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山西民间占卜习俗
民间岢岚县的捏油灯
民间风水派别
杨公入门断民间秘术
民间信仰是节会文化的灵…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伪科学”一词是否阻碍…
最新热门    
 
民间文学界说

时间:2009-8-8 16:47:53  来源:不详
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之中的人,大部分不是直接参加劳动的,有人即使参加劳动,那也是轻微的、部分的,和劳动的农民及手工业工人不能同日而语。劳动在这些人的思想上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体验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他们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那种终日盘据在脑海中的锱铢必较的牟利思想。自然,如果笼统地否定掉市民阶层的复杂性,否定掉它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或者就把它和现代资产阶级等同看待,那也是不妥当的。
    市民文学思想实质是个人主义。就其对于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蔑视,反对束缚个性自由等地方看来,它是和封建主义针锋相对的,也正从这一点上,我们说它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就它给人们观感上的刺激,庸俗低级的趣味上来说,却又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从这一点上,我们说它有消极的因素。因此,笼统地否定掉市民文学的进步意义是不对的,相反地,笼统地强调市民文学的进步作用,看不到它的落后因素,从而在它和民间文学之间划等号,自然也是不妥当的。
    市民文学正象市民阶层一样,它的内容是复杂的,和民间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形式上,和民间文学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戏曲小说中有市民文学作品,传说歌谣中也有市民文学。宋元话本小说和大量流传的明清情歌,大部分作品是市民文学。解放前出版的《徐文长的故事》也是市民文学。在1958年,借党的双百方针政策贯彻的时候,在有些地方戏曲中复活了什么《僵尸》、《红毛鬼》之类的剧目,也还是市民文学。
    瞿秋白同志在谈到市民文学的性质的时候这样讲:“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发育’的过程是很畸形的,一般说起来,它从没有达到过‘在文化上超过统治阶级的程度’,所以这所谓平民文学更加受了许多贵族的影响。比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市民俗文学’更加受着贵族意识的笼罩。而且贵族对于这种文学的蹂躏更加利害。”⑺因此,不能因为它们和民间文学有某些近似、联系,而把二者混同起来,秋白同志的论述,已指出了二者的区别。
    就拿《徐文长的故事》一书来看,其中有的作品的确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机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也有许多作品并不如此,象讲徐文长是个恶作剧的人,他专门欺侮别人,欺侮有生理缺陷的瞎子,欺辱软弱的女子,甚至把一个调皮捣蛋、却又幼小无知、活泼的孩子害死等等,这些作品的趣味是低级的,不为正直的劳动人民所欣赏,作品的思想是缺乏人道精神的,不符合劳动人民的道德观。
    正由于市民文学的情况是这样复杂,它和民间文学有那样多方面的密切联系,以至蒙蔽了某些人的眼睛,看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如蒲泉、群明二同志编选的《明清民歌选》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在这书中,他们把一部分显然是属于市民阶层的情歌,也作为民歌编选了进去。我以为,把市民文学和民间文学完全等同起来,显然不妥,但由于市民文学的复杂情况,其中有些作品又不能和民间文学一刀两截地划得清楚,而且,有部分作品,例如手工业工人和原来是农民的市民,他们的作品,也的确应该划入民间文学的范围,因为,无论从内容上或形式上看,它和民间文学都没有显著区别。
    俗文学的概念范围极广。所谓俗文学,就是指一件文学作品形式上的通俗和传播上的广泛说的。通俗的形式,正是为了广泛的传播。通过通俗的形式,使一件文学作品的可接受性更为广阔。在这一点上,它和民间文学的特点是相同的。
    但是,俗文学的俗,在封建社会里,只是雅的对立词。那时,封建文人要向上巴结,他们的作品要适合统治者的口味,写得越玄、越奥妙,就越显得他们清高,越了不起,就越雅。而俗文学就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这样看来,俗文学的范围便非常宽广,广到与雅文学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标准。
    俗文学的内容可能是劳动人民生活、思想和愿望的反映,也可能体现市民阶层的要求和兴趣,也可能是地主阶级思想观点的再现。由此可见,民间文学无疑应该划入俗文学的范围,市民文学也是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具有通俗形式的戏曲、小说、诗歌,不管它的作者是谁,内容怎样,都是俗文学。
    民间文学和俗文学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只是因为它具备通俗的特点,而把它划入俗文学的范围,我们不能用部分代替全体,在二者之间划等号,也不能看不到它们的联系。有人只从形式着眼,说民间文学就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也就是民间文学,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历来研究民间文学的人,持正确的观点与方法的,对于民间文学,大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评价公正。但也有人把民间文学看得一钱不值,认为是封建余孽,不值一顾,应该踩入泥坑;也有人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崇拜,认为凡民间文学都是完美无缺的珍品。
    为什么对民间文学会有这么大的分歧看法?根本问题当然是立场、观点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以及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但是,如果更仔细地追溯一下这分歧的起点,便不能发现往往就是从对民间文学界限的看法上开始的。有人把那些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作品,只是因为它具备民间文学的形式,而全部当作民间文学,所以他们就肯定:民间文学有“封建的、迷信的、猥亵的”三点毒素。有人把文学史上一些优秀的、以民间文学为基础而是文人创作的作品,一榻刮子都算在民间文学的账上,所以便把民间文学说得天花乱坠,好象完美无缺的珍品,甚至奉为偶象。
    目前,在我国民间文学界,对于旧时代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仍然众说纷纭,极不一致。这一点,在1957年5月到8月号的“民间文学”杂志上所开展的讨论中,就充分暴露了出来。概括地说,这种分歧都产生自对“民间文学”这一术语的概念的不同的理解上。这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分歧是产生在对“民间”一词概念的理解上,一类分歧是产生在对“文学”一词概念的理解上。即哪些人的作品才算是民间的?哪些形式的东西才算是文学?
    在回答上面的问题的时候,多数人能运用阶级观点,从原则上划清民间文学的界限,但也有人对民间文学采取一种顾名思义的看法,他们之中,尽管对具体作品的划分不同,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以为,民间文学就是那些以口头的方式流传在广大群众中的作品,范围是极广的。在内容上,它好象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反映一切居民的思想感情和观点的作品;在形式上,包括凡是流传在群众中的语言艺术。
    显然,由民间文学一词所引伸而得出的如上的看法是不够妥当的,从这看法中,看不出民间文学的内容特征,也看不出形式特点。
    如果仅按字面解,所谓民间,就是“人民中间”,可以理解为被压迫、被统治者中间,也可以理解为非压迫、非统治者中间,因为它是“官方”的对立词。
    按这个涵义去探索,我们至少可以找出两种划分法。一种是过去一直沿用的,也即“传统”的,统治阶级有意无意混淆起来的划分法,即在社会全体成员中,仅仅除掉当时统治机构中做官为宦的“官方”。于是,这个“民间”就包括凡是没有直接参与政权机构的所有的“民”,农民和市民包括在“民间”,即使是为民的统治阶级也包括在“民间”了。古时为官失职,不对最高统治者的味口,往往被“削职为民”,削掉了“官”,就成了“民”,在旧时代,这几乎成了“传统”的看法。另一种分法,“民间”仅包括被压迫、被统治者,如农民、市民。这两种划分法,显然都不妥当。
    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当时的知县等官到任,首先要拜访当地的豪绅,要不,他这顶乌纱帽就戴不稳当。可见,当时的豪绅是可以支配地方官,决定地方官命运的。所以,地方官中,许多人都和当地的豪绅勾结起来鱼肉人民。因此当时的官方绝不限于在政权机关中做官为宦的人,而是整个地主阶级都能参与政权机构,只不过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罢了。
    从根本上讲,某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统治者,都是作为一个阶级来统治的,政权机构中的官员,无非是统治阶级的统治代表,他们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所以,真正的“民间”,决不能包括当时的统治阶级,在封建社会里,就不能包括地主阶级。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坚决地把那些表现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虽然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从民间文学这个范畴内勾消。在民间流传,具有民间文学的形式特点,但内容是庙堂文学的作品,我们是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的,譬如关于乾隆皇帝的故事,歌颂他强奸民女,还美其名曰《梅龙戏凤》,歌颂他金口玉言,他的旨意连青蛙都不敢违背,所以运河里的青蛙只鼓肚子不出声等等。这些,当然不是民间文学。
    第二种划分法也不确切,封建社会里的被压迫者中还有市民阶层,如前所述,市民文学不能笼统地归入民间文学范围。
    由于对“文学”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便认为群众所使用的方言土语、绰号、江湖切口等等都算成民间文学。这也不妥,实在说,这些语言,还没有构成文学的特质,它们还根本不是民间文学。
    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有的当然是只从字面上、只从形式上看问题而造成,同时,不容否认,在我国,研究民间文学的同志,有的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俗学者的影响(西方民俗学者就竭力掩盖民间文学的内容特征,只从形式上、从外部特点上做文章,这当然有他们的特别用心)。我们今天有必要在清算形式主义、形而上学的学术观点时,进一步肃清资产阶级民俗学者的影响。
    民间文学本来是个历史的范畴,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到了社会主义时代,随着旧的统治、剥削阶级的逐步被消灭,民间文学也就失去了它与统治文学相对立的阶级基础,阶级社会里的两种文学,将逐渐汇集在人民创作的海洋里。这时候,民间文学这一术语的概念,已和旧时代有所不同,它的含义,不再包含民间与非民间的区别。它不是与文人文学相对立,而是同时并存、相互影响,逐渐接近以至最后终于要合流的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所以我们说,到了社会主义时代,民间文学一词,不过是传统名称的袭用,它已根本改变了内容含义。周扬同志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中曾经这样预言:“民间诗手和知识分子诗人之间的界线将会逐渐消灭。到那时,人人是诗人,诗为人人所共赏。这样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的。”⑻
    由此可见,作为人类社会一定阶级历史现象的民间文学,必然要和文人文学合流,这彻底的、完全的合流,也正是民间文学灭亡、寿终正寝的时候,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丝毫不容置疑。
    问题产生在目前。目前究竟哪些作品算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的对象是什么?这是个可以从长计议的学术问题,但却也是个亟待解决的工作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地给予回答。
    如果说,要严格地、清晰地划清旧时代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还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的话,那么,对于我国当前的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的划分,就可能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工作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看我国民间文学的现状,看看它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变化。解放以后,工农群众在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