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一代文豪:苏轼
春秋二社:作为唐代乡村…
唐代胡汉文化关系再认识
唐代的冠服制度
论唐代的水神崇拜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
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宏观…
最新热门    
 
论唐代文言小说分类

时间:2009-8-8 16:43:45  来源:不详
表是《搜神记》、《幽明录》等,杂史杂传的代表是《汉武故事》、《列仙传》等,地理博物体的代表是《神异经》、《博物志》23。李剑国使用的“杂记体”一名,大概来自前述刘知幾的类名:“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

    这是比較好的做法。

      至于唐代轶事小说,侯忠义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三类:轶事、琐言、笑话。苗壮则将志人小说分为三类:逸事、琐言、笑话24。应该说这种细分是比较准确的,但可以做一些修正。侯忠义使用的与琐言、笑话并列的二级类名轶事,名称和与志怪并列的一级类名轶事相同,容易造成混乱,不如采取逸事作为二级类名。其实,这里的逸事、琐言均来自前面提到的刘知幾的分类法和类名:

      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记》、顾协《琐语》、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

      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已。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松玠《谈薮》。此之谓琐言者也。

    刘知幾的琐言也包括排调、谐谑在内:“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笫,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

    《史通·书事》云:“又自魏晋已降,著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悦。”在刘知幾眼中,《语林》、《世说》、《笑林》原属一类。再从具体作品来看,《世说新语》有排调门、《大唐新语》有谐谑门,而《笑林》、《启颜录》中也含有一些类似《世说新语》那样的文字。这些现象都说明世说体与排调体联系紧密,前者原本就包含了后者。因此,《笑林》等相对专门的笑话书与世说体作品之间虽然有些差别,但将其都归入琐言类,也是应有之义。

    刘知幾“逸事”、“琐言”等名称是对六朝小说的总结和归类,应用于唐代文言小说分类时,还是需要对它们做一些说明,以免混淆。相对逸事来说,琐言大多以记载人物言行为主,通过对一个场景和片断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神情性格。虽然不一定都有《世说新语》那样的独特韵味,不一定都象《世说新语》那样分门系事,但书中各条文字的篇幅应较短一些,描写应该围绕人物展开。而逸事重在记录朝野人物的逸闻琐事,以纪事为主,同时也包括典章制度、故事旧习等,历史意味更明显一些。

      此外,《新唐志》中还有一些非志怪的小说,又无法归入逸事与琐言二类,则应当别立名目,以求各归其所。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辩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其中所说的其实就是区分志怪、轶事,要去志怪,存轶事。其中的“探物理”,就是探求事物的道理,也包括事物起源、物名来由等。“辩疑惑”指辨析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很多是涉及知识性的考订。可以用“辩订”这一二级类名来总括它们。至于“示劝戒”,既可通过具体的人物言行故事来表现,也可直接以劝诫、忠告、命令的文字写出,后者包括家训、帝范、官箴等,此类书可名之为“箴规”。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具体的唐代文言小说进行归类了。下面列举部分唐代小说的归类情况:

          类名

          志怪杂记《冥报记》、《定命录》、《灵怪集》、《宣室志》、《独异志》

          杂史杂传《玄怪录》、《续玄怪录》、《博异志》、《集异记》、《逸史》、《仙传拾遗》、《续仙传》、《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杜阳杂编》

          地理博物《异物志》、《洽闻记》

          轶事逸事《朝野佥载》、《谭宾录》、《开天传信记》、《次柳氏旧闻》、《常侍言旨》、《唐国史补》、《因话录》、《尚书故实》、《松窗杂录》

          琐言《续世说新书》、《五代新说》、《隋唐嘉话》、《大唐新语》、《唐说纂》、《笑林》(何自然)、《俳谐集》、《谐噱录》

          辩订《封氏闻见记》、《资暇集》、《苏氏演义》、《刊误》、《兼明书》、《事始》、《续事始》、《造化权舆》、《炙毂子杂录注解》

          箴规《诫子拾遗》、《开元御集诫子书》、狄仁杰《家范》、《卢氏家范》、《中枢龟镜》、《六诫》

      需要强调的是,对文言小说的分类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说明已有的小说作品,而不是对它们进行任意的评判和规定,更不能指望有一套明确的体系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本文仅仅讨论了唐代文言小说的分类,事实上不同时代文类小说是有所差别的,如在《宋史·艺文志》小说类中又有诗话、花木谱录之类的作品,这意味着第二级的分类还需根据时代不同作出调整。但是作为第一级的志怪和轶事的二分法,应该是适用于大部分古代小说的分类的。

    注  释:

    1 李剑国《文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文言小说研究的几点看法》,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在这篇文章中他还说到:“首先是小说的界定问题,即如何划分小说和非小说的界限;其次是文言小说内部的分类及名称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显得非常混乱。”

    2 如胡念贻认为《逸周书》中已有小说,见《〈逸周书〉中的三篇小说》,载《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薛洪勣、王汝梅认为:“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便涌现出一大批作品,形成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比较繁荣的时代。”见《两种小说观念和对唐前小说作品的再思考》,载《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4期。徐克谦也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应当从战国时期算起。”见《论先秦“小说”》,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5期。

    3 如石昌渝认为:“文言小说发端于唐代,包括传奇小说和笔记小说。”见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13页。又参见石昌渝《“小说”界说》,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董乃斌也有类似的观点,见其《现代小说观念与中国古典小说》,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

    4 参见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十三节“小说类型研究概论”,见《陈平原小说史论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340页。

    5 参见拙文《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6 如宁宗一主编《中国小说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第二篇第二章第四节“刘知幾的小说类型观”;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4节“中国古代小说类型观念”,《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344—1345页;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第一章第二节“刘知幾《史通》与小说观念的系统化”。

    7 见《古今说海》成都:巴蜀书社,1988。

    8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页。

    9 参见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1994;侯忠义《隋唐五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萧相恺《宋元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0 李剑国《文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关于文言小说研究的几点看法》。

    11 李剑国《先唐古小说的分类》,《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2期。

    12 苗壮《笔记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5页。

    13 高斯《重刊笔记小说大观序》,转引自苗壮《笔记小说史》3页。

    14 比《笔记小说大观》稍早出版的《古今笔记菁华》(广益书局)也有不少小说的内容,但没有用“笔记小说”的名称。

    15 李剑国《文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关于文言小说研究的几点看法》。

    16 叶桂桐《中国古代小说概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42页。

    17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18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

    19 盐古温、郭箴一等人的分类法,以及程国赋自己的分类体系,见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20 孙逊、潘建国《唐传奇文体考辩》,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21 孙楷第对通俗小说分类,也采取先分为讲史、小说两大类,再细分数小类的办法。讲史分断代、别传、纪事本末,小说分甲部(短篇)、乙部(长篇),乙部再分烟粉、灵怪、公案、讽喻。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通俗小说分类说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孙楷第先生尽量使用古人已有的分类名,这一点值得学习。

    22 李剑国在《先唐古小说的分类》中将唐前的志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