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学科级别:左右学术命运…
钟敬文民俗学学科构想述…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
【施爱东】学术共同体的…
关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市委党校学习个人总结范…
在省管高校学习实践活动…
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最新热门    
 
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方法

时间:2009-8-8 16:46:55  来源:不详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推行学科馆员服务,而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馆相继开展了这一服务[1]。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一项新的服务措施,它所从事的是一项开拓性、主动性的工作。要使学科馆员制度有效地运作,还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既要明确学科馆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给予学科馆员以适度的奖励政策,同时还要建立择优聘任落后淘汰的考评机制,充分挖掘学科馆员的潜力,施展他们的才能,使学科馆员服务取得真实的效果。

    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借鉴清华、北大等校图书馆的做法,成立诸如“学科馆员”小组、“馆藏发展与学科服务部”等机构,由学科馆员负责相应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选择组织、开发利用及指导用户利用图书馆等。具体职责为[2][3]:(1)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光盘、电子资源等)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试用、评价学科资源,制定或调整学科采访计划,为采购数据库、书刊资源提供参考;(2)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包括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利用图书馆的主题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等;为对口院(系)师生有效利用相关学科的电子资源提供技术支持;(3)广泛搜集整理学科信息资源,并进行资源的深加工,编写二、三次文献,通过信息简报、学科书目索引、专题综述等形式快捷方便地提供给用户。尤其要负责搜集、鉴别、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门类建立学科网络导航;(4)主动为科研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服务。针对对口院(系),尤其是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课题建立专门的服务档案[4],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在课题准备阶段进行可行性论证;课题开展阶段跟踪课题研究进展,不断提供相关参考文献;课题结题阶段,适时提供专利申请、核心期刊投稿须知等相关资料,并协助整理相关文档等。

    学科馆员制度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图书馆领导要把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重视它的功能和作用,设立相应的岗位,从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馆领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全校各院系、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确定选择学科馆员的原则、制定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制定学科馆员工作职责,以便统一管理、实时督促和总结检查。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科馆员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有力保障。具体考核工作可由各学科的图情教授、图书馆考核评聘小组一起,每学期对现任学科馆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学科馆员工作业绩的评价取决于用户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说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实行双向考核,既接受图书馆的考核,又接受对口院系的考核,其中以用户评价为主。考核既要有定性基准又要有定量指标才能比较全面反映学科馆员的服务。学科馆员所处的服务环境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服务能力等都影响他的服务质量的优劣,所以我们应从多维度考评学科馆员的工作。在此评价体系里有服务环境、人员素质、服务能力、服务绩效四个要素,分别为A1、A2、A3、A4。在每一要素里又有若干分指标,分指标总和为100分。各要素根据其影响力在评价体系里影响系数(权重)分别为B1、B2、B3、B4,其中B1=0.2,B2=0.2,B3=0.3,B4=0.3。某学科学科馆员服务的评价结果FWXG=A1×B1+A2×B2+A3×B3+A4×B4(详见表1)。
  
      1 服务环境

    这是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基础与前提,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优劣。要达到“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必须适应形势,建立适应读者需求的服务环境[5]。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学院与图书馆的支持,他们的支持创造了学科馆员服务的优质环境。学院的支持表现为院系师生的积极配合。图书馆的支持包括本学科文献资源的保障、技术支撑、其他部门的协作等。网络环境下,支持各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本馆馆藏中的纸质文献、视听资料,而是馆藏各种载体资源的总和,并且网上电子化的信息资源将会成为学科馆员服务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技术支撑包括网络环境、用做培训的多媒体教室等。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合作积极性,为顺利实施学科馆员服务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馆藏建设部门为学科馆员推荐新资源及时提供信息通告;参考咨询部门为学科馆员提供培训资料、研究指南;而信息技术人员则与学科馆员通力合作,为院系师生远程获取图书馆信息提供帮助。

     2 人员素质

    学科馆员的素质决定着服务能力的高低,这一项既是学科馆员评聘上岗考评的基本条件,也是督促其不断学习与岗位培训的方向。学科馆员的素质不但包括知识水平的考核同时也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知识水平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基本咨询知识、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的了解与应用以及对学科的各方面情况的了解等,也包括熟悉网络、精通外语,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检索、操作的技能。另外,还要非常强调馆员的终身学习,要求学科馆员通过旁听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科馆员的服务是一项没有模式可循需要不断创新,积极主动的服务,馆员的信息素质、创新与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3 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学科馆员日常的具体工作中,也是对其岗位职责是否完成的评价。可以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出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的具体指标。要求学科馆员做好服务档案的记录与统计管理,动态地记录服务的实际情况,获得服务的真相记录,作为衡量与评价的基础数据。现阶段对如何记录服务档案还没有现成的答案,对如何统计这些数据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馆应根据自身特点自行设计。

      4 服务绩效

    它是学科馆员服务评价的核心与目的,也是服务环境、学科馆员工作的直接体现。好的服务应该赢得师生的满意。该要素包括读者的满意度与取得的效益。这一项应组织院系师生参与考评,给出客观的评价。前三项的标准是有形的,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标准等来衡量,而服务绩效是服务质量的测定,是无形的,没有具体的数字目标,必须依照一定的基准,然后对照来评估服务的成果。对于它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前三项的考评与院系师生参与对话、书面调查、直接观察的结果,使无形的服务通过评估得到有形的测量与评价。
    进行考评时,由学科的图情教授、图书馆考核评聘小组召集院系师生代表一起参加学科馆员服务考评会。首先由学科馆员根据考评内容书面表述自己的实际工作与服务情况,给参会代表发放述职书,参会代表比较各个学科馆员的服务,认真客观地填表。会后考评小组成员根据有效的评价表统计考评结果并公示,公示期间采用对话、书面调查、直接观察等方式向院系师生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考评,学科馆员可以互相交流,找出自己工作的不足,学习与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通过考评,图书馆依据服务环境的考核掌握某一学科各类载体文献的保障情况,及时调整采购项目,建立合理的馆藏资源配置,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考评,较为准确地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改善服务模式与深度,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通过考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更加合理,高效,学科馆员的服务成果显著,获得院系师生的好评与信赖,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总之,随着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读者在丰富的资源与有效利用之间更加困惑,学科馆员充当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教育者、领航者的角色是必然趋势,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是对学科馆员服务的有力促进。

【参考文献】
    1 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图书情报知识,2004(2):26-28
    2 李武.美国大学学科馆员服务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图书馆杂志,2004(7):38-40
    3 邓克武.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模式与运行机制初探.图书与情报,2004(2):64-66
    4 钱智勇.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514-517
    5 王野,刘慧娟.关于建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评价体系的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3(8):55-58,6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