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
晚唐绝句大家——杜牧—…
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
论“晚唐体
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
试论晚唐寒士诗歌的俚俗…
《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
《登科记考》所载五代状…
五代莆田状元徐寅考略
五代状元所战胜的对手甚…
最新热门    
 
晚唐五代词的装饰性审美特征

时间:2009-8-8 16:43:19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装饰性是词的一种审美特征,这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有突出表现的。所谓“装饰性”在文学中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指的是在诗词中那种以文字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的具有装饰效果的意象,它们以鲜明的视觉性、图案化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诗词中的一些“亮点”。装饰性在晚唐时蔚然而兴,到五代时则成为词的创作的一大特征和普遍性的存在。色彩、结构和图案,是词体现装饰性的关键。装饰性的意象,体现了审美抽象的功能。

在词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词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宋词的影响更是十分直接的。在对晚唐五代词的美学理解中,我拈出“装饰性”来作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也许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更具美学色彩地观照那时词的艺术风貌。在“装饰性”这个命题下,可以展示词作为审美对象的一些独特层面。

关于词的“装饰性”,很多年前袁行霈先生已有明确的提出,并非我的“独家发明”。袁先生在论述温庭筠词时指出:“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性,追求装饰效果,好象精致的工艺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斑斓的色彩,绚丽的图案,精致的装潢,以及种种令人惊叹的装饰技巧。……温词就好比一架画着金鹧鸪的美丽精巧的屏风,或者说是屏风上画着的艳丽夺目的金鹧鸪。温词的美是一种装饰美、图案美、装潢美,欣赏温词有时要象欣赏工艺品那样,去欣赏那些精巧细致之处。” ① 袁先生对温词的评价真可谓独具慧眼,发人所未发。我以“装饰性”作为这篇文章的基本命题,主要是考虑到从这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解读,应该指出这是一种从造型艺术转借而来,其艺术语言并不相同。

一 “装饰性”在诗词的审美批评中的含义

“装饰化”在文学中是一种比喻性说法,在这里指的是诗词中那种以文字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的具有装饰效果的意象,它们以鲜明的视觉性、图案化和节奏感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诗词中一些抢眼的“亮点”,从而也营造出一种整体的艺术氛围。

“装饰性”与装饰艺术是有深厚渊源的,但它当然不是指装饰艺术本身的一些具体特点,而是从中升发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性质。前苏联的美学家奥夫相尼科夫主编的《简明美学辞典》中解释“装饰性”说:“(来源于拉丁文decoro…修饰)。1、指艺术作品的特殊性质,这类艺术作品是以形式的优雅修饰、人物形象和自然界的美化、细节的精美加工为特色的。2、指对织物、日用品和建筑物的内部陈设(室内装饰)进行艺术加工和修饰,也就是说,专指装饰艺术。” ② 我们这里所取的意思自然是第一种。苏珊·朗格对装饰性的独特理解,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的,她说:“那么,什么是装饰呢?它明显的同义词是‘添饰’(ornamentaion)‘美饰’(embellishment)。但一如大多同义词,它们不完全相等。‘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装饰(decora-tion)与‘得体’(decorum)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然而,适宜于什么呢?是什么形式化了呢?一个视觉的表面。优秀装饰的直接效果就是以某种方式使这一表面更易视见。织物的漂亮镶边不仅强化了它的边缘,而且突现了无文饰的布面。而且,一个规则而完整的图案,如果是好看的,就会使这一表相浑然统一,而非姿态纷杂。无论如何,即使取基本的图案也能集中并吸引人们的视线,去观看它所装饰的空间。” ③ 朗格对装饰性的阐说,一方面是密切结合着装饰艺术的实际,一方面又揭示了它的美学品格,特别适合于说明诗词创作中的装饰性特征。

诗词中的“装饰性”审美特征,是以文字作为艺术语言构造出来的。它不具备造型艺术那样的直接可感性,并非附丽于其它物质材料如陶瓷、布匹、铜铁等的表面而呈现于审美主体的视觉,而是指诗人创造出更多色彩鲜明而又互相对比的意象,更多考虑内在构图的完整,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图案化的内在视像。

二 装饰性在词中的显例

如果说这种装饰性特征在词的初起时还没什么更多的显现,而到晚唐时便蔚然而兴,到五代时则成为词创作的一大特征。词人以具有鲜明视觉效果的语汇来刻画环境、物体和人物,如同一幅幅图案式的画面,借以强化了词的情感因素。在晚唐五代词中,如“画堂”、“红蜡”、“罗襦”、“琐窗”“绣袂”、“金缕”等等语汇,大量地存在,反复地使用,这是装饰性的突出呈现。最为经典的要数温庭筠的《菩萨蛮》。这首词大家都颇为熟悉,但为从装饰性的角度来说明它,还是引出为好: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无须再加辨析,无非是一女子闺中独处之寂寞而已。然旧说以为从词中所写之环境,系贵家女子,则恐未必。词中环境虽写得 金碧堂皇,但通观温词及其乐府,再看看《花间集》中的篇什,便知这不过是温氏及当时词人的一贯手法而已,并非一定是在写什么贵家女子。这种手法,恰恰正在其“装饰性”。我们可以通过对温氏的这首词中一些装饰性语汇的分析,连及其它晚唐五代词中的同类用法,从而看到其普遍性的意义所在。所谓“小山”,盖指女子居室的屏风。屏风的装饰性在晚唐五代词中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女子居室环境中的重要标志。所以,晚唐五代词中写女子居处多以“画屏”、“云屏”、“银屏”来点缀,具有典型的装饰性效果。如栩庄评温词云:“小山,当即屏山,犹言屏山金碧晃灵也。” ④ 所言正是。以屏风的图案效果作为女子居处之装饰,以温词为代表,而遍及于晚唐五代词中,如温词中还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南歌子》)、“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蕃女怨》)、如韦庄《谒金门》中的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牛峤《菩萨蛮》:“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张泌的《浣溪沙》:“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等等,都以屏风的明丽图案作为人物的背景。

作为人物面容描绘的“蛾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以是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是作为对于美女的整体形象的指代的用法,但在晚唐五代词中对“蛾眉”的突出描绘,强化了其中对女子人体的装饰性效果已经图案化、模式化,成为诗词中有鲜明视觉效果而又有抽象意味的意象。如韦庄《清平乐》中的“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冯延巳《菩萨蛮》中的“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李煜《清平乐》中“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诉流”等等。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也同样有这种装饰化的作用。如和凝《天仙子》云:“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冯延巳《鹊踏枝》:“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顾夐《玉楼春》中的“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魏承班《玉楼春》中的“轻敛翠蛾呈皓齿,莺啭一枝花影里”等。

前引温词下片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尤其能说明这首词中的装饰性质。女子的绣衣上新帖的是一对金色的鹧鸪,这是最为典型的装饰性图案。李冰若评此词云:“‘新帖绣罗襦’二句,用十字止说得襦上绣鹧鸪而已。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 ⑤ 其实,词写女子的容貌服饰,镂金错采,并非一定要从中见出女子身份,而恰恰是开了词的装饰化的风气。清人丁寿田评飞卿词甚有道理,其云:“飞卿词每如织锦图案,吾人但赏其调和之美耳,不必泥于事实也。” ⑥ 此语最能道出飞卿词的价值所在。“不必泥于事实”,正在于飞卿在词中所写非以写实为其取向,而在于词篇幅所创造出的和谐的、整体的画面,所谓“调和之美”。这种画面不仅在于内在结构的和谐和有机化,更在于它的突出的视觉装饰效果,温庭筠、韦庄和其他“花间派”词人的创作大都以此为其特色,即对一些颇具装饰效果的器具、环境等进行精雕细刻,给读者以鲜明的视觉印象。清人王士   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他的看法,他说:“花间字法,最著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纂组所及。如‘泪沾红袖黦’、‘犹结同心苣’、‘豆蔻花间趉晚日’、‘画梁尘趉’、‘洞庭波浪趉晴天’,山谷所谓古蕃锦者,其殆是耶!” ⑦ 王渔洋之语,最为集中地说明了花间词的“装饰化”倾向,只是他举的例子还不够典型而已。所谓“著意设色”,是云其有意识地为了强化词的装饰效果,而对所描写的事物作精心的色彩加工,而且使之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常和谐而又自然的样态。所谓“异纹细艳”,是指词作呈现的境象是图案化、纹样化的,而且刻划非常精密艳丽。山谷之语,未知出处,但其意思是谓花间词如具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这是说它们具有装饰化的特点。渔洋又说:“或问花间之妙,曰:蹙金结绣而无痕迹。” ⑧ 将花间词的妙处概括为“蹙金结绣”,同样揭示了其装饰性的美感特征。

三 装饰化特征在唐五代词中的普遍存在

唐五代词装饰性特征,就具体的元素而言,体现为身体装饰、服饰,如前举之蛾眉、绣襦等;还有头饰,如金钿、翠翘等;体现为与人物直接相关的器具、用品,如鸳被、绣衾、鸳枕、鸾镜、罗扇、银釭、兰烛、红烛等;体现为居室环境的,如 画屏、绣帐、罗幕、珠帘、珠箔、画堂、画梁、琐窗、朱户、绣户等;体现为整体环境的,如画楼、画阁、画船、兰桡、锦帆等。词人以这些有着浓重的装饰化倾向的意象为其词的“网结”,构织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而这些元素,都以明丽的色彩和图案,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王国维评温词谓:“‘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⑨ 拈“画屏金鸪鸪”以为温词的“词品”,是颇可说明温词的装饰化倾向的。“金鹧鸪”是画屏上的图案,也是花间词最为典型的图案之一。

从人物的头饰和服饰来看,金钿、翠翘、凤钗、绣襦、罗襦、绣衣等是晚唐五代词中最为普遍的语汇,而这些的装饰化性质是非常鲜明的。金钿即金花,指女子的首饰;金钿作为头饰,突出其颜色和形状。翠翘,指鸟尾的长羽毛,是带有花纹的,翠翘这词中指做成这种样子的首饰。凤钗,是做成凤形的一种首饰。词人对女子首饰的描写,都是突出其颜色和形状。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韦庄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和凝的《江城子》:“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张泌的《浣溪沙》:“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沉吟,翠钿金缕镇眉心”,李珣《浣溪沙》:“入夏偏宜淡薄妆,赵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且容光”,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风钗慵不整”等等,晚唐五代词中描写女子多写头饰,而头饰的描写基本上都是这些语汇。再就是对于女子服饰的描绘,涉及于此,则尽为绣襦、绣衣等语汇,都强调了服饰的华美和绣图,图案化是其突出特征。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双飞之金雁,乃是衣上绣的图案。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魏承班的《生查子》中的“羞看绣罗衣,为有金鸾并”,顾夐的《浣溪沙》中的“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另一首《浣溪沙》中的“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又如孙光宪《定风波》中的“帘拂疏香断碧丝,泪衫还滴绣黄鹂”等等。这是晚唐五代词写女子服饰的最基本的模式。写女子服饰必为绣衣,而绣衣上都是有凤凰、鹧鸪、黄鹂等图案的。其间的装饰性质,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与人物关系密切的器具,也都有着明显的装饰性质。如女子用的镜子、罗扇,还有用的灯烛等,在晚唐五代词中也都以颜色和图案的雕画形容之。如温庭筠的《女冠子》中的:“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冯延巳的《南乡子》中的“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鹤冲天》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