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日本博物馆的兴旺:工作…
日本不同职业工种间的工…
日本办公室里无长女
日本三七分头西服衣
日本
日本钉子户何以逼辞县官
日本时报 朝鲜希望美国…
英国和日本相对于欧亚大…
在日本工作,找个风俗店…
日本流行的风水事业开运…
最新热门    
 
日本白居易研究概况

时间:2009-8-8 16:43:39  来源:不详

英房英树《白氏文集校订余录》(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人立18,66.9)一文指出,一般认为竹枝》最先是刘禹锡在朗州作的(郭茂倩说),但实际上元和十四年冬,白、元先作,然后刘禹锡作。

铃木修次《白居易·刘禹锡和新体诗》(汊文教室101,71。载于凤出版《唐代诗人论下》73.4)一文认为,白刘晚年的交游以唱和诗和作词为中心而游戏性很强。这是相应于牛李党争越来越严重的现象的。两人晚年的这种交往成为晚唐颓废风潮的前驱。

[联句] 埋田重夫《关于白乐天和韩愈的联句诗——兼论其在联句形成史上的地位——》(中国诗文论丛2,83)一文指出,从联句的历史来看,白居易一派作的联句,在形式、题材两方面,比韩愈一派作的联句更为正统。

[其他] 都留春雄《谈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咏物诗一瞥——》(滋贺大国文和20号纪念,82)一文论述,该诗是沿袭始于陈代的咏物送别诗的传统而作的。又指出其诗题不应该理解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应该理解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五、白诗的诸特征

(1)记录性 白诗有类似记录或者日记的性质。

①记录日常生活

[数字] 金子彦二郎《数字的表现和白乐天的诗((汉文教室15,54.11)一文,举白诗里年龄、岁月等运用数字的表现方式并言及其效果。

[酒] 青木正儿《白乐天的朝酒诗》(智慧11,48.7。春秋社《青木正儿全集》第七卷(琴棋书画)70.4)一文介绍白居易吟咏“卯酒”的诗。今井清《关于白乐天诗中的酒》(大东文化大学纪要·人文科学21,83.3)一文,根据白居易 诗文谈论他的酒量、他喝的酒的成分和效能等。

[茶] 竹内实《中国饮茶诗话》(茶道文化选书,淡交社82)(体味友情的茶)、(睡后和醉后的茶)、(早春的茶)等各章,介绍了咏茶的的白诗数首。

布目潮 《白居易的饮茶》(三上次男博士喜寿纪念论文集、平凡社85)一文,注意于与陆羽《茶经》的关系而论述了白诗中所见的制茶法、品种、喝茶的礼法等。

[疾病] 今井清《白居易的健康状态》(东方学报·京都36,64.10)、埋田重夫《白居易咏病诗之考察——结合诗人与题材——》(中国诗人论丛6,87),前一文以其诗歌为材料论及他的病历,后一文指出他作了很多咏病的诗而且这是他象记日记一样写诗歌的结果。

[容貌] 丸山茂《作为自照文学的〔白氏文集〉——白居易的“写真”(肖像画)——》(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纪要34.8)一文指出,白居易从年青时到晚年经常看自己的肖像画而在诗歌上流露其感慨。

②记胜迹、风俗等

平冈武夫《白乐在的诗与临安志——以寺院为中心——》(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论集,61.2)一文,注目于《临安志》(乾安临安志》等四篇)里有关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的诗作的记事而以寺院为中心进行介绍,也介绍了《咸淳临安志》中保存的逸诗两篇。

石田干之助《关于白乐天的长安旧游回顾诗》(中国文学93,46.3。六兴出版《石田干之助著作集》第三86.2)、斋藤茂《关于白居易〔话长安旧游戏赠〉诗——从作为风俗资料的侧面谈起——》(中国诗文论丛五,八六)两篇文章,前文就《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里有关妓女的几个词汇提出了与佐久节不同的解释。后文也认为该诗是可以窥见中晚唐时期游狎之地的很贵重的资料而对全句加以注解。

竹村则行《白居易和天宝遗民——从〔赠康叟〉诗谈起——》(九州大学文学部·文学研究84,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特辑,87.2)一文,举出表示对天宝遗民的感慨的诗而论述了中唐诗人对表宝遗民的憧憬。

(2)一种岁时记 白居易对季节的交替、景物的变化很敏感。

平冈武夫的文章中注目于白诗此方面而加以解释的文章很多。这种文章有以下几篇。《白居易和寒食·清明》(东方学报,41,70.3)、《三月尽——白氏岁时记——》(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纪要18,76.3)、《三月三日上巳洛滨修禊——白氏岁时记——》(汉学研究16.17合并号,78)、《白居易的山石榴花(杜鹃花)诗》(汉学研究22·23合并号,85)。

野礼行《关于白居易诗中(雪月花)表达方式的成立》(日本中国学会报30,78.10)一文,关于象征着四季的自然美的词语“雪月花”(出于《寄殷协律》的一句“雪月花时最忆君”)探讨了其成为表现四季方式的由来。他的《春尽诗》(静冈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报告35·人文社会科学篇,85)一文,指出白诗里咏《春尽》的诗比别人多得多,并论及其特点在对季节推移的敏感的表达。白氏此态度对日本王朝文人美学观念的形成,影响很深。

埋田重夫《白居易咏花诗论序说——以江州司马以前为中心——》(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别册10,文学·艺术学编,83)、他的《同——以江州司马以后为中心——》(同11,同84),就咏花的诗歌谈其各时期的特点。

(3)多用口语 白居易在他诗歌中爱用日常用的、口语性强的词汇,这点宋代学者早已指出。

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世界思想社,71.3)第四章,举出了很多白诗中使用当时口语的例子。

盐见邦彦《唐诗俗语新考》(立命馆文学430,431,432合并号,81.6)一文,摘出白诗中用的口语“阿谁”、“毕竟”、“草草”等很多例子。

埋田重夫《诗语〔颜色〉的形成及其展开——谈白居易诗中所见口语的用法》(中国文学研究8,82.12)、《谈白居易诗中所见的(谁家)》(早稻田大学·中国诗文论丛5,86)两篇文章,都就认题中的词汇探讨其用法而指明白居易是当时用口语的中心人物

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三冬社,84.4)一书,在(把定式)、(被动式)等各个项目中,举了很多白诗中看到的当时口语的例子。

6、对诗风、诗体的变化的探讨

关于诗风、诗体的变化,主要的问题在从《前集》到《后集》的变化和引起其变化的思想原因。

关于白居易思想变化,以往认为,他被贬谪江州以后兼济之志微弱了,而晚年“安于独善”。问题在于他后半生的思想是不是如此单纯这一点。

花房英树在《白氏文集的批判的研究》(60.3初版,74.7再版)一书中,言及此方面的问题。作者说(1)太和二年白居易在编集《后集》时,放弃了在《长庆集》用的古体三分类,新采用了“格诗”、“律诗”二分类。汪立名把此“格诗”定义为“格者但别于律诗之谓。公前集既分古调、乐府、歌行,以类各次于讽谕、闲适、感伤之卷。后集不复分类别类。遂统称之曰格诗耳。”岑仲勉也承认此说。但是“格诗”指的则是除了歌行、杂体、的五、七言的古诗。(2)白居易创作诗歌的重点从古体的讽谕诗转移到律诗和七言,所以他想出此名称。因为已经没有可供分类的古体的数量,所以古体三分类消失了。

平冈武夫《白氏文集的成书》(东方学会创立十五周年东方学论集,62.7)一方,论述了《前集》和)《后集》的成书过程。

作者说,(1)讽谕诗是立足于为了表现“天下的世界观”(详于《经书的成立》)的使用汉字的文官的自负与使命感而咏出来的诗歌。但是从被贬到江州后到任杭州刺史的这一段时期,他本来的壮志免不了变化。因此,作为一个段落,长庆告终时,托元稹编集《长庆集》。(2)《后集》中没有制诰之类那种史官作的文章,也没讽谕诗,古体诗数量剧减。(3)以后白居易面临着诗应该表现“天下的世界观”的传统观念还是表现从心灵深处产生的感情的矛盾。(4)他世界观基本上不变的情况下,不使此矛盾激化而加以调解提佛教思想。因他主要地关心佛教思想有与重视兼济的中国传统思想不同的看法,所以他不拘泥宗派。从佛教学到的非传统的立场使他的文学比以前增加了深度和广度。他相信努力使现在的自己活下去在来世就会被救济而对寺院陆续奉纳他的文集。

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第一章(白居易的生涯)中探讨了白居易的一生思想变化,在第三章《文学的立场》中论述了文学观变化的过程,说他诗道的观念是根据对经的信仰与对史的倾倒而确立的,但由于被贬到江州他这文学观遭受到危机,因此接近佛教思想,肯定了不问政事的文学观念,而热中于律诗创作等等经过。此书关于白诗诗风的变化与他思想的转变论述的最全面的而详细的书。

平冈武夫《白居易》(筑摩书屋,77.12)以弄清白居易写《与元九书》时的心境为主要目的,论述了他的世系、宦途、家庭情况等。作者尽量多举散文,关于元稹宦途、诗文也用了很多篇幅。

关于白诗的诗风和他思想的转变,花房、平冈提示了基本图式。以后的研究的课题在修正其图式,或者就他诗歌创作的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问题等加深分析。

太田次男《白乐天》(集英社,83.1),用大部分篇幅研究被贬江州以前的时期,着重论述白居易作为政治家的精神面貌。作者强调,虽然讽谕诗的创作元和四、五年结束,但给讽谕诗最高的评价此态度到晚年一直基本上不变。他作为儒家的思想和生活,一辈子基本上没有变化。

埋田重夫《围绕白居易五绝和七绝的对立性》(中国诗文论丛4,85.6)一文论述白居易的精神特点是在安定而整齐的世界里寻求积极的共鸣,此爱好平衡感觉很适应必需对偶和整齐的七律的创作,相反不适应偏重感觉,强调变化的五绝的创作。

下定雅弘下述论文,以闲适诗为主要的材料,探讨了从贞元末年到任杭州刺史时的白居易思想转变。参看〔闲适诗〉章。其《白居易诗体的转变期——从江州时代到杭州时代——》(鹿儿岛大学法文学部纪要人文学科论集26,87.10)一文,先指出从《长庆集》到《后集》表面上的最大的变化是:(1)《长庆集》的分类是古体三分类和律诗的四分类;(2)古体与近体的比率,在《长庆集》相抗衡,《后集》以后近体占百分之八十。然后探讨其原因而作出结论:引起此变化的思想转变则是从作为京官的identity遭受危机的剧烈的矛盾到获得一定的高位而还是不满的微弱的矛盾的推移。论文结尾附载据花房《白氏文集的批判的研究》整理的资料:①白居易各诗体每年的创作数量。②古体三类每年的创作数量。③《长庆集》古体三类和近体各时期的创作数量。

三、 关于赋、文、白氏六帖的研究

[赋] (卷二十一)

平冈武夫《白居易与赋》(吉川博士退休记念中国文学论集,六八)一文,侧重于白居易的赋与其人生和当时社会的关系而提供了很详细的解说。作者指出:(一)当时赋是以登进士第为目标的人最关心的文体;(二)当时赋在形式上处于快完成了而还没有完成阶段。这时白居易恰好登场写作了独创律赋。
[哀祭文] (卷二十三)

吹野安《杭州刺史白居易——以祈皋亭神文为中心——》(国学院杂志87—12,86)一文就标题的文章指出,向山神祈祷下雨的表现就是沿袭《书经》的金□的祝文,保存古代式样的。

[墓志铭] (卷二十五)

平冈武夫《石刻和文集的关系——谈白居易会王墓志铭》(鸟居久靖先生华甲记念论集,中国语言和文学,72.12)一文,就标题文章,主要说明了石刻的记述形式。
[书序] (卷二十八)

伊藤正文《致元稹的信》(中国古典文学大系23,《汉·魏·六朝·唐·散文选》,平凡社70.10)是《与元九书》的译注。

[书颂议论状] (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