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刘锡诚:新世纪民间文学…
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
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
再寻“金枝”——文学人…
最新热门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

时间:2009-8-8 16:47:48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伊瑟尔确立了文学虚构的诗学地位,认为用“现实”、“虚构”与“想象”的复杂关系取代“虚构”与“真实”的简单说法去探讨文学,更能够建立“文学人类学”的框架。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文学虚构与宗教虚构、意识形态虚构相比,更具有穿透虚假幻象的功能;其次,能够让人类的自我扩展需要得到实现,从而丰富并实现自我;第三,文学虚构能使我们超越种族、民族等现实局限并超越狭隘的自我;最后,文学虚构通过表演和游戏创造出“可能性世界”,使我们接近“存在”的本质,更能体验生命的丰富性。

【关键词】 伊瑟尔、文学虚构、文学人类学、自我扩展、自我超越


       最初,虚构是指文学、绘画或音乐等艺术的非现实性创作。20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还用在文学作品的行为或情节上,但是“虚构”的范围已经随着现实的难以确定而扩大,美国文学理论家杰拉尔德•格拉夫认为现在“人们已不仅仅把文学中的事件当作虚构, 而且在表述这些事件时所传达出的‘意旨’或‘对世界的看法’, 也被当作虚构。但是,事情并不到此为止。现在,批评家们又更进一步,他们有时以一种同义反复的形式提出,文学意义也是虚构, 因为一切意义都是虚构,甚至非文学性语言,包括批评语言表达的意义也不例外。这一批评的观点发展到极致,则断言‘生活’与‘现实’本身都是虚构。”(杰拉尔德•格拉夫,2004,p151)他对虚构的分析是对的,它并不专属于文学而是从属于更广的范围。科学家进行实验必须有假设、制定法律需要有假定、宗教则设立理想的彼岸世界,这些假说都可以看作是虚构。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虚构称作“一般虚构”,把文学方面的虚构称为“文学虚构”。因此,文学虚构既表示一种文学类型、文学情节、文学行为,又表示一种包含相当多编造成分的叙述或故事。下面,我们从文学虚构的功能上来论证它的人类学意义上的价值。
一、文学虚构能够穿透虚假幻象

         只要提到“虚构”,自然而然,我们就想到“真实”,从古典文学一直到十八世纪,“虚构”作为“欺骗”的意思,总是附属于神学或者认识论的框架内。只有等到“虚构”的哲学地位由否定性转向肯定性之后,文学虚构的地位才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之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文学虚构的地位上升;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学虚构得到了承认并被推崇。因为“虚构”和“真实”的二元对立观很难让人信服。事实是,我们终于发现,虚构与真实很难截然分开。
        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对此做出了理论贡献,他指出“虚构”不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只不过具有重要的功能而已。文学虚构既然是语言就必然具有语义学的意义,同时,它还是审美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及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只是这些,文学虚构最有价值的还在于它具有人类学的功能,不但能让我们认清现实获得真实感,而且还能扩展我们人类的心灵。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人类必不可少扩展心灵的中介。伊瑟尔把文学虚构与“现实”和“想象”相提并论,指出这三者是形成千变万化的文学文本最重要的因素。“现实”、“想象”与“虚构”是“三元合一”的关系,与以前的“虚构”与“真实”的“二元合一”的情况相比,更能够解释文学的错综复杂的现象。我们除了要在语义学上探讨文学文本中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追寻语用学上的价值,探讨它是如何以一种“仿佛”如此的“幻象”,来揭示出人生的真实性。当然,“真实”不是科学意义上能经试验证明,而是一种情感真实,或者说具有一种真理性的“真实”,是让我们看清这个现实中看不清楚的事物,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世界”。因为只有经过人的眼光,经过文学家的重新虚构,“文本世界”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才有价值和意义,才有真理性和伦理性。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的价值,是它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比它们更具有解放和超越的能力。首先,在基督教传统中,“上帝”这个形象是经过多重虚构形成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人类世界的狭小偏窄,然而宗教虚构对人类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但是,我们要看到宗教虚构的巨大缺陷,它的和谐虚构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象。相比之下,文学虚构比宗教更有价值,这是英国作家毛姆深刻地指出过的事实。“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上帝却没有这样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其迫切程度简直会让你觉得他似乎需要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毛姆,2000,p55)在虚构作品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审美体验,是以神圣感为特征的生命意识的自觉;然而宗教中却含有政治的权力因素,它是以控制和束缚人们为主要目的。
       其次,意识形态的虚构更是一种和谐的虚构,在它的笼罩下,我们往往很难挣脱它的严丝密封的控制,也难以认清它无孔不入的本性。而在文学虚构的世界里,我们会以“置身其中和置身其外”的双重视角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欣赏作品时我们会把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移情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再固守以前的生死观,这样,我们的生活无形中得到改变。“我们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以一种极好的间接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弗兰克·克默德,2000,p27)伊瑟尔正确地指出,文学虚构行为的选择、融合和自我揭示能力,使我们看到意识形态的破绽,因而能够不被蒙骗。日常生活不同于文学虚构,它总是受到社会现实中的具体人事的限制。现实中的人虽然希望有更多的自由,但是由于生存空间的狭窄,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约束。相比之下,文学虚构的威力巨大,上下几千年,跨度几万里,通过虚构的自我揭示直接指明了宗教和意识形态的虚假本质。
      文学虚构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属性,不但给困境中的人们以慰藉和希望,而且能够刺破意识形态虚构和宗教虚构的欺骗性和虚幻性。“涉及人类的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人类为自己创造了神祇、统治者、机构设施、各种机器,而只有当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打开大门,使人们得以进入已创造的世界后,他们才能参与那里的生活,并感到在任何情况下,‘臣民’一词再也不适用于他们身上了。我们在进入创造的世界时所获得的自由感及解脱感是如此的强烈,从而也使我们懂得,为什么宗教和政治组织如此害怕这种创造过程,并寻找一切借口去限制、控制或铲除它。”(诺思洛普·弗莱,1997,p18)弗莱的文学人类学见解是深刻的,人类的自我理解和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够穿透“假象”的文学虚构实现的。
二、文学虚构能使人类的自我扩展 
       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虚构?人只要活在世界上,总是不满足于单一的认识,不满足于贫乏与单调的生活,总想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些。然而人们在现实中被各种文化、习俗、宗教、惯例和意识形态等等所熏陶,真正的自我被遮蔽起来难以发现,因此我们很难认清自我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就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很多人浑浑噩噩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却难以找到自我的可悲处境。正如莫洛亚所说,“人们只有在向他人袒露和表达自己时,才发现对自己竟一无所知”。(莫洛亚,1989,p22)文学虚构以语言文本为基础,读者通过阅读它与作者进行交流,从而认识现实和体验情感,实现自我认识并不断扩展自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强大的内在生命冲动使得我们都有想认识和扩展自我的欲望。这种欲望在弗洛伊德的眼中是个人无意识,而在荣格的理论里则是集体无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囿于狭窄的生活中很难超脱出来。人类的自我具有双重性:一个自我会不断地适应世俗生活;另一个自我则不断地从“生活自我”向“审美自我”转换,在生存中获得扩展。人们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由于生活中的盲点导致无法自我认识,从而产生自我遮蔽。人们对生活惰性的习以为常,不敢去体验自我也不愿去扩展自我经验。而文学虚构能够表达人类的生与死、幸福与不幸的生命感觉,能够充分把生命中自我经验的丰富性表达出来,所以,文学虚构是扩展自我的最重要的媒介。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尤其是阅读虚构文学,人们在阅读中内在地虚拟和扮演各种角色。读小说《红楼梦》,读者会移情于贾宝玉、林黛玉而获得他们的生命激情和爱恨情仇;看戏剧《哈姆雷特》,读者会把自己看成忧郁的王子,与他同甘共苦,同悲共怒。在与各种各样的角色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人的自我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认识和扩展。在现实当中无法经验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品味艺术时经历和体验一番。自我作为一个不可知的东西, 其实是获得经验的主体。文学虚构的作用就在于:人在文学虚构的经验中,通过自己的暂时脱离现实从而看到自己。
      沃尔夫冈•伊瑟尔指出,人的可塑性来源于人类对其固有的历史性经验的不断模仿。“虚构是人类得以扩展自身的创造物,一种能从不同角度研究的状态。”(拉尔夫·科恩,1993,p279)文学虚构具有人类学根源。文学虚构实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需要,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过沉思默想,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我认识,然而没有办法达到更深的层次。通过在文学虚构中扮演各种角色,我们能够进入深层次的交流,进入自我扩展的层次。“有许多通过实践达到自我经验的形式,其中最常见也是最成功的形式是扮演各种角色,这些形式都打破了那种认为人的自我认识首先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观点。……自我经验的实践所依据的是一种信念,那就是发现和承认自己的想象和愿望会导致‘真正的我’的突破和‘实现自我’。”(费迪南•费尔曼,2000,p3)要想认清真实世界,我们可以借助虚构的文学艺术。虚构世界是潜在的现实,即使没有具体描述和刻画现实,也能够唤起人们的想象。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