,“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怨悔,以及“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寻求归宿,从这些情况来看,《渔家傲》可能是李清照晚年所作。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悲愁苦闷而不甘消沉的内心矛盾,在幻想的追求中表达的是现实的感慨。

因为李清照有切身的生活感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采用白描手法。前人评论李清照词说她“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因为真情实感,所以作品就自然流露,不会去追求雕琢修饰。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说:“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李格非认为杜甫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在于他写诗是诚实的态度,有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不容许丝毫做作。李清照写词也正是如此。她只要求明白如话,直抒胸臆。她著名作品如《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全是用浅近平易的语言进行白描。钟嵘说过:“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虽然“胜语”不一定全由“直寻”而得,但意有所会,情有所感,往往信手拈来,便成妙句。而这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作基础。比李清照稍早一点的周邦彦,讲究“下字运意,皆有法度”,这种形式主义的主张,伴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差一点扼杀了词的生命。在李清照以后,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张炎之流终于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把词推向了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看出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思”的可贵之处了。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李清照不注意语言的加工锤炼和艺术表现上的推敲考究。她一方面具有真觉实感,一方面又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所以出语自然而创造新奇。如【武陵春】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指小船。从来形容愁,多写愁之多,描绘其容量。如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说:“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清照却描绘愁的重量,小船都载不起愁,写出愁到了极点,很有新意。此外,以前讲过的【如梦令】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创造性地使用新颖、凝练的语言塑造形象,都见出李清照表情达意的工力很深,而语言又流转如珠,富于声调美。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字,一气贯下,后面还有“点点滴滴”四个叠字,用来毫无堆砌斧凿痕迹,历来受人称道。所有这些,总的构成了李清照词的白描特色。

李清照同时是诗人。她遗留下来的诗歌大多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她的爱国感情在诗里比在词里表现得显著、强烈。如“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打马赋》)又如“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送胡松年使金》)断句如“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批判了忘记国家之仇、不思恢复故土的南宋朝廷的昏庸君臣。她有一首登临怀古的诗歌,叫《题八咏楼》。“八咏楼”在浙江金华,李清照晚年在金华住了较长的时间。诗是这样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诗不难懂,写得很有气魂。她还有一首五言绝句,吟咏项羽的故事,借古讽今。文化大革命中被流传改写的很广、很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杰”,指人中豪杰。汉高祖曾经说萧何、张良、韩信是人杰。“鬼雄”,指鬼中英雄。屈原《九歌》的《国殇》说那些为国牺牲的壮士成了鬼雄。李清照在这里用“人杰”、“鬼雄”来歌颂战斗精神,要求南宋朝廷敢于抗击金兵,下面就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来批判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李清照的这些诗歌,风格遒劲刚健,与她的词的风格截然不同。

李清照还擅长散文,南渡后所作的《金石录后序》是她散文的代表作。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五十二岁了。因为赵明诚写有《金石录序》,所以她这篇文章就叫《金石录后序》。在文章中,她介绍了她和赵明诚搜集整理金石文物和撰著《金石录》的经过,回忆了她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这是一篇在叙事和抒情方面都写得十分生动优美的散文杰作。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