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
“70码”成为网络新名词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网络时代的操盘手和弄潮…
我国首部网络实名法律遭…
八字造就的网络情缘
网络语气占卜他(她)的性…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最新热门    
 
网络文学的民间性

时间:2009-8-8 16:47:44  来源:不详
放鞭炮这一民俗风习,尽管在民间社会有很深的根基,但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事实上已经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存在,民间文化传统习俗的维持,只能让步于公民社会利害关系的考量。可见,不是人们不民间,而是民间生存的社会土壤已经被置换,就像花盆里的花虽然永远是花,但永远成不了大自然中的花。
    从网络文学的存在特征看,民间这个在现实空间中不存在的社会,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部分实现。网络社会是一个民间社会,这个社会的规则和历史上的民间社会文化规则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人们通过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发现,民间文学的特征主要体现为风格清新、刚健,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不稳定性和传承性的特质。这些特质网络文学都具备,而且体现得也极为明显。比如口头性,网络社会及其文学的口语化风格一向是其生动活泼、尖锐俏皮叙事的基本来源,大话文学是其极端的典型体现;集体性在网络社会及其文化中的表现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和参与规模的庞大性,即使精英文学再怎么对网络文学不屑一顾,它也不能轻视网络文学惊人的点击率和阅读量,这是文学存在不容忽视的基本力量;不稳定性表现为网络文学创作的即兴性和易变性,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想网络将流传什么样的文学写作,即使作者对于这一点也不能保证,不稳定性是与集体性密切相关的,或者说它就来源于集体性的文本参与;传承性表现为网络文学有极强的借鉴冲动,只要可能,网络文学可以把古今中外文学宝库中的文学资源都用来供自己使用和发挥,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对于古典语言和古代诗词的继承、借鉴也是极为突出的事实。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特征是以民间文学与精英文学的书面文学分歧阐释为出发点的,它侧重的是差异性研究。网络文学作为民间文学与精英文学的差异十分明显,而与通俗文学的关系则需要加强清理。很多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会把网络文学当作通俗文学的一种,因为,网络文学在从在线阅读转型到纸面阅读的过程中,出版商常常是以通俗文学的宣传手法相号召的,流行性几乎成为网络文学市场成功的重要标签,而且,从目前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来看,也的确存在很强的通俗文学倾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写作。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这种现实利益关系是否是决定网络文学作为通俗文学大本营的根据?其实这就跟我们不能以市场成功与否判断精英文学成功与否一样,网络文学包含市场性,具有商业性,并不能成为判断网络文学之文学性质的根据。


    从三大文学体系关系的立场谈论三者特征时,我们面临着无法区分三者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三者之间的文化界限作一个简要的描述。在我们的阐述视野中,通俗文学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写作,它遵循市场写作规则,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情感的还是理性的。民间文学则是一种自我写作,它遵循自我情感释放原则,满足自我的书写欲望,无论这种欲望是表演性的还是展览式的。精英文学是一种思想写作,它遵循人文原则,满足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冲动。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和精英文学的三个核心特征不是彼此绝对分割的,只是侧重点不同。通俗文学有思想,不过这种思想一定以通俗的面目存在。精英文学不可能没有作家自我的表现,尤其自叙传式的写作更是有一个充分的自我,但这个作家的自我目标是在极为广泛的人文价值框架中获得存在意义的,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离开20世纪的人文阐释框架也就丧失了精英文学的特征,单纯把卢梭的《忏悔录》看成是私生活原生态记录,《忏悔录》也就成了非道德文体的代表。民间文学需要市场也需要思想,但这不是其根本的书写动机,民间文学之所以常常表现为情感主义的写作取向,是因为情感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自我表达,离开自我的冲动表述,民间文学那种粗陋原始中饱含的活泼生动的生命价值也就丧失了。
    何以网络会促成民间文学自我书写的出现呢?第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似乎暗示了人类自我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技术的无限度决定了自我发展的无限度,在网络空间,人们面对的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事实,而是自我想象的可能事实,你有多高的梦想你就有多远的发展,一切取决于对自我的设计和想象;第二,网络多元的文化事实自然增进了多元自我出现的概率,这种多元是超现实的,是无限想象的,要在现实的层面实现这种多元基本不可能,而在网络空间则轻而易举;第三,网络时代的民间大众从来不需要他人引导自我思考,并通过他人赋予自身以深度意义,他们的自我本身就是深度,就是文学的目标,这种摒弃启蒙含义的书写使文学进入一个自我教化的新时代,网络民间大众通过不断的书写获得书写自我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收获文化的满足。这曾经是毛泽东时代人民文学的乌托邦幻想书写的理论构成部分,如今正成为基本的生活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能揭示网络文学自我书写的文学内涵成分。
    我们也许可以从三大文学体系各自文化特征的存在事实得出这样一个推论,网络文学的合理位置应该是整个文学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网络文学将和精英文学、通俗文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三、文学的网络:民间性生活景观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的确可以把民间性看成是网络文学存在的一个核心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一与网络结缘就自然民间了,网络文学要坚持其民间性话语立场,就必须始终应对各种诱惑与挑战。比如,当精英文学从其思想及其表达的角度要求网络文学严肃化,并不断从其中抽取各种包含经典发展倾向的作家或者文本进行规训式赞扬时,网络文学面临自我的失语;当通俗文学不断扩张网络文学的市场前景,并对其潜在利益进行挖掘时,网络文学面临文化的失落;更不用说那些以传统/现代、民间/官方作为话语建构的理论阐释,在竭力突出网络文学的异质性、挑战性和反叛性的同时,把网络文学看成未来文化的代言,这种意图的误读可能既蕴涵着思想扭曲,也将产生文化误导。那么,民间性如何作为一种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存在,或者说,网络文学是否存在一种突出的书写范式,使民间性成为其不变的标示符号?
    民间性虽然是一个文化概念,但这个概念的形成根源,其实不在文化追求而在生产文化的生活本身,也就是说,民间是一个求生存的群体指称。现代通俗文学把自己定位为消闲文学立场反衬出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民间文学是非消闲的文学。民间文学是一种源自生活意欲的文学,比如,传统的民间文学都是围绕物质关系、人际关系、情感关系而组织的文学,它通过这些基本生活关系的经验性复述获得自身的文化命名。比较而言,通俗文学的每一个字符中都充满利益的算计,它把文学当成生存本身来对待,从字里行间寻求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而精英文学习惯于对物质及其利益观念持坚定的批判立场,因为它追问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把生存当作一个人类性的事件加以审视,从而突出精神的拯救性。在生活的基础上理解民间文学,口头性、集体性、不稳定性和传承性等民间文学特征归纳就超越了形式意义,而具有内容表达方面的真理价值。也就是说,民间文学的口语化集体传承目标,不在于要通过叙事寻求什么、超越什么,而仅仅在于通过叙事表达自我生活立场、价值标准和思想倾向。人们常常被民间文学的纯真性感动,疑惑于它怎么能通过简单的叙事就可以得到生命的真意。其实这一切均源于民间文学建立在自我的原生态表达基点上,它直接把生活的感觉和理性结论放在语言里。从叙事的角度看,自我的原生态表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流露。所谓自然流露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并不需要自我之外的参照物来衡量是否具有合理性或者合法性;二是率性表达。所谓率性表达就是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并不需要既定规则来监控自我,使自我符合经典范式或者习俗惯例。自然率性的叙事在突显生活原生态力量的同时,也映衬了生活者物我不分的原始天真,从而能够以生活本然的魅力牵引叙事及其阅读。从文化的角度看,自我的原生态存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的自然性。物质的困境、喜怒哀乐爱恶欲、理想的渴望、心灵的困境都以其自然样态呈现为文本故事,文本向所有的生活者敞开,他们进入文本再度经历生活。二是自我的真诚性。真诚作为道德范畴的概念,揭示了民间书写的基本动力源于伦理的追求。民间性书写大多是劝善型书写,因为真诚见证丑恶的目的也是期待美好,是让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更为人性的世界。因此,民间书写通过自我的真诚投入,探询世界的本质。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要坚守自身的民间性,首先,必须坚持生存性,以直面大众生活处境的勇气,从这种处境中获得基本的书写动力;其次,必须坚持自我性,在“我手写我口”的基础上创造自我的世界,突出不是世界让我精彩而是我让世界生动的自我理念;最后,必须坚持纯真性,摒弃虚伪的文化冲动或者迎合的思想投机。总之,自我生存的纯真表达是网络文学继承民间文学精神传统,使自己成为网络时代“新”民间文学的核心语词,它的“新”只表现为书写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它从来都是旧的,因为它始终生活在民间并表达民间。
    网络文学的书写实践证明,民间性是它区别其他文学种属、立身文学世界的基本根据,也是它未来发展的文化维度,离开民间性,网络文学也就丧失了网络空间赋予的宝贵的实践空间。无论网络文学在话题的开放、表达的冲动、写作的自由、方式的随意方面表现得有多充分,如果网络文学的民间立场、姿态、话语和精神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成为虚伪的民间写作,会被网络读者所抛弃,并最终被文学所敌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民间性核心要素的独立,无论对网络文学的现实状况评估,还是未来发展预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低限度也可以通过核心标准的确认,减少因评价标准混乱而导致的理论误用、意图误读、期望误置和文本误认,从而为正确评价网络文学清理出一个合理的理性认识路线。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