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巨…
应聚焦民主主义还是爱国…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以“民粹主义”来践踏
资本主义的成功之处就在…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你们是真正的国际人道主…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最新热门    
 
反犹主义浅析

时间:2009-8-8 16:45:56  来源:不详
工业和商业是当时的两大支柱产业,然而,由于欧洲城市行会的存在,他们对视为异类的犹太人采取了排斥的方式,把犹太人挤出了手工工业的领域。十字军东征为欧洲打通了到亚洲的商路,并激起了基督徒们在这一领域的兴趣,犹太人被从这个领域里赶了出去。而这时,罗马教会禁止基督徒从事放债活动的法令生效,基督徒们被迫服从。犹太人不受该法令的限制,于是,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从其他受排挤的领域逐步转向了放债业。

我们应当对放高利贷者不劳而获的剥削行为进行谴责,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犹太人本非我们印象中那样,是天生的高利贷者。从中世纪开始,几乎所有欧洲的手工业行会都排挤犹太人,处于隔都中的犹太人只能从事基督徒不能做(如经商、放高利贷等行为为当时的基督教会所不允许)或不屑做的工作,到了后来,由于放债业高额利润的吸引,甚至连这个行当也为基督徒暗中占据。虽然基督教统治者认为放债是不洁的,是虔诚的教徒不屑做的,“但鉴于他可以暂时消除贫穷人们的某些拮据,遂允许或甚至强迫他们从事这种肮脏的活动。在他们生存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的条件下,放债条件自然要高一些,经过漫长时期的因循传袭,形成了一种职业模式,这便是犹太人高利贷的由来”[15]由此,我么可以看到,他们这种职业模式的形成只是由于环境的逼迫,犹太人并不是天生的剥削者。

另外,即便是高利贷本身,是指所有的通过资金借贷为个人和某个集团获取利益的金融行为,并不是仅仅指取得特别高的利息的借贷行为。罗马教会从当时的伦理观出发,把通过借贷收取利息的活动视为一种罪孽,也就使得从事这一工作的犹太人受到了欧洲基督徒们的道德上的批判。

 

(三)犹太“隔都”

犹太人在欧洲一直断断续续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隔都,是历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作为欧洲犹太人隔绝于世的标志,隔都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对犹太人和欧洲非犹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谓“隔都”是城市中的一条街或一个街区,分出来作为强迫犹太人居住的法定地区。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意大利。1516年,威尼斯共和国以法律手段在威尼斯的铸造枪炮工厂周围划出一个街区,强行迫使该市的犹太人居住其中。居住区四周筑有大墙以将其与城市其他部分隔开,出入口派有基督徒看守。对这种隔离区,人们冠之以“犹太隔都”。随后人们便习惯上将所有政府当局开辟的犹太居住区成为“犹太隔都”。16

犹太定居点的发展最早并不是隔都。从早期开始,散居各地的犹太定居点就已经形成了社区组织,即卡哈尔(Kahal)和卡希拉(Kehillah)。卡哈尔德职能就是维护社区的宗教机构和公共设施,包括犹太圣堂、公共浴池、墓地、屠宰房、社区面包房,尤其实慈善事业。并具有相当地自治权力,和很大的独立性。然而不论卡哈尔还是卡希拉都是犹太人自己为保持宗教和特殊的社会生活习惯而建立的,是民族自决的产物,与带有歧视性质的“隔都” 不可同日而语。

“隔都” 是一种无人道的控制手段。当局不允许犹太隔都扩大范围,即使碰上人口激增也是如此。有限的土地面积促使犹太人不断地加高住房,楼层越盖越高,致使犹太隔都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中最高的地区。而且对隔都中的犹太人的行为控制严格,每天夜间或每逢节日,不论是犹太节日还是基督教节日,隔都得门都要上锁,除犹太节日外,夜间和基督教节日是不允许犹太人出隔都一步的。

犹太人的隔都并不仅仅是一种空间上的遮断。实际上,隔都隔开了犹太人和所在地居民的联系。在基督教世界中生活的犹太人本来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隔都得存在更使得犹太人显得格外突出。比较由于人们对犹太人生活和宗教的日益陌生,对犹太人的了解日益浅薄,犹太人在中世纪乃至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受到误解。由于犹太人被限定在一个被迫固定的区域中,与世隔绝,文化交流停顿。处在围墙外的基督徒对犹太人的猜疑心也越来越重。对犹太人的不了解使得一些对犹太人不利的传说长期保存下来,诸如犹太人有血祭的习俗等恐怖的传说流传于欧洲基督徒之中,这也为一些别有用心者诽谤诬蔑犹太人提供了机会。

 

(四)土地问题

赫茨尔、魏兹曼和沃尔夫佐恩等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领导者在来自东欧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和“热爱圣山运动”(又称“锡安山运动”)的推动下,放弃了在南美或非洲建立一个犹太殖民地的计划,把重建以色列的计划指向了巴勒斯坦。在美苏两国与英国争夺中东资源控制权的背景下,1947年11月29日晚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以分治方案。该分治决议给予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14942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巴领土的56.47%。该方案偏袒犹太人,占该地人口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2.88%的贫瘠土地。在阿拉伯人看来,犹太人根本无权在巴勒斯坦建国,只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存在,分治决议是对他们的侵略,是对其主权的侵犯,阿拉伯各国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坚决反对这个分治决议。而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近千年来梦想的实现,也是他们主权的恢复。由此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

40多年来,阿拉伯人同以色列人之间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四次战争都是为了领土问题。以色列攻势最盛的时期是在“六日战争”之后,占领了西奈半岛6.1万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5200平方公里和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即把埃及、约旦于1948年战争中瓜分到的“分治决议”中计划建立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抢到手,又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大片的领土。并造成了现在所谓“被占领土问题”。阿以冲突和领土问题激化了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阿拉伯人之中反对犹太人的思潮高涨,与以色列之间不断的武装冲突至今没有结束。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摆脱了欧洲反犹主义的迫害,但是却使得近300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故土上压迫另一个同样古老的民族,并挑起了这个民族对犹太人的深刻仇恨,更使得阿拉伯人的反对犹太人的思想成为当代反犹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难道历史真的总是这样在不断重演吗?反犹主义从中世纪发展到现在,其形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踪,一个民族争取自身的利益无可厚非,但一旦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就将成为另一个侵略者和压迫者。不论是中世纪的反犹主义还是当代的反犹主义,都证明人类的这样的一个劣根性:“在强者面前弱者总是有罪。”但是,在现代一超多强的多元化格局下,人们为保持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利益均沾,也许能够压制这种劣根性,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书目:

《圣经》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北京三联书店)

《犹太国》【奥】赫茨尔著,肖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年版

《犹太复国主义史》【英】沃尔特·拉克(Walter Laqueur)著 徐方、阎瑞松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2年12月版

《以色列问题:犹太复国主义的谎言和梦想》【法】格鲁迪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6年版

《中国境内的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开封的中国犹太人》潘光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3月版

《犹太百科全书》徐新,凌继尧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现代犹太宗教运动——解放与调整的历史》(Modern Jewish Religious Movement: A History of Emancipation and Adjustment)大卫·鲁达夫斯基著 傅有德 李伟 刘平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犹太人》【英】查姆·伯曼特(Bermant Chaim)著 冯玮译 上海三联 1991年5月版

《600万犹太人之死》姜天明、翟立明著 辽宁古籍出版社

《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顾晓鸣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反犹主义解析》徐新著  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版

《信仰战胜苦难:犹太教》张文建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犹太教史话》王仲义编著商务印书馆

 

[1]此观点引自《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北京三联书店)第102页"犹太人的流散",但实际上早在公元前721年,亚述王萨尔贡就曾占领撒马利亚,灭以色列王国,将国王及其臣民共27000多人押回亚述。后来他们流散到各地逐渐被异族同化,历史上称之为"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或"丢失的10支派"。由此可以认为,犹太民族的流散似乎应当更早,但规模较大而又较早的实应属公元前586年的"巴比伦之囚",故本文从此。

[2]庞培所征服的是公元前168年至公元前165年由犹大·马卡比与其父耶路撒冷祭司马塔提亚推翻赛琉古王朝统治后建立的马卡比王国。

[3]威廉·马尔在1873年写的《犹太教战胜日尔曼主义》中提出。

[4]德雷福斯事件:1894年,一个外国(德国通过冯·施瓦茨科彭少校)靠它的间谍买到了法国总参谋部的秘密文件,他们联络的信件被一名清洁女工无意中发现。10月15日德雷福斯被认定为罪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押往鬼岛服刑。但真正的间谍实际上是另一名法国军官少校埃斯泰尔阿齐。这桩冤案直到1906年才平反,德雷福斯被判为无罪,并恢复名誉。

[5]《西奥多·赫茨尔传》亚历克斯·本因

[6]政治复国主义思想并不是赫茨尔首创的。路易斯·利普斯基在他的《赫茨尔和他的〈犹太国〉》一文中指出:"1882年,奥德萨德一位犹太医生列奥·平斯克受到1881年反犹运动的震动,在对犹太人的地位作了精辟的分析后宣称,……犹太人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定居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过一个正常人民的生活。"因此可以说犹太复国主义的真正创始人应当是这位医生。但因为赫茨尔敢于实践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才使得犹太人可能在二战后恢复以色列国,于是"赫茨尔是公认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E.泽夫.苏赋特(Ambassador Zev Suffott) 《犹太国·中译本序言》)

[7]西奥多·赫茨尔(1860-1904):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曾为国家公务机构从事律师工作,1885年8月5日退职,从事写作。后受聘于《新自由报》,成为维也纳著名的记者和小品文作家。曾是犹太人同化论的拥护者,由于1894年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影响,走上了政治复国的道路,为以色列国家的建立打下了社会和理论基础。先后出版了《新犹太区》(1894)、《犹太国》(1896)、《古老的新国家》(1902)以及《日记》等多篇著作,重新唤起了犹太人政治复国的理想。

[8]犹太国》(The Jewish State)"前言" 【奥】西奥多·赫茨尔(Herzl,Theodor)著,肖宪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年

[9]《近现代犹太宗教运动:解放与调整的历史》(Modern Jewish Religious Movement: A History of Emancipation and Adjustment)大卫·鲁达夫斯基著 傅有德 李伟 刘平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6年

[10]《圣经·旧约·出埃及记·耶和华现于荆棘火中》

[11]《圣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