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最新热门    
 
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间:2009-8-8 16:47: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重要命题。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认识和评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对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

【摘 要 题】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关 键 词】和谐社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志愿精神

【正 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重要命题。“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因此,社会公正、水乳交融的社会组织环境和信任、热情、正义、道德、勇气、负责任的社会人文环境,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理念。
    中国青年志愿者以公益行动带动义工参与的风气,以组织纪律唤醒公民的社会责任,以社会议题呼吁公共事务的参与,以组织运作补强政府的机能,以心灵教化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因此,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认识和评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

        一、志愿者服务的现代“慈善”观念: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志愿者”和“志愿行动”作为现代概念,与中华民族传统“慈善”观念有着重要渊源关系。根据学者秦晖先生的考证,近代中国首先将西方“chadty”(拉丁文,意思是对他人的爱)和“philanthropy”(希腊文词根,意思是对人的爱)传入中国的是日本学者留冈幸助[2](P168)。但中国人的慈善观念古已有之,并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息息相关。何谓“慈善”?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中国人向来有“排忧解难,救急扶危”、“守望相助”的精神,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慈善事业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促进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物质文明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现代公益事业,它是古老的慈善观念与现代社会参与、整合手段的结合,是古老的慈善行为与现代社会救助手段的融合。志愿者内心的动机和行为的动力包含了对弱者的同情与悲悯之心,它深刻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仁爱”宏旨,是传统“和”文化的现代传承。所谓“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它的核心精神就是“仁爱”观念。儒家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墨家学说强调“兼爱、非攻”。这些都表达了对于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真诚诉求。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并内蕴着慈善的内核。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仁爱为基础、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最反对社会冲突,最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慈善本就包含在和谐之中。
    可以看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慈善”观念与中华传统“和谐”文化内核具有相当的兼容性。古人所设计的大同社会理想,虽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始终引导着人们追求以人际和谐、关爱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在当代,青年志愿者行动用实际行动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这种现代“慈善”观念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口号,正是对中国传统的“和”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慈善行为的要求正是为实现社会的和谐服务的。我们现在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友爱的社会,友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倡导和要求人们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新时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的“和”文化,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一方面,青年志愿者服务所体现的现代“慈善”观念显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志愿者群体兼容协同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源泉的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来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来源,和谐的达成依靠社会活力的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办法,关键在于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个领域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特征。首先,这种活力特征体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基于志愿意志之上的参与积极性。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是政府机构,不能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实体,基本不靠利益驱动,尤其是不靠经济利益驱动。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公共意识、关怀意识(利他精神)、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当然还有一定的个人偏好(例如自由、自愿、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基础之上的自觉努力。志愿性不仅仅体现在它的主要推动者是自愿的,而且,它的一般性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本质上也是自愿的,它在一切资源动员上基本都是自愿的,这正是青年志愿者独特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所在。“志愿精神是一种志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3]“对于以志愿精神从事公益的行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具体方式,它都是一种基于个人的慈善与博爱行为”[2](P2)。在社会学家看来,志愿者数量的多少,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程度,也是一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这种活力特征体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参与人员的广泛多元性。中国青年志愿者群体由不同阶层的成员自发组成,他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集合在一起,成员间形成了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已退居次要地位。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成功地把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社会协同的纽带,它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一种有效消除阶层偏见、基于一种共同理想而团结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广泛的多元人际关系,而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

        三、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整合效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理念的彰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和公正。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导致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此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化以及社会观念领域,存在着大量失范现象,特别是个别群体和个人对社会不公漠不关心,对弱势群体漠然视之等,所有这些对于我国社会体制转型的消极作用是空前严峻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影响社会稳定,潜伏着很大的社会风险。因此,体现公平,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活动与保障事业,他们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老、少、边、穷和街道社区等弱势群体中间,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助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范现象做出贡献。一方面,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了生产和生活问题,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是对我国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另一方面,这些行动有助于调节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并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广泛的缓冲地带,有效地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志愿者活动本身的蓬勃发展,正体现了社会转型期各阶层对社会公正的迫切需要和中国当代青年对社会公正的心理认同以及社会基于公平正义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价值理念的良性互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正在成为新形势下团结青年,服务社会,弘扬公平与公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四、志愿者组织的特殊运作模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组织制度的探求

    和谐本身是一种有序状态,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社会的有序运行必须通过特定的社会组织来实现。实践证明,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政府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