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IT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将…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最新热门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

时间:2009-8-8 16:48:11  来源:不详
从画工中成长出不少的画家,这些画家的成长,有力促进了画村绘画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出现了部分画师由行画制作到绘画创作的转变,提升了产业水平,在画村形成了绘画产业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此时,产业化成为推动油画村绘画艺术发展最有力地的推动力,它使原来没有绘画基础地地区,成长出大量的画家,促进了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文化产品市场化改造: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市场调节的方式下进行,因此,企业需要按市场规律开展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文化产业虽然与文化事业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二者的差别还是清楚的。过去,我国的文化一直是作为一项社会事业,文化发展主要靠政府财政扶持,把文化仅仅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运作,混淆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既没有采取市场化战略,也没有引进竞争机制,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很低,不仅导致文化事业发展缓慢,而且文化产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各项文化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经济应有的水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大批量组织文化产品的供给,此时的产品就不单纯只是一种文化品,它更是一种商品。至于这种商品还承载多少文化思想内涵,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对其的影响。例如,同样是音乐歌舞,不同的文化市场对其却有不同的要求,所谓的高雅艺术、严肃音乐,通常强调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性;而大众艺术、流行音乐,强调的是作品的娱乐效果,其所包涵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要符合社会大众潮流,能够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当然,文化产品,毕竟是以文化为载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完全脱离了文化内涵,也就没有必要冠以文化的字眼。所以,虽然产业化对文化产品的思想内涵需要进行世俗化、大众化或市场化改造,但这种改造存在一个最低限度,需要保留其思想的基本内涵。
  现代社会,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得益于社会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文化产品生产方式的改变。文化产业寻找发展突破,首先需要突破文化产品生产的传统方式,适应现代社会广大民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的商业化经营,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其发展已经不是严格遵循文化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它是通过文化的世俗化,大众化,以开拓市场。所以,文化产业化的路径不在于苛求文化产品在思想、艺术或学术等方面的价值,相反,它往往更强调文化的消遣娱乐。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文化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严谨的理论、深邃的思想让位给通俗作品,强调文化的思想、学术、艺术通常只能局限在特定范围,而社会普通民众所接受的往往都是通俗化的作品。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目前国内媒体出现的所谓学术明星,并不一定就是学术研究水平最高深的学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将现有的研究成果通俗化,谈不上深奥的理论,他们用现代通俗的表达方式,快速出版通俗读物,以适应大众图书市场的需要。而也只有这种通俗化,才有可能为社会普通大众所接受,成为大众眼中的学术明星。大众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所以,像各类学术研究书籍,严肃音乐等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但市场需求毕竟十分有限,通常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属于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的范围,依靠市场难以维持其健康发展。
  由于文化产业通常是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产品的感官刺激,听觉视觉效果都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甚至为了追求感观刺激有些文化产品不惜忽视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也就是人们对反对文化产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产品所内涵的文化和艺术按市场的需要进行改造,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代,受不同社会思潮的冲击,文化产品有可能因此逐步改变其内在文化内涵,冲击社会核心价值观。
  由于文化产品因其负载了“非物质性”的精神内容而与物质产品相区别,因而文化产品超出了一般物质消费品作为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界限,从而对消费者个人的思想行为和精神消费产生持久的延伸性影响。消费任何一件文化产品,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诉求、教化理想和审美态度的接受,所以,文化一直就具有思想宣传和教育的功能。然而,文化的产业化,其产品的思想教育的弱化和娱乐功能的增强,容易出现文化产品思想内涵与娱乐休闲的冲突。在产业化进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对文化产品所进行的市场化改造,容易导致缺乏健康思想内容,没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大量出现。因此,文化领域的过度市场化,有可能会不利于社会健康文化的发展。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解决社会核心或社会基本价值与娱乐休闲之间的矛盾,需要寻求二者的统一。如果只强调思想教育,缺少休闲娱乐性,由于缺乏市场的需求基础,这种文化产品是无法在市场上出售,而只有娱乐休闲,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内容,必然导致文化消费市场的畸形发展。市场化由于关注的是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促使大量文化产品表现出娱乐化的价值倾向,注重产品对大众的视听享受;注重形式轻视内容;注重外在的审美而轻视内在深刻的思想阐述,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效益。但缺乏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通常只能追求一时的感官刺激,无法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因而也难以获得市场长期的支持。因此,优秀的文化产品,通常是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需要二者的相互协调。
  文化产业化成功与否,取决于生产者能否创造性地将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充分挖掘文化精神所具有的市场价值。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好莱坞电影成功使电影由传统艺术门类发展成为一门含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文化产业。好莱坞的成功在于它的文化工业式的生产方式和商业运作模式,好莱坞是根据市场需要和观众观赏兴趣而进行影片的制作和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一切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口味,由此形成了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生产体系,制片人相当于工厂的负责人,负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制片人往往是商人而非艺术家,他们衡量影片好坏的标准主要是以市场和观众口味,而不象其他艺术活动那样去追求艺术创造中的思想艺术价值,主要是以票房的好坏为最终创作目标,它是典型的现代式的文化工业的生产,与传统的艺术活动相去甚远。然而,虽然好莱坞电影是按照市场化的需求和观众要求来进行生产,这里艺术创造的个人价值须服从于大众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这和艺术创造活动的本性和要求相违背。但这一特点却使好莱坞电影更多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成功开拓了国内外市场。而且,我们也不能因此完全否认好莱坞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面,好莱坞电影也反映出美国大众文化和精神,而且这种文化和精神是以娱乐的方式来表现,应该承认,好莱坞电影在处理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文化产业化是从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所存在的商业价值。虽然文化产业化按工业模式通过挖掘文化的市场价值,改造产品文化内涵,使其符合大众市场需要,但毕竟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生产,文化产品必须有基本的文化内涵,假如连这个最基本的文化内涵都消失了,那么这种文化产品也就消失,也就不能作为文化产品而存在。实际上,文化产业商业化、市场化过程,只是对文化内涵进行商业化改造,通过这种改造,增加文化内涵的娱乐效果,使其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由于市场化使得该产品完成失去文化的内涵,那该产品就只能作为普通商品,而与其他工业品没有什么区别,也就不能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例如工艺陶瓷烧制出来的是艺术品,是艺术创作;而日用陶瓷厂生产的则是各种日用陶瓷用品,虽然都是陶瓷,但前者属于工艺品,后者则是工业品,没有艺术价值。所以文化产品离不开文化,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存在文化的内涵,需要借助文化因素开拓市场,因此,文化产品在产业化进程中,需要保持文化内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机平衡,实现文化内涵与商业化的良性互动。所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充分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同时,需要寻求文化思想内涵与商业化、娱乐化之间的和谐,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之所以担心产业化会对文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担忧各种不健康的思想通过市场得以传播,冲击人们思想,败坏社会风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此文化企业不能有效处理文化和市场的关系,缺乏将文化市场化的技巧和经验,无法将社会基本价值观通过适当的文化产品方式将其推向市场化,从而导致各种不健康文化产品乘机占领市场,并由此侵蚀人们的思想。文化产业化,虽然不可避免导致各种思想的传播,但社会基本价值和伦理道德恰恰是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途径才能得以深入社会大众,巩固其社会地位。因此,解决文化产业化过程可能出现的偏差,并不在于限制文化产业化进程,因为,文化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现实,社会存在广泛的文化消费需求,消除不健康文化产品的影响,主要是要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增强健康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能够代表社会核心价值的文化产品市场占有水平,用市场的力量将不健康文化产品淘汰出局;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化事业单位,大力宣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抵制对于各种不健康思潮的侵袭,利用社会舆论和公共监督,将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
  文化产业化由于面向社会大众市场,因此,其产品的文化思想所反映价值观必须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要反映社会大众价值观及其伦理取向,提倡大众共同价值标准,只有这样产品才有可能获得市场认可。文化产业对社会大众价值标准的提倡,就这点而言,与人类基本价值观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人类基本价值观具有社会普适性,这些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促使文化产品大都提倡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人性善良、骨肉亲情等社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使得文化产业才有可能具有最充分、最广泛的文化市场和大众消费群体,而且可以使文化产业与国家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距离,获得相对对立的发展空间。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就在于他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限制,从人类普适的价值观出发,生产出许多感动的影片。社会基本价值观超越了政治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共同道德标准。成功的文化产品,超越政治意识形态,在基本价值观方面能够做到思想文化与市场的完美结合。产品越能震撼大众心灵,也就越有市场。因此文化产业化、市场化与文化本身并没有矛盾。产业化使社会基本价值观通过产品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经济规律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调节作用,虽然降低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但人类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却通过产业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但这并不否认在人类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一致。正因如此,产业化的文化产品才可能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开拓其市场,为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所接受。过去,我们由于不能正确区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政治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基本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过分注重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化产业化中的作用,甚至为了强调政治意识形态而忽视人类普遍价值标准,由此设计出的产品自然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也就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所以,作为社会核心价值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社会基本价值,伦理标准,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还会通过优秀的文化产品得到广泛传播,从而有助于社会核心价值的形成和巩固。因此,推定我国文化产业化发展,需要不断挖掘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市场价值,大力培育通过市场渠道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能力,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政府部门关心文化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功能,但不能过多指望文化产业能够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对社会公众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靠由政府财政支持的文化事业单位来完成。文化产业化市场化,虽然通过产品的消费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但这种教育只有符合社会大众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否则,强制要求文化产业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功能,将由于缺乏市场需求基础而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不能过分强调文化产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