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
从简帛《五行》与《礼记…
说不尽的《论语》
探源溯流说《论语》
王元化谈《论语》
两千年的《论语》到底隐…
论《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从孔子《论语》对话风采…
《论语》人物名字研究
最新热门    
 
《论学绳尺》与南宋论体文及南宋论学

时间:2009-8-8 16:43:05  来源:不详
何》(1195字)为例,明刊本中保留着笺解者在行间及页眉批示的情况(以下引正文用楷体,括号内的数字是这部分正文的字数,笺文用宋体小字):
       论曰为治之道至圣人而极 (11)破题包意  夫……以道为治者……或有亏焉…… (39)接题反说  惟夫圣人…… (98)小讲谓人心有仁义则有礼乐  其诸汤武之仁义礼乐乎…… (38)入题为后面张本  汤武仁义礼乐如何?请终言之…… (107)原题先说礼乐非制作之……  移民移粟可以言仁也……何者? (88)反说人心不顺便是不知礼……却归正  是故必日新其德而后礼乐可以兴…… (42)正说  否则礼乐不兴而仁义亦几乎息矣 (14)反说  汤武之治…… (至结尾759字)大讲
     批注语中的“正说”、“反说”属论证方法,不能算章法结构。破题和接题相近,都是开门见题之意。入题和原题相近,都是承前启后的过渡部分。那么论文主要是四步:破题———小讲———原题———大讲。从字数看,大讲最长,占了近三分之二篇幅。
    5.两宋科场论与实用论
    《绳尺》所收论文虽然都是南宋时期的,且以科场论为主,但却能反映两宋科场论和实用论的大致情况。
    就文章的形态样式、章法、文法而言,两宋科场论差别很小,主要区别是南宋科场论的篇幅比北宋长。北宋科场论通常五六百字,如欧阳修省试《贾谊不至公卿论》、殿试《三皇设言民不违论》、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殿试《王者不治夷狄论》等。南宋科场论篇幅增长,《绳尺》所选几乎没有八百字以下的,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字之间。这意味着“科场得隽”的字数标准比北宋长了一倍多。
    两宋科场论(包括备考习作论)和实用论差别也不大,科场论恪守格式,实用论有时或许在篇幅、行文方面稍微随便一点。备考习作论与科场论均须符合考场要求,要体现史识、政见,不能只是表现作文技巧;而从政时的论文与科场论出于一辙,更求实用。因此,习作论、科场论、从政论,不仅格式、规模、章法文法一样,而且都具有实用性,都能体现作者的真才实学。试将苏轼、苏辙文集中的备考论、科场论、从政论对照(16),即可证此。南宋人延续这一传统,将北宋名家之论当作范文。只是实用论的篇幅比较自由,如文章大家陈傅良所撰《八面锋》共九十八篇论文,短者三四百字,长者六七百字,比较随意。如果是上书给朝廷的论文,往往比较长,甚至有长达万言的。
    无论科场论还是实用论,无论北宋南宋,论文的内容通常是论史、论理、论政。不过科场论和习作论都以论史为主,论理次之,一般不针对现实;实用论则以论政、论事、论理为主,多少都有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如欧阳修《朋党论》、《本论》,陈傅良《八面锋》诸论。
     三 从《论学绳尺》看南宋论学
     《绳尺》的分格类意、笺解批评,体现了当时文章家丰富的论学理念,更有卷首《论诀》一卷,集中了十二位南宋文章家的论学之语。从中可见当时“论学”之“绳尺”。
    1.从分格、类意看论学中的审题立意法
    《绳尺》分格的目的是为了细致入微地说明不同论文的视角与立意、结构和文法、论证方式、修辞手段、行文风格等。此书十卷共87格,去其重复,实有54格。这些格名本身就表明审题立意作文的方法 (引证略) 。每个格名所标示的,都是在审题基础上立意的角度和谋篇布局之法。可见宋人对审题和立意特别重视。陈傅良说:“作论之要,莫先于体认题意……此最作论之关键。”“论以立意为先。”(17)粗看起来,《绳尺》的格目似乎类别不清,比如就题发明格,与之近似的还有就题生意、就题立论、就题褒贬、就题去取、就题轻重、原题立意、顺题发明、顺题发意等。这些格不过就是一个“就题立意”而已。再加上立说贯题、指题要字、摘字贯题、体用贯题、回护题意、考究题意、推原题意、形容题意等,“题”字格共29种53见(具体统计略),占半数以上。可见其分格的标准不严,很多文章既可归在此格,也可归在彼格。比如卷五反题辨论格的两篇《文帝不及贾生》、《晁错不能过崔寔》,立意都是反题意的,但后一篇又是通过比较晁错和崔   的优劣来反驳题目,放在评品优劣格亦可。
    但若仔细辨析,各种格目的确能揭示一些微妙差别。以下试将思维方式相近的格归纳一下,或有助于体会当时科场论审题立意的奥妙。
    就题格类:包括就题生意、就题立论、就题去取、就题轻重、就问立意、原题立意、顺题发意、顺题发明、发明题意等。此类最多,要领是扣题,准确理解题意,顺着题意展开论述,不必刻意标新立异。如卷四顺题发明格刘自的《孝宣招选茂异》,论者顺着题意说起,顺势发明出用非常之法才能招非常之才的观点。
    贯题格类:包括立说贯题、贯二为一、摘字贯题、体用贯题等。所谓贯题,是把题目中的几个(通常是二到三个)要素联通起来,阐发其内在联系。如卷一王胄的《汤武仁义礼乐如何》,作者确立的论点是“仁义之中自有礼乐”。这就是把题目中的仁义和礼乐两个要素贯二为一,从二者的关系切入论述。
    摘字格类:包括指切要字、指题要字、就题摘字等。这些都是摘出题目中的某个重点字来作文章。如卷一指切要字格杨茂子的《太宗锐情经术》,论点论据都集中于“锐情”二字。摘字立意不是只论一字不及其他,而是分清主次,找出题目中各要素之间的主从关系。
    尊题贬题格类:包括立说尊题、贬题立说、就题褒贬、驳难本题、驳难题意、回护题意等。尊题比较稳妥,贬题风险较大。如卷八贬题立说格陈子颐的《叔孙通为汉儒宗》和《萧   真社稷臣》,“前篇谓叔孙通非儒者,而太史称之为汉儒宗,惜其不足也”;后篇“谓萧   非忠臣,而太宗称之为真社稷臣,许之太过也”。如此贬题,颇须学识、气度和胆略。
    古今对照格类:包括援古证今、伤古思今、思古伤今、伤今思古、因古思今等。此皆古今对照、引古鉴今之作。
    评品对比格类:此类较多,要求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品评历史人物。如卷四《孝宣优孝文》、卷五《王贡材优龚鲍》等,这类题目审题立意不难,全凭史学积累和见识。
    心学性理格类:包括发明性理、以心会道、以天立说等。宋代理学发达,所以论题常与理学有关。如卷五《仁义礼智之端如何》、《是非之心智之端》,“两篇皆以心统性情为主意,是祖前辈议论,性理透彻”。

    推原究理格类:包括推原本文、推原立意、推究源流等。推即推究、考究,关注的重点是前后联系或逻辑关系;推原则重在追溯源流。如卷一《汉训辞深厚如何》、《孝武号令文章如何》,前篇谓“武帝所下诏令其训辞所以深且厚,而不流于浅薄者,由其学儒重道,有古人遗意故也”;后篇“谓武帝之号令文章焕然可述,皆自表章六经中来”。
    题外生意格类:包括题外生意、言外发意、立说出奇等。面对考题而敢于生新出奇,从题外立意,是比较冒险的,但作得好则能出奇制胜。如卷六言外发意格《汉世良吏为盛》,立说是:“古者吏无不良,安有良吏之名;本非衰也,安有盛之名。为吏而名之以良,且以为盛,是伤古道之不复见也。”论者用“菩提本无树”式的逻辑推论大胆地否定了题目,认为有“良、盛”之说,就意味着已有不良不盛。
    用“格”来表示作文立意之法,是南宋文章家教授学生的一种方法。吕祖谦《古文关键•论作文法》列出三十一种“格制”名称,其中十一种属于立意谋篇之格制:上下、离合、聚散、前后、迟速、左右、远近、彼我、一二、次第、本末、立意。他偶尔也讲“体式”,如说《谏臣论》是“箴规攻击体,是反题难文字之祖”,《捕蛇者说》是“感慨讥讽体”,《与韩愈论史官书》是“攻击辩诘体”。楼昉《崇古文诀》偶尔称“格”。《绳尺》专用分格法。可以说:分格是南宋论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对考生揣摩作论之道颇有启发性。
    审题立意之道,仅凭格目还不足以揭示,于是《绳尺》的编者又作出立说、类意、尾评。立说在每篇题目之下,扼要概括文章的立意。类意在每格之下(18),对同格中两篇文章的立意进行类比,但基本是对两篇“立说”的提炼缩写。尾评在每格正文之后,又是对“类意”的提炼缩写。三者是以重复的方式强调某篇文章的立意。如卷一贯二为一格:
       林执善《圣人备道全美》立说126字(略);彭方迥《帝王要经大略》立说90字(略)。
       类意:前篇谓天下之美岂有外于道,而道岂外于人哉?唯圣人能尽人道之极。故其美无一毫之不全。则知备道之中自有全美。后篇谓帝王大略岂有出要经之外,吾唯即其要而持之。人见其为略之大,不知实得经之要也。则知要经之中自有大略。
      尾评:前篇谓备道之中自有全美,此篇谓要经之中自有大略。是贯二为一格,可以类推。 如果说分格是概括立意的规律,那么立说、类意、尾评则是具体而微地阐释立意的方法。《绳尺》编者真是用心良苦!
    2.从《论诀》和笺解批评看南宋论学之篇制论、文法论、风格论
    《绳尺》卷首的《论诀》集中了当时文章家的“论学”要义,而正文中的批语、笺注、点抹、眉批则是对论学理论的具体阐释。
    ①篇制论
    《论诀》十二家语中,有四家论及篇制结构者:戴溪分破题、接题、原题、讲题、结题;冯椅以鼠头、豕项、牛腹、蜂尾为喻,分破题、承题、小讲、冒头、讲题;陈傅良分破题、原题、讲题、结尾;欧阳起鸣分论头、论项、论心、论腹、论腰、论尾。《绳尺》的眉批则分破题、接题、小讲、入题、原题、大讲。诸说不一而章法无二,以下且依“头、项、腹、尾”之喻,探讨这些文章家对论文布局结构和逻辑关系的论述,并以最受好评的陈傅良《仲尼不为已甚》(19)(卷六)为例:
    论头就是破题和接题,任务是点明题意和展开题意。戴溪说破题要“切而当,明而快”。冯椅认为破题就像“鼠头欲精而锐”,“简而切当,含蓄而不晦,一句两句破者,上也,其次三句,又其次四句者,渐为不得已”。陈傅良说“破题为论之首,一篇之意,皆涵蓄于此。尤当立意详明,句法严整,有浑厚气象”。欧阳起鸣说这是“一篇纲领……两三句间要括一篇意”。接题是展开题意的关卡,陈傅良称为“原题”(20),说这是“题下正咽喉之地,推原题意之本原,皆在于此……或设议论,或便说题目,或使譬喻,或使故事,要之,皆欲推明主意而已”。冯椅认为“破题以下数句极难,最要明快,转得怕缓,缓便吃力”。欧阳起鸣说“承题要开阔,欲养下文,渐下,莫说尽为佳,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最嫌直致无委曲”。破题和接题通常只须几句话,点题、开路即可。如《仲尼不为已甚》破题:“圣人之道欲行于天下,则亦不可孤而立也。”“不可孤立”是全文论述的重点。怎样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