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国人是最好的朋友
中国工人平均工资仅为美…
美国公司花2亿元拿到山…
美国警察变身公路劫匪敲…
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美国为什么选择自杀式手…
丑陋的美国人
中国3月再次增持美国国…
最新热门    
 
“美国化”与日本文化借鉴的历史考察

时间:2009-8-8 16:46:19  来源:不详
通老百姓从迪士尼乐园提供的节目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和身心的放松,不过这些表演所宣扬的价值观也会对游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正是法国一些上层人士强烈反对在巴黎郊外修建迪士尼乐园的原因。日本人没有像法国人那样做出过激的反应,但体现在迪士尼乐园中的美国文化观念对当地人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源于美国的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吉见俊哉把东京迪士尼乐园说成是提供了一个“今天设计有方的日本高度有机化的消费主义范例。它的起源与成功被视为战后日本‘美国化’的顶点”(注:Yoshimi, “Consuming ‘America’: from Symbol to System,” p.202.)。
  法国文人把欧洲迪士尼乐园谴责为“文化的切尔诺贝利”,实际上“迪士尼文化”在欧洲远不及在日本流行。日本人对此也不在乎,似乎只要能赚钱就行,至于会给本土文化造成什么负面作用,他们好像并未考虑。对“迪士尼文化”给日本社会的影响,这方面的专家吉见俊哉和能登路雅子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认为这是美国的“文化入侵”,而是日本人对美国文化的消费,这些来自美国的文化产品会“迅速地被吸收进日本本土价值观和惯例的体系之内”。他们尽管主要通过研究“迪士尼文化”在日本的流行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但这种结论却反映了日本学界或政界对待美国大众文化在日本传播的主流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界以辞典的形式出版了一部三卷本的书,取名为《美国文化》,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考察“美国”如何深入进日本文化和习俗之中。这套书的结论是,日本战后的“美国生活方式”现象不应该被看做是美国军事和政治压力的结果,而是视为涉及日本人民的情感和欲望的深刻结构变化的进程。在战后历史发展进程中,日本人民通过对“美国”的渴望和反感重构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注:Yoshimi, “‘America’as Desire and Violence,” pp.433-4.)吉见俊哉批评了这套书的局限性,不过他并没有从根本上否认贯穿于书中的一个主题,即战后美国的现代消费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但日本人并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把这些来自境外的文化成分融合进本土文化之中,其间经过了选择与消化最终变成了日本文化的组成部分。
四如何看待日本的“美国化”
  
  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美国大众文化正以迅猛之势向世界各地蔓延。很多国家的学者对此深感不安,唯恐本国传统文化难以抵挡住这股“洪流”而发生趋向“美国化”的变异,因此论坛中对“美国化”的抨击可谓不绝于耳。日本可以说是美国文化产品的进口大国,据统计,1992年到1999年期间,美国出口到东亚的文化产品增长了175%,其中绝大多数美国电视节目出口到日本市场。日本在1999年进口了价值5.79亿美元的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当年日本市场占美国出口到东亚地区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63%。
  (注:Dal Yong Jin,“Globaliza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Economic Power vs. Cultural Power,1989-2002,” Prometheus, Vol.21, No.3, September 2003,p.337.)这种状况至今也没有多大变化。与历史上相比,美国大众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与其他很多国家一样至少在表面上处在所谓的“美国化”过程中。日本学者对美国文化大规模的进入倒是显得很平静,甚至有人还针对抵制美国文化入侵的呼声进行了反批评。如日本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认为不应该担心“美国化”或全球化。他举例说明了历史上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在日本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五百旗头真试图通过历史的经验来告诫人们对“美国化”持一种正常的心态。他的观点在很多学者看来多少有些难以接受,甚至会遭到激烈的批评,但这种观点很少能在日本学界和社会激起较大的波澜,原因在于五百旗头真是从日本发展的角度来阐释“美国化”并不足惧,相反会给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提供了机会。他的这种看法貌似激进,但实际上并没有超出日本学界对外来文化态度的主流观点。
   战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带来变化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美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日本学者对此并不讳言。能登路雅子指出:“作为世界上对美国产品最热情的消费国之一,日本消化和采用了美国文化符号中的精华,使之成为本国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媒介。”(注:Masako Notoj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John Philip and Disneyland in Japan,” in Reinhold Wagnleitner and Elaine Tyler May, eds.,“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the Foreign Politics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Hanover and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00 p.219.)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松田武研究了战后美国与日本文化关系逐渐确立的历史进程,认为日美文化交流的制度化使提供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交流渠道成为可能,正是通过这一渠道,美国的新思想、信息、技术以及美国知识分子才能没有障碍地到达战后的日本。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导致日本知识界的许多大牌人物变得亲美,而且促成了日本价值观和文化更富有成效。(注:Takeshi Matsuda, “Institutionalizing Postwar U.S.-Japan Cultural Interchange: The Making of Pro-American Liberals,1945-1955,” in Takeshi Matsuda, ed.,The Age of Creolization in the Pacific: In Search of Emerging Cultures and Shared Values in the Japan-American Borderland, Hiroshima: Keisuisha, 2001,pp.41-2.)松田武尽管没有谈及“美国化”这一概念,但他显然赞成美国文化对战后日本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大阪相爱女子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戴维·布莱克·威尔斯用“克里奥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工具分析了发生在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个概念实际上涉及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文化的转变。在威尔斯看来,“这既不是西方化或美国化,也不是全球同质化和同化的某一其他形式”。他从这个角度分析了日本和美国跨文化交流的“克里奥化”过程,由此得出结论:“克里奥化现在可以被看做一种深刻的相互文化交流过程,一种空间的社会构建,不仅仅只是殖民化的民族对支配文化的文化适应。人际关系和物质文化(食品、服饰和人工制品等),当然还有语言、音乐和文学等,程度不同地都受到文化相互作用的影响。”(注:David Blake Wills,“Creole Times: Notes on Understanding Creolization for Transnational Japan-America,” in Takeshi Matsuda, ed.,The Age of Creolization in the Pacific, pp.4,18.)这些学者尽管只是针对美国文化对日本发生影响而言的,但却对研究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全球“美国化”很有启迪。
  小约瑟夫·奈认为全球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历史的经验表明,日本的发展不止是让其他亚洲国家看到一个亚洲国家在军事和经济力量上能够成功地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而且在一个半世纪的全球化之后,它既可能适应全球化,又可能保持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那些担心全球化将导致世界同质化的人应该仔细考察一下一个半世纪全球化之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注:Nye,“Asia's First Globalizer,” p.122.)他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恐怕不会占据主导地位,但却是从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了这一结论的。日本也许是个特例,但它通过借鉴外国文化而使本国传统文化不断适应外部世界变化的做法值得人们研究。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