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与生物化学及其他学…
五行相生相克及其理论延…
择日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结婚照及其组合的摆放原…
东四宅和西四宅及其大门…
台灣「五日節」民俗及其…
腊月习俗及其他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
大运河城市群及其对中国…
羌族歌谣的分类及其社会…
最新热门    
 
谏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

时间:2009-8-8 16:43:37  来源:不详
主也”。可以说,谏诤意识、《诗经》的美刺传统以及汉乐府缘事而发传统的结合,造就了白居易。

白居易在翰林学士院时,并不是只写讽喻诗,也写过一些闲适诗和杂律诗。如《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到达元稹手中时,元稹因与宦官争厅被贬,已经抵达江陵士曹参军任。诗中回顾了自己和元稹一道在台谏任上“摧强御”的经历,慨叹元稹被贬后自己人单力孤,难以顶住千钧的压力。此时他已经在左拾遗任上期满,自请为京兆府户曹参军,依前充翰林学士。虽然比左拾遗在实际利益上得到了好处,但对于“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当除恶,输忠在灭私” 43 的白居易来说,谏官名分的丧失,对他的政治热情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在《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中说:“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惟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 44 这是他的“言志”的内容。而所谓“喜”的内容,对于白居易来说,仅仅是“感恩”一层;而且还是“非为己”,是为了“养禄及吾亲”。从整篇诗看,白居易的心情是失落的。从这里,我们不难把握到谏诤传统变奏的弦外之音。

除了白居易以外,中唐具有谏诤意识并形诸实际行动的士人还有很多,如韦温、独孤郁、独孤朗、张仲方、孔敏行、柳公权、宋申锡、韦仁实、刘敦儒、李景让、薛廷老、李绛、阳城等。其中常被称道的,如李绛尤其长于论事,《论任贤疏》、《论朋党》、《论谏臣》、《论河北三镇及淮西事宜状》等皆诚贯理直,谠切动人。对此刘禹锡在《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腑,毛发皆耸。” 45 又如,李德裕在穆宗初年做过翰林学士和翰林承旨学士,史载:“德裕意在切谏,不欲斥言,托箴以尽意。《宵衣》,讽坐朝稀晚也;《正服》,讽服御乖异也;《罢献》,讽征求玩好也;《纳诲》,讽侮弃谠言也;《辨邪》,讽信任群小也;《防微》,讽轻出游幸也。帝虽不能尽用其言,命学士韦处厚殷勤答诏,颇嘉纳其心焉。” 46 由此评价,可以推见中唐谏官之诗文的一般特点。

以上扼要论述了中唐谏官之诗文,那么诗文中的谏官或者具有谏官之实的中唐士人又是如何的情形呢?这里以白居易和刘□为例,略加说明。

先看元稹对白居易的评价。元稹与白居易唱和之作数量极多,其中涉及对白居易有关诗文评价的可举出《酬白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白氏长庆集序》等。《酬白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描述了白居易的制诰谏论等文章在朝中的影响。而《白氏长庆集序》则描述了白居易与元稹的唱和诗即“元和诗”在民间的广泛流传的盛况。相形之下,他们的讽喻诗和新乐府在民间的影响就逊色得多。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元和已后,为文章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 47 ,的确是时代风气的总结。不过,元稹在序中也指出,当时人们对白居易《贺雨》、《秦中吟》等具有谏诤意识的作品,也还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比之为《风》、《骚》,这实际上已经具有儒家经典的意味了。

再看李商隐眼中的刘□以及后人对刘□的认同。刘□的成名,缘于他的那篇言辞激切的对策。由于该对策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史官们才会把刘□其人及其对策大书特书,终于使名义上不是谏官的刘□,实际上成了谏官的典范和楷模。《新唐书》卷一〇三载:“□对后七年,有甘露之难。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在刘□生前,李商隐曾经同他有过交往;刘□沉冤而死之后,李商隐又有哭刘□组诗之作。在李商隐的眼中,刘□是师是友,更是屈原、贾谊精魂的再现。李商隐之后,罗衮于天复三年(903)上《请褒赠刘□疏》,奏请昭宗对刘□及其后代予以褒奖。到了元代,统治者正式给刘□授予谏议大夫的名号,并在其家乡昌平县建置谏议书院,供奉刘□。事见《元史》卷二九《泰定纪一》“置谏议书院于昌平县,祀唐刘□”及卷四五《顺帝纪八》“褒封唐赠谏议大夫刘□为文节昌平侯”。至此,刘□终于在名义上得到了官方的承认。 

注 释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唐文人社会角色与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4BZW023)的部分成果。

①关于郎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的关系,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②《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权传》:“以谏议知制诰。”

③参见《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高祖武德九年十二月,“上(太宗)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司马光按:唐制:中书舍人则署敕。魏征时为谏议大夫,抑太宗亦使之联署邪?)至于数四。”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谏议大夫的魏征有署敕权。

④《旧唐书》卷一六七《赵宗儒传》:“(贞元)十一年,迁给事中。十二年,与谏议大夫崔损同日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说给事中和谏议大夫都有以本官拜相的情况。

⑤《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中华书局1992年版。

⑥张国刚《唐代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⑦《唐会要》卷五四“左右散骑常侍”。

⑧如《贞观政要》卷七载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褚遂良拒绝太宗观见起居注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皇帝本人即使是出于自我警戒的目的,也不能观见记载其言行的起居注。史官的独立性于此可见。

⑨见《唐会要》卷五六“起居郎起居舍人”条。虽然高宗后这一制度被停止,但个中原因恰好说明了起居郎执简记录的客观影响,并不下于谏诤。

⑩如《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贞观初,以给事中、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又如《贞观政要》卷七载“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等。

11如《旧唐书》卷一六四《李绛传》:“贞元末,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以本官充翰林学士。未几,改尚书主客员外郎。逾年,转司勋员外郎。五年,迁本司郎中、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己任。”又白居易《与元九书》:“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此处“谏官”指的是白居易在翰林学士任上所拜的左拾遗。按翰林学士的性质,左拾遗只是白居易在翰林学士任上所带的官衔,他仍在翰林学士院办公,并不到左拾遗所在的门下省工作。所以,对于入充为翰林学士的白居易来说,无论是盩厔尉、左拾遗,还是京兆府户曹参军,都是当时所带的官衔,其本职仍是翰林学士。参见傅璇琮《从白居易研究的一个误点谈起》,《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12如岑参《行军诗二首》其二:“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全唐诗》卷一九八)按岑参至德二载(757)为右补阙,因论斥权佞,于乾元二年(759)改起居舍人。

13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国史补 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4《唐会要》卷五五“谏议大夫”条。

15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上·谏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卷二〇元和“十年三月刘禹锡为播州刺史改连州”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见《十国春秋》卷五六《赵元拱传》。其他关于唐代名臣的谏诤言论,见于《宋史》卷二○九《艺文志》著录的还有张元 《唐名臣奏》七卷、张易《唐直臣谏奏》七卷、《御集谏书》八十卷、《唐奏议驳论》一卷等。

18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五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旧唐书》卷一四《宪宗本纪上》。

20《唐国史补 因话录》。

21《叙奏》,《元稹集》卷三二,中华书局1982年版。

22 23《旧唐书》卷一六六《元稹传》。

24《资治通鉴》卷二三七宪宗元和元年。

25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白居易集》卷四二。

26见《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条。

27参见《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上·仇士良传》。

28参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白居易没有循例升转为补阙,或者与宪宗对他的“无礼”耿耿于怀有关。

29《旧唐书》卷一四《宪宗本纪上》。

30《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

31朱金城《白居易年谱》认为《新乐府》五十首始作于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2傅绍良《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魏征,原为李建成太子洗马,太宗登基后,擢为谏议大夫。孔颖达,贞观二年由国子博士转给事中,四年加员外散骑常侍。姚思廉,贞观九年擢散骑常侍。李百药,贞观十年擢散骑常侍。褚遂良,贞观十五年擢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34参见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卷三,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

35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此章由尚永亮执笔,本文在这里综括其意而略有阐发。

36元稹《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白朴流传用转新”句下注云:“乐天于翰林、中书,取书诏批答词等,撰为程式,禁中号曰《白朴》。每新人学士求访,宝重过于《六典》也。”(《元稹集》卷二二)可见,《白朴》是类似制诰范本一类的东西。

37郑谷《早入谏院二首》,《全唐诗》卷六七五。

38吴融《和陆拾遗题谏院松》,《全唐诗》卷六八四。

39当然,二者从总体上来说的区别还是明显的:中唐谏官诗文,就其个人来说,前期一般高昂蹈厉,以天下为己任;后期受挫以后,多纵心自适,保身避祸。但是总的看来,诗文的感情基调还是快乐的——尽管这种“乐”有时候是着意寻找的,因而具有中唐国势复兴的风度。但是晚唐谏官诗文,更多的是呈现出残破的气象和幽暗清冷的意味,染上的是晚唐的没落色彩。

40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其二《和阳城驿》,《白居易集》卷二。

41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集》卷四五。

42白居易《与杨虞卿书》,《白居易集》卷四四。

43白居易《与杨虞卿书》,《白居易集》卷四四。

44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白居易集》卷五。

45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刘禹锡集》卷一九,中华书局1990年版。

46《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

47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国史补 因话录》。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