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关于金融危机的18个为什…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关于风水,周易,中医的…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最新热门    
 
关于杜光庭生平几个问题的考证

时间:2009-8-8 16:43:22  来源:不详
后人对其出处大节的评价,如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五《高尚士》云:“郑(云叟)则后唐三诏不起,杜则王蜀九命不从,可谓高尚隐逸士。”另外杜光庭还曾有广德先生的师号,也许是在前蜀出仕以后获赠,到永平三年(913)才改赠广成先生。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五云:“王蜀广德杜先生光庭。”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云:“蜀先主开(王)建初赐道士杜光庭为广德先生、户部侍郎、蔡国公。”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二云:“广德先生杜光庭,处州人。”《鉴戒录》、《湘山野录》及《续博物志》皆近俳谐之言,然亦非全无可取,尤其《鉴戒录》,《通鉴考异》即屡用之,《全唐诗》、《全五代诗》亦凭之得诗不少,何光远又曾仕后蜀,所言往往可资考证。据此,王建初赐杜光庭广德先生应是可信的。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也有记载,而且较为详细,谓王建初赐号“广德先生”,后“欲优于名秩”改为“广成先生”。

关于杜光庭的官爵升迁变化,还有必要提及的是前蜀后主王衍时期。前蜀光天元年(918)六月,王建卒,王衍嗣位,此后两年内,杜光庭官爵没有变化,作于前蜀乾德二年(920)的《道德真经元德纂序》仍署“乾德二年庚辰降圣节戊申日,广成先生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杜光庭序”。但乾德三年(921),光庭又获赐“传真天师”号,任崇真馆大学士,《蜀□杌》卷上云:“(乾德三年)八月衍受道录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此外,杜光庭官阶品位似乎还有升迁。《宣和书谱》卷五云:   传授真大(天)师特进捡(检)校太傅太子宾客兼崇文(真)馆大学士行尚书户部侍郎广成先生上柱国蔡国公。

此时杜光庭的散官阶品已由“光禄大夫”升至“特进”,另有检校官“太傅太子宾客”。这或许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杜光庭《〈太上洞渊神咒经〉序》所署职衔与此略同,这篇序文是杜光庭为刊刻《太上洞渊神咒经》撰写的 13 ,序前署为:

唐引驾传真天师特进检校太傅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崇真馆大学士上柱国彭城郡蔡国公弘教大师金门羽客文章应制内殿供奉三教谈论广成先生食邑五千户实封一千六百户赐紫杜光庭。

从所署师号、俗职、赐紫来看,既有僖宗朝的“弘教大师”、“文章应制”、“赐紫”、“内殿供奉”,又有前蜀王建时的“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彭城郡蔡国公”、“广成先生”;还有后主王衍时的“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而“特进”也当是后主王衍所授。前蜀王衍时期,杜光庭已经年迈,这种官阶品位名号的堆积,若确实由杜光庭自己签署,多少带有总结回顾的意味。但据《十国春秋》卷四七所载,杜光庭接受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以后,“未几解官,隐青城山”。前蜀咸康元年(925)后主王衍迎降,杜光庭解官退隐很可能在此之前,若此也算明智之举。

三 入蜀经过

杜光庭曾几次入蜀?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由于文献不足征,或史载不明,至今仍是个谜一样的问题。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第二卷第六章《杜光庭对道教建设的多方面贡献》认为:“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又《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五代卷》谓:“中和间,住长安太清宫。僖宗自蜀归京,召见赐紫,赐号广成先生。光启二年(886),从僖宗奔兴元。”王瑛先生《杜光庭事迹考辨》一文,对光庭入蜀时间、蜀中行迹等多有发明,但其《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一文又认为光庭曾三次入蜀。下面即不揣谫陋,就杜光庭入蜀经过试作考辨。

光庭第一次入蜀时间,史载不一。其中《五代史补》卷一云:

当僖宗之幸蜀也,观蜀中道门牢落,思得名士以主张之。驾回,诏潘尊师使于两街求其可者。尊师奏曰:“臣观两街之众……以臣愚思之,非光庭不可。”僖宗召而问之,一见大悦,遂令披戴,仍赐紫衣,号曰“广成先生”,即日驰驿遣之。

此谓光启元年(885)僖宗返回长安时才召见光庭,然后派遣光庭入蜀。可是中和年间(881—884),僖宗驻跸成都时,光庭就已奉敕赴成都青城山丈人观修醮 14 。《五代史补》谓僖宗回到长安后,“一见大悦”、“即日驰驿遣之”,且赐号“广成先生”,实为不察之言。光庭应召入仕,或早在僖宗临御初年,这已如前揭,但杜光庭仕唐以后,并未一直留守长安,而是先行入蜀。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僖宗驾出长安,二年春至兴元,七月至成都,改年号中和(元年881)。此前,蜀中已有光庭足迹,如:《道教灵验记》卷二《青羊肆验》云:

以其地卖与度支院官陈平,事乃丙申年(876)春也。余诣陈,访其地已有此宫(指成都青羊肆),因问其所以,陈为余道之。不二年,陈随相国高燕公下江陵。 《神仙感遇传》卷一:

丁酉年(877),于西川蒙阳见张道士云:“天师降授道法,远近敬而事之。”因聆其天师降教之事……未可详验,聊以记其异也。 《道教灵验记》卷三《均州白鹤观野火自灭验》云:

乾符己亥岁(879),因游访灵迹,观亦俨然。有老叟话兹灵应,尝纪其祥异,题于殿壁。

《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等并非信史,灵验感遇之事,固不足信,但又非皆不足取,有纪年且较为谨严的文字仍可证史。从上述三例,可以看出,在僖宗广明元年出逃长安之前,光庭就曾出游三蜀,乃至汉水流域的均州(今湖北均县),历览各地宫观灵迹,访诸耆旧,纂记异闻。杜光庭在天台山修道时,即:“常谓道法科教自汉天师暨陆修静撰集以来,岁月绵邈,几将废坠,遂考辨真伪,条列始末。” 15 杜光庭不畏艰辛,远游三蜀、江汉之地,实际上仍是为了天台修道时的宿愿,而捃摭道经、整理科教仪轨乃是贯穿杜光庭一生的事业。

另外,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僖宗出逃长安,而乾符己亥岁(879),光庭尚在均州游访圣迹。在兵荒马乱之际,光庭似不可能再返回长安,随即又从僖宗出逃。事实上,僖宗出逃,极为秘密,随从甚少。《旧唐书》卷一九下:

是日,上与诸王、妃,后数百骑,自子城由含光殿金光门出幸山南,文武百官僚不之知,并无从行者,京城晏然。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

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人从行,百官皆莫知之。

文武百官皆莫知之,杜光庭怎会享此优渥,能随僖宗出逃?对此,王瑛先生《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认为光庭曾返回长安,于广明元年(880)再与僖宗一起出逃。其证据为《太上黄录斋仪》卷五二光庭一段自陈,现引录如下:

近属巨寇凌犯,大驾南巡……玉笈琅函,十无二三。余属兹艰会,漂寓成都。 “余属兹艰会,漂寓成都”是持论的主要依据。但随皇帝“南巡”,虽实为逃跑,也断不可用“漂寓”这样的字眼,如“护驾”、“扈从”或“扈跸”才妥。结合上述,可断光庭早在僖宗中和元年奔蜀之前就已在蜀中活动——纂记异闻、游访圣迹,甚至足迹远到三蜀以外,值僖宗奔蜀,才漂泊(“漂寓”实具“漂泊”之意)到成都,非与僖宗一起从长安入蜀。由此,光庭第一次入蜀当在丙申年(876)之前,具体哪一年,尚不能定。

光庭入成都后,曾奉敕从事各种斋醮活动。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败亡,光庭撰成《历代崇道记》,详细记录了黄巢起义失败前的各种灵应事件。光启元年(885)正月,僖宗驾回长安,光庭扈从还京 16 。回到京师,光庭继续搜访道经,并奏置玄元观 17 。但好景不长,是年冬,因王重荣、李克用用兵,进逼京城,僖宗再次出奔。此次离京,杜光庭随僖宗逃至兴元,然后撇开僖宗,离兴元赴成都,此即光庭第二次入蜀。

《太上黄录斋仪》卷五二:“又属省方,所得之经,寻亦亡坠。”僖宗此次出逃,后有追兵,前有拦截,极为狼狈。试想,光庭若未从僖宗幸兴元,所得之经或许不会“亡坠”?光启元年十二月,光庭“从驾兴元”,确凿无疑。但史籍有谓中和初年事。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

中和初从驾兴元……先生知国难未靖,上表乞游成都,喜青城山白云溪气象盘礴,遂结茅居之。溪盖薛昌真人飞升之地也。未几,驾将复都,诏光庭醮二十四位。会王建霸蜀,召为皇子师。

从后文“知国难未靖,上表乞游成都,喜青城山白云溪气象盘礴,遂结茅居之”,以及“会王建霸蜀,召为皇子师”来看,这显然是光启年以后的事。若为中和初年事,僖宗亦赴成都,光庭何必“乞游”;此外,中和年间,光庭于成都积极参与官方斋醮活动,似未隐居青城山;还有王建霸蜀在907年,中和元年(881)距此尚有二十六年,中间有僖宗驾回长安、再次出逃等大事,怎可说“会王建霸蜀”?《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中利(和)初,扈从幸蜀,因老于成都” 18 ,此亦误。实际上《蜀杌》卷上:“乞游成都,隐青城山白云溪”;《十国春秋》卷四七:“已而从幸兴元,竟留于蜀”;《全唐文》卷九二九:“从僖宗幸兴元,留蜀事先主”,指的都是光启初年事。

综上,光庭一生曾两次入蜀。第一次早在中和元年之前,光庭即已游访三蜀各地宫观,纂记异闻,足迹远至汉水流域的均州(今湖北均县),后“漂寓”成都,非与僖宗一起赴蜀。第二次是在扈从僖宗回京以后不久,因王重荣、李克用兵逼长安,遂从僖宗幸兴元,随后“乞游成都”,时在光启初年,前修时彦均有误作中和初年事。

注释

①见《前后蜀的历史与文化——前后蜀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巴蜀书社1994年版。

②见《宗教学研究》1995年第1—2期合刊,第31—32页。

③见《上海道教》1990年第1—2期合刊,第16—18页。

④《宋史》卷四五八《张愈传》:“张愈,字少愚……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亦云:“上表乞游成都,喜青城山白云溪气象盘礴,遂结茅居之。”

⑤有十一首或作郑遨诗,余十八首,散句若干。

⑥《广成集》卷三《贺疾愈表》等多处云:“眼疾未减,不获趋驰”;“衰疾所萦,不获随列”。时光庭年近古稀,前蜀灭亡时(925),杜光庭已七十六岁。

⑦见《都江堰市文史资料》第十三集,都江堰市政协文史文化委员会、青城山道教协会编。

⑧见《南诏大理文物》,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155页。

⑨见《道藏》第11册,第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后略)。

⑩王永平《唐代道士获赠俗职、封爵及紫衣、师号考》对内供奉道士略有考述,见《文献》2000年第3期,第75页。

11《新五代史》卷六三、《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均谓前蜀武成元年(908)立宗懿为太子,《蜀□杌》、《锦里耆旧传》谓武成二年(909),这里从武成二年的说法。

12见王文才、王炎《蜀□杌校笺》第一卷《前蜀先主》,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93页。

13序文后云:“今此重求敏手,再启胜因,极雕刻之能,尽濡染之妙;冀施行之不泯,俾流布以无遗。”见《道藏》第6册,第1页。

14《道教灵验记》卷一四《僖宗青城斋醮验》、《僖宗封青城醮验》都有记载,见《道藏》第10册,第850页。

15《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见《道藏》第5册,第330页。

16《道教灵验记》卷六《三泉黑水老君验》:“时僖宗大驾还京,光庭获备护卫”,见《道藏》第10册,第821页。《太上黄录斋仪》卷五二:“余属兹艰会,漂寓成都,扈跸还京”,见《道藏》第9册,第346页。

17《道教灵验记》卷六《阆州石壁成文自然老君验》:“光启年,大驾还京,奏置玄元观,宠诏褒允,至今郡中水旱祈祝,灵验益彰矣”,《道藏》第10册,第821页。《太上黄录斋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