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梁启超故居风水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梁启超对晚清文学革命的…
谈梁启超文学研究中的情…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进程…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最新热门    
 
梁启超春秋战国史编纂的杰出成就

时间:2009-8-8 16:46:37  来源:不详
却匈奴之功,终赵世不衰。”

梁氏认为,各国变法中对历史影响最大者,尤推商鞅变法。商鞅法治思想的来源即在李悝。他原名公孙鞅,曾事魏相公孙痤,明习魏国法令掌故,对李悝治法尤为悦服。后入秦,时秦孝公初立,亟求宾客群臣中能出奇计强秦者。与公孙鞅一见,十分赏识其法治主张,便授予国政。梁启超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商鞅变法措施,与《商君书》中所反映的商君治国思想,把商君的主张总结为四项。一是“主变法”。商鞅认为治理国家不能拘守旧俗,不能迁就安于现状的众人之见,“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二是“主贵农”。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务农者寡而游食者众,其国必贫危。农民若离开土地四处迁移,国家掌握不到丁壮劳力,则守卫国土都成问题。故“对人必令民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三是“主厉战”。民众本来厌恶战争,政府要制定奖励军功的法令,赏给爵位、免其劳役,使民乐于参战,并且以死于国事为荣。故“强国之民,父遣其子,兄遣其弟,妻遣其夫,皆曰不得无返。……民固欲战,又不得不战,是为重强。”四是“主峻刑”。国家出现乱争,是有法不用。刑罚用来惩罚已有的过失,则大奸不生;赏赐用来告发奸邪,则细过也可防止。故“刑重者民不敢犯,则无刑矣。”梁氏认为,商鞅两次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大小赏给爵位,推行连坐法等措施,都是以上述四项为指导思想。商鞅变法比魏、楚等国更彻底,收效也更巨大,“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以骤强”。梁氏论述秦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自秦穆公至始皇四百余年间,秦国以创业、拓展为目标,未尝一日停息,“以图进取,百折不挠以贯其初志”,“虽缘外力抵抗之强弱,而屡有屈伸,顾未尝或一退转,其步骤未或一凌乱。”而商鞅变法便是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如刘向说:“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故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秦所以强六世而并诸侯,皆商君之谋也。”

《战国载记》辟有专章评述纵横家的活动。梁氏指出,纵横家骋其词说,鼓荡世局,致“万乘之主,立谈而为之回虑;瓮牖之夫,徙步而迳取卿相。”这是战国时期特有的异象,为中国历史上其他时代所从未出现。山东合纵、连横形势的变化,关键又在三晋。魏文侯时,明晓三晋利害与共,以魏国隔开赵、韩,使不相攻,故三国以一致态度对待秦、楚。至魏武侯以后,三晋互成仇敌。正是因为山东六国互相矛盾,所以有合纵说(苏秦为代表)和连横说(张仪为代表)推波助澜。梁氏进而分析:苏秦和张仪对六国国君游说,逞其辩词利口,极扇动之能事。然而山东六国因地理位置不同,攻秦或联秦与己利害相关程度也显有差别。所以透过苏张二人种种鼓动的言词,可以总结出他们游说重点的选择和难易的差别。“苏秦用赵为从约主,燕则入赵之阶耳。其最难者,莫如韩、魏,次则楚。……故苏秦之合纵也,其论锋在燕、赵最强,齐次之。在楚较弱,韩、魏尤甚。”“张仪之时,魏、楚皆经巨创,不复能鼓勇以与秦为难,魏襄、楚怀又皆昏暗,仪首从事于此,横基植矣。楚、魏下则取孱韩如拾也。其最难者,莫如赵。……然仪说魏、楚、韩之言,尚多实录。其说齐、赵、燕,则皆虚声也。”上述梁氏所作的概括,实在为读者认识苏、张说词的实质和掌握合纵、连横形势的变化,提供了要领。

梁氏对造成秦灭六国的结局作了中肯的分析。山东六国在利害上互有矛盾,给秦国提供了各个击破的可乘之机。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走向统一是必然趋势,这是支配战国局势的根本性因素。故此他强调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而统一之愈于分争,则明甚也。天将假手于秦,以开汉之后之局,夫谁能御之!而秦与他国,又何择焉?”梁启超还进一步分析:秦统一六国用的是暴力手段,给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然而,统一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因为六国分立割据,各国专制君主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榨取,战争的频仍,生产的破坏等,更给各国人民造成无穷尽的沉重灾难。“假长此不获统一,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将伊于胡底!而在六、七专制君主之下,重以各地大小之封君,徭役供亿,民又何以堪命?其他若曲防遏籴,关讥市征,各自为政,民之患苦,亦何可量!故孔子尊大一统,孟子称定于一。秦并六国,实古代千余年大势所趋,至是而始成熟,非始皇一人所能为,并非秦一国所能为。”梁氏所论,堪称切中肯綮。

梁启超评论秦始皇创建第一个封建专制统一皇朝的功过,能从大处着眼,并且有的放矢,澄清长期形成的误解。他指出,秦始皇自统一全国、登上帝位,共历十二年,“无日不有所兴作”。继起的汉朝,是推翻秦朝而建立起来的,汉人多“过秦”,故汉代所撰成的史籍多叙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读史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应被前人有所偏执的记载所左右,需要以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价。梁氏总的看法是,秦始皇“功罪不相掩”。秦始皇建立第一个专制统一国家,有十项功业:一,销兵器;二,堕名城;三,徙豪富。这三项,本意虽在削弱原六国旧宗族势力,防止反抗,但客观上却有利于统一,因为“偃武息兵,实当时天下共想望。各国境上城障,遮绝不通,毁之殊便民。各国豪富,徙聚京师,使得交相熏习,去畛域,通情感,其于铸治国民性,效至宏也。”四确立郡县制;五,同文字;六,壹度量衡;七,颁法典;八,决堤防,兴水利;九,更田制,“令黔首自实田”,许民私有;十,奖产业,乌氏倮以畜牧致富,始皇使奉朝请,蜀寡妇清能殖财自卫,始皇为筑女怀清台。这十项,都是关系封建统一国家的重大措施,“变革古来之制度思想,虽流弊在所不免,然规模抑宏远矣。”其他攘匈奴,开南粤,筑驰道,也是重大功绩。梁氏对秦始皇历史功过的总评价是:“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秦之政书,无传于后,而可藉汉以窥之。汉高起草泽,百事草创,未遑制作。文景谦让,不改其度。故汉制什九皆秦制,紬绎《汉书》表、志可见也。夫汉制虽非尽善美乎,而治二千年来之中国,良未易出其范围,后世所改,率每况愈下,则始皇可厚非乎哉!其所短者,主有意力,强过乎度。狃于成功,谓君权万能,天下万事万物,可以随吾意所欲变置之。含生之俦,悉吾械器,骄盈之极,流为侈汰,专恣之余,重以忌刻。此其所以败也!”此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在经过本世纪数十年间学者们反复研究之后,今天回视粱氏的论断,基本上仍都能站得往脚,这正说明梁氏具有可贵的历史洞察力。

梁氏还提出,对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二者应区分作评价。“二事同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以一概论。坑儒之事,所坑者咸阳四百余人耳。且祸实肇自方士,则所坑者什九皆当如汉时文成、五利之徒,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即不然,袭当时纵横家余唾,揣摩倾侧,遇事风生;即不然,如叔孙通之徒,迎合意旨,苟以取荣。凡若此辈,皆何足惜!要之当时处士横议之风,实举世所厌弃。虽其志节卓荦,道术通洽之士,亦较他时代为特多,然率皆深遁岩穴,邈与世绝矣。其仆仆奔走秦廷者,不问而知其为华士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蠹,功逾于罪也。”[5]焚书则本意全在愚民,以专制的威力,窒息自由思想,毁灭文化,为祸至为酷烈!在此论发表数十年后,仍有不少研究者重申这种观点,可见梁氏的看法确有精到之处。

 

 

 

[1] 两信均载于《梁启超年谱长编》1918年。梁氏为著史付出了巨大心血,因过分用功,《战国载记》刚完成就吐血病倒,致《中国通史》的著述中止。

[2] 张荫麟《跋梁任公别录》,《思想与时代》第4期,(1941年11月)。

[3] 这十二国系依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列十二诸侯而有所斟酌变更,燕至战国始显,曹无足轻重,而补上越国。

[4] 《春秋载记》引文均见《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五。

[5] 《战国载记》引文均见《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六。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