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关于金融危机的18个为什…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关于风水,周易,中医的…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最新热门    
 
关于杜光庭生平几个问题的考证

时间:2009-8-8 16:43: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唐代有杜光庭不止一位,后人常相混淆。杜光庭可能在僖宗即位之初,就获赐紫加官,曾为地位显赫的内供奉道士。前蜀时期,先赐号广德先生,后改广成先生,官阶品位也不断上升,后主王衍时散官阶竟至特进,约前蜀灭亡以前谢官退隐。杜光庭曾两去成都:第一次,早在僖宗广明元年(880)出逃长安之前,光庭就已在三蜀乃至汉水流域的均州游访圣迹、纂记异闻,后来“漂寓成都”,并非中和初随僖宗一起赴蜀;成都四年后,光庭扈从僖宗还京,同年(光启元年)底,又从僖宗出凤翔,赴兴元,并在兴元撇开僖宗,“乞游成都”。此即光庭第二次入蜀,后依仕前蜀王建父子,终老于成都。
 
【关键词】 杜光庭 生平 考证

杜光庭,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后来依仕前蜀王建父子,备受尊崇,以道士身份为皇子师、谏议大夫、户部侍郎等。正史(如两《唐书》、《新五代史》)没有传载。现存杜光庭生平资料多为载记、野史等俳谐之属,内中多杂成仙得道、尸解飞升等夸诞之言。另外,杜光庭著述主要是仙道传记、经诰科仪,欲从中索解其年里生平,实属不易。但前人对此也作过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如:王瑛先生的《杜光庭事迹考辨》 ① 、《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 ② ,周祖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华书局1992年版) 、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傅璇琮贾晋华著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五代卷》 (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李大华的《杜光庭及其著作考》 ③ ,等等。以上撰述都从不同角度,对杜光庭生平作过精密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和思路。其中,杜光庭的字、籍贯、生卒年等,虽略有阙疑,但基本上已是成说定论。而杜光庭所获师号、封爵、赐紫、担任俗职的阶品和时间等问题,还需要澄清;杜光庭入蜀经过也有待考证;唐五代可能存在两个杜光庭,常致混淆,在讨论其生平之前,也需要辨析。

一 两个杜光庭

除了我们要讨论的道士杜光庭,史籍又见“唐御史杜光庭”,蜀地灌县人(青城山在灌县,也有谓青城人)。如明人谢肇淛《滇略》卷六:

杜光庭,灌县人。避地南诏,以文章教蒙氏之民。太和城蒙国碑,其所书也。书有法度,为时崇尚。及卒,蒙学士爨泰葬之于玉局峰麓,依浮屠立庙,世传唐御史祠云。

又《御定大清一统志》卷三七八《流寓杜光庭》:

青城人,博学善属文,官御史。尝至南诏。诏重之,留教子弟,居玉局峰。及卒,蒙学士爨泰葬之峰麓。清平官张罗匹为立庙祀之。

此流寓南诏的御史杜光庭与我们讨论的道士杜光庭是否一人?从地域上,御史杜光庭为蜀地灌县人,道士杜光庭也曾隐居此地的青城山白云溪④ 。此外,他们又都有一手好书法。上引《滇略》卷六:“太和城蒙国碑,其所书也。书有法度,为时崇尚。”既是“蒙国碑”,当为御史杜光庭书,但道士杜光庭也善书,《宣和书谱》卷五:

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故其书因诗文而有传。要是得烟霞气味,虽不可拟论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 再次,两人都有诗名。《滇略》卷八云:

杜光庭以文章教蒙氏之民,蒙学士爨泰葬之于玉局峰麓,立庙祠之。光庭有诗名,如《题仙居观》诗……又《题鸿都观》诗……又《题都庆观》诗……

而道士杜光庭也有诗作,《全唐诗》卷八五四就存诗一卷,除去不可确指的作品,仍有十几首 ⑤ 。其中包括上述《题仙居观》、《题鸿都观》、《题都庆观》三首。《全蜀艺文志》卷一四也收了这三首,署“伪蜀杜光庭”。据以上混同记载,情况只能有两种:一是的确有两个杜光庭,明清人亦混淆不清,如《御定书画谱》,就干脆把两个杜光庭放在一起,该书卷三一先引用《宣和书谱》,再引用《滇略》,把《蒙国大诏碑》(也即《太和城蒙国碑》)看作道士杜光庭所书;二是两个杜光庭实际为一人,道士杜光庭也曾避地南诏,也即死在南诏的“御史杜光庭”。

假如“御史杜光庭”与“道士杜光庭”为一人,那么道士杜光庭只能在前蜀灭亡后避地南诏。前蜀灭亡(925)以前,有充分资料证明道士杜光庭主要活动在吴越、长安、三蜀等地。可前蜀亡后,光庭已经年老病衰 ⑥ ,作为一个道士,能否和有无必要再翻山越岭避地南诏?另外道士杜光庭从无“御史”一职,又此时离唐亡已近二十年,尚称“唐御史杜光庭”也似不妥。再如道士杜光庭死在青城山,葬在此地清都观后。《舆地纪胜》:“清都观有杜光庭墓,又有五百灵官像。”《十国春秋》卷四七:“奉行上清紫虚吞日月气法,年八十五卒,颜貌如生,人以为尸解,葬于清都观后。”据《青城山道教文化》 ⑦载,于青城山南,今两河乡罗家山古洞天观侧,仍有杜光庭墓古迹。而御史杜光庭却葬在南诏,《云南通志》卷二六《大理府》:

御史杜光庭墓。在府西南玉局峰下。光庭流寓南诏,以文章教蒙氏之民。卒后,蒙学士爨泰葬之于此。……唐杜光庭子墓。在腾越州南龙凤山。光庭将子南诏,子卒葬此,其名无考。

《御定大清一统志》就记载两处杜光庭墓址,卷二九三《成都府》:“在灌县西南清都观后,旁有薛昌井”,此当指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同书卷三七八《大理府》:“杜光庭墓。在太和县南,玉局峰下”,此当指御史杜光庭。

综上所述,历史上很可能确有御史杜光庭,但如今已难查考。因同名及其他相似处,后人常把道士杜光庭和御史杜光庭混淆。如上引《题仙居观》、《题鸿都观》、《题都庆观》诗,三首都是道教诗,而御史杜光庭似乎没有修道经历,应属道士杜光庭作品。《云南通志》卷二九之十四录杜光庭《都庆观》、《鸿都观》时,又在杜光庭下双行小字注“缙云”,显然是张冠李戴。又上引《蒙国大诏碑》,就该为御史杜光庭所书。今云南大理市太和村仍存《南诏德化碑》,太和村为南诏都城旧址,南诏王姓蒙,又称蒙国,碑云:

我赞普钟,蒙国大诏……王姓蒙,字阁罗凤,大唐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之长子也。

至今这块碑仍传为王蛮盛撰,御史杜光庭书,约立于唐大历元年(766) ⑧ 。可见《南诏德化碑》很可能就是《云南通志》、《滇略》等提到的《蒙国大诏碑》,他的书写者御史杜光庭与唐末五代时的道士杜光庭肯定是两个人了。

在讨论道士杜光庭生平之前(以下直称杜光庭或光庭),我们有必要先弄清研究对象。

二 获赠师号、紫衣、封爵、俗职

唐代担任俗职,获赐紫衣、封爵的道士很多。杜光庭早年科举失意,但天台山“奋然入道”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 以后,便平步青云,在僖宗朝获得尊崇。对此,较确切的记载就是《历代崇道记》文后杜光庭所署:“中和四年(884)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 ⑨ 。这个记载应该是可信的,但当时杜光庭与僖宗俱在成都,杜光庭获赠紫服、弘教大师之师号等是在入蜀之前还是之后?《宣和书谱》卷五云:“弃儒衣冠入道,游意澹漠……僖宗临御,光庭始充麟德殿文章应制。”此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云:“郑畋荐其文于朝,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从《宣和书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载,杜光庭可能在僖宗践祚初年(874即位)就辞吴进京,获赐紫加官。

另外,《广成集》收的多为杜光庭入蜀以后的表奏、青词,但却署“上都太清宫内供奉应制文章大德赐紫杜光庭撰”,这可能是出于尊唐之意,如果不是后人妄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杜光庭还被授予“内供奉道士”。杜光庭《〈太上洞渊神咒经〉序》所署官阶中也有“内殿供奉”,详见下文。内供奉可以随侍皇帝左右,能够自由出入宫禁大内,地位相当显赫 ⑩ 。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杜光庭早年在道教界的地位和威望。

杜光庭依仕前蜀以后,尊崇有加,但有关其加官进爵的记载较为混乱,其获赠师号、封爵,担任俗职的时间、品级和过程尚待澄清。

考证杜光庭仕蜀经历最重要也最可靠的文献当是杜光庭的表奏文。据《蜀□杌》卷上,前蜀天汉元年(917)蜀主“以广成先生杜光庭为户部侍郎”,为此杜光庭曾进《谢恩除户部侍郎兼加阶爵表》:

臣某言,伏蒙恩敕,除授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广成先生者。

可见前蜀天汉元年(917),杜光庭任职事官户部侍郎,除授散官光禄大夫、勋官上柱国,封爵蔡国公。但赐号“广成先生”却不能笼统地认为也是这一年。《资治通鉴》卷二六八:

(后梁乾化三年)丙子,蜀主以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光庭博学善属文,蜀主重之,颇与议政事。

根据《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后人很容易把两次加官进爵的品级和时间混淆。因为两处记载都提到“广成先生”和“蔡国公”。按《资治通鉴》,“蔡国公”为后梁乾化三年(913)封或不可信,因为从杜光庭《谢恩除户部侍郎兼加阶爵表》的题目可以看出,封爵也在谢恩范围,蔡国公当是前蜀天汉元年(917)封。而赐号“广成先生”在谢恩表题目中就没有提到,而且表文中尚云:

况复启运之初,垂裳之始,锡峒山之美号,加北省之华资。无以身谕国之谈,上裨天庭;乏造膝沃心之议,仰副宸衷。揣身世而荣显居多,于爵位而贪饕已极,岂可重尘清级,更履殊荣。

可见在“启运之初,垂裳之始”,杜光庭就获赠“峒山之美号”,加“北省之华资”。“峒山之美号”典出《庄子·在宥》,该篇云:“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而见之。”“峒山之美号”即指“广成先生”;“北省华资”则指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官职,唐朝尚书省在中书、门下之南,又称南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则合称北省。显然杜光庭是延续旧说。再看上引《资治通鉴》,“蜀主以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这里的“左谏议大夫”,唐朝隶属门下省,前蜀官制与唐有所区别,但这一点还不至于有什么不同。可见杜光庭天汉元年(917)所说的“启运之初,垂裳之始,锡峒山之美号,加北省之华资”与《资治通鉴》后梁乾化三年(913)所载是同一件事,只是《资治通鉴》云“封蔡国公”当是前蜀天汉元年事。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前蜀天汉元年(917),杜光庭的官阶品位较前蜀永平三年,也即后梁乾化三年(913),所任的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左谏议大夫有所上升,在王建统治后期受到极大尊崇。

前蜀永平三年(913),太子元膺遭诛。此前杜光庭曾为之师。《新五代史》卷六三云:

建以元膺年少任重,以记事戒之,令“一切学朕所为,则可以保国”。又命道士广成先生杜光庭为之师。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三年(913):

蜀主命杜光庭选纯静有德者使侍东宫,光庭荐儒者许寂、徐简夫,太子未尝与之交言。

为太子师,应有东宫官阶,但杜光庭自己从未署过,显然这与太子后来遭到诛杀有关。那么杜光庭何时担任太子师呢?前蜀武成二年(909)立王宗懿(后改称元膺)为太子,王建加尊号英武睿圣皇帝 11 ,为王建加尊号,杜光庭特进《谢允上奏尊号表》 12 ,由此,很可能在这一年杜光庭就任太子师,或出任前蜀其他官职。杜光庭何时以何种方式出仕,关系到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