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留东外史》的“武侠小…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对当代…
“风尘三侠” 中国武侠…
论“后武侠小说”及其身…
古龙武侠小说散论
武侠小说发端于何时?
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
后金庸时代武侠小说的新…
论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性…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
最新热门    
 
新武侠:超越传统的复仇模式

时间:2009-8-8 16:47:27  来源:不详
特征,却绝大多数试图兼顾娘家和情郎,有的甚至为家仇而舍弃情爱。像《萍踪侠影录》中云蕾见到久别的父母,父不接受丹枫,她也随之当即拒于门外。因为番女们的求偶对象虽每为对立一方,双方各属敌对营垒(或民族、国家),实无个人私仇,而侠女复仇深怨形成的抵触情绪实大于是。“番女求偶”虽往往不无周折,毕竟多为佳缘喜结的团圆喜剧收场,而不幸爱上仇家的侠女们却不免都要经历一番生生死死的痛苦磨难,到头来或恋人出走希望成灰,或竟为娘家人下了毒手,或与心上人相依不舍同归于尽……终究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在提倡报私仇的文化圈中,对于身负家族世仇的青年男女,似乎命运注定他们不具有正常的恋爱婚姻权利,在选择中横下了禁忌。武侠小说偏偏选中了“仇家子女间的爱”来体现“禁忌——违禁——违禁后果——试圆克服禁忌——能否成功摆脱禁忌”这一内在模式,让爱与仇之间展开激烈的冲突,以此表现人性至情同伦理规定禁忌的矛盾。也正在那些个体情欲与群体使命的尖锐对立冲突中,爱情这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至少,“仇家子女间的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恩怨分明,正义实现固然应该,但若为此牺牲青年男女失而不得的终生幸福,那么,这种复仇规则还要不要坚持?以往人们历来信奉“快意恩仇”,侠尤其以此为尚,而历史与文学终于让人认识到,报仇后付出了爱情幸福的代价,永远快意不起来了,那么还值不值得继续崇奉这一信条?母题从负面效应角度,向以往几乎不可更移、不可怀疑的复仇原则,提出了不容忽视的疑问和挑战。


        五、“错认仇人,因误会导致复仇”模式


    传统文学为复仇这一“野生的裁判”,几乎一面倒式的是苦主(或亲友、侠士)对肇事者行使正义,善恶正邪界限十分鲜明。复仇的动机正义,无可争辩,几乎没有将仇人搞错的。于是结局的惩恶扬善也随之无可挑剔。
    新武侠小说沿用复仇诸模式往往置换了其中关键要素——复仇对象,从而因对象误置,复仇变得荒谬无理,正义无法成立。金庸《天龙八部》中萧峰被误认为是江湖多起血案的祸首,误遭仇杀,惜憾中形成了对他人向萧峰复仇不成的期待。《雪山飞狐》里苗人凤为父(及田归农父)报仇,如果胡一刀送苗的那封说明真相的信不被田扣压,胡苗比武及悲剧就不会发生,后来事实证明苗田上辈死在藏宝洞中,确非胡所害。《射雕英雄传》则注意揭露坏人栽赃、故意陷仇设怨。像第二十五回欧阳锋谎称谭处端死于黄药师手,导致全真五子中计;第二十七回杨康在丐帮大会上造谣,说帮主洪七公被黄药师打死;第三十五回欧阳锋故意放走目盲的柯镇恶,让他带着嫁祸黄药师的假消息到处传播,等等。古龙《血海飘香》写儿子长大后复仇出了差错,本来当年其生父是在与养父比武失败后自杀的,临死托付让传授儿子武功,因而养子如此行事成了恩将仇报。《孤星传》中裴珏也试图杀死收养人,原来是误听信人言才反恩为仇的。《风铃中的刀声》写美妇因萝也误以为丁宁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就计囚丁宁慢慢折磨,后在与其他人纠葛中又对丁产生好感,真相明了则释仇为爱。
    上述模式渲染了复仇非理性、情绪冲动等特征所派生出的一些消级副产品。虽然,受害苦主们自了仇怨的欲念太迫切太强烈,急于树起讨仇旗帜开始行事,却不及细察事理,明辨对象,一些心怀叵测的坏人正利用了这一点。复仇动机的结构功能具有多向性与增殖再生性,甚至连表现误解生仇、误行复仇、栽赃陷仇等对惯常正义复仇来说具有反讽性质的小母题,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复仇模式整体性功能。且在“错认仇人,因误会导致复仇”时,又每每缠绕着主要人物的身世之谜,极有助于发挥复仇动机的结构与悬念作用。论者所谓武侠小说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何以为众所认同?看来还要从作品共性的审美表现规律上找原因。复仇而往往出错,多半与不正常的、特殊的身世命运有关。如此结撰情节,将事件的新闻性发挥到了极致,易于制造悬念,满足接受者猎奇心理。况且,一次次的误误误,错错错,是不是人们也会接受某种暗示:引发这一系列层出不穷的现象的根源、大前提,未必就是合理的、值得坚持的。
    复仇主题伴随其相关习俗,主要植根于人治社会,尤其是吏治黑暗、执法效率差的古代社会。尽管新派武侠小说也以古代时空、冷兵器时代作为人物活动背景,但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之种种足堪借鉴的异质文化思想(注:这是一个较大的题目,这里无法展开,可参见拙文:《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6第3期。),以及不断更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却为作者有意识地融入作品艺术肌理之中。以上概括的五种情节表现模式,自然只是择其荦荦大者,远非新武侠小说复仇模式的全部。但仅此仍可以清楚地看出,复仇模式在新武侠小说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复仇这样一种重要的文化观念、永恒情感、古久习俗乃至深广的文学主题,新武侠小说怎样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敏锐的审美触角进行多方审视、探索,进行了深刻的带启迪性的反思,值得予以认真总结。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