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走…
1998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
图解近代旗袍发展史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
近代日本文教体系重建分…
边缘焦虑·国家主义思潮…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
南宋永康学派与近代经世…
最新热门    
 
近代粤海洋商业文化论

时间:2009-8-8 16:49:41  来源:不详
与经济发展中,粤人同样功不可殁。秘鲁是从广州经澳门运去华工最多的国家。占秘鲁人口的1.8%,华侨成为秘鲁的两大经济支柱,即:沿海峡钦查群岛上的鸟粪开采工地和阿塔卡马硝石矿区开采工场,以及太平洋沿岸一带的甘蔗和棉花种植园的主要生产者。秘鲁沿海农业原来由于缺乏劳动力,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大批华工的到来,对秘鲁沿海的农业危机起到了挽救作用。致使秘鲁农业很快出现糖、棉生产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同时秘鲁的鸟类和硝石的开采也依靠华工而获得很大的发展,为秘鲁提供了巨大的财政收入。正如张凯说:“秘鲁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华工的力量。”(《秘鲁的苦力华工》,《世界历史》1979年第1期)

    古巴的八万粤侨,大力促进了古巴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工业的发展。由于华工的参与,使“过去在西印度需要使用的五百名黑奴隶劳动才能生产出来的糖,在古巴只需要一百九十名中国劳动力就够了”。(《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英属殖民地与移民委员会在充分肯定华工对西印度社会经济开发的作用时说:“中国人在东方各地已经公认为是造成繁荣的因素。他们无论走到那里,都以他们的不懈劳动促成那个地方的繁荣富足”。(白沙丁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19世纪初,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来到美国的华工达三十万之多。粤移民以在珠江三角洲修堤防洪、开渠排涝等兴修水利的丰富经验,在美国经营开发蔗草地、修筑萨克拉门托河三角洲的捞洼地。他们环绕一个个小岛修筑堤围,这些堤围被称为“中国堤围”。粤华工在对开发加州的黄金矿、兴建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上,同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郑观应所说:“美国之旧金山向属荒野,招中国工人开垦,遂成富庶之邦”。

大量粤潮人亦拥入东南亚各国,积极投身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开发。越南的潮人大量地开垦荒地,种植水稻、蔬菜、菠萝、椰子、龙眼和葡萄等多种作物,并且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居民,促进当地生产技术的提高。他们还积极地经营机器碾米、纺织、化工、造纸、大米出口,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在这些产业中,华人资本占60~80%,其中潮人资本占华人资本的四分之一以上。(杨群熙著《潮人在越南》)海外潮人的的联翩拥入泰国,已将一股异质商业型文化注入泰国文化系统中来。

2. 介入异域学术文化生态环境

海外粤人打破了与粤地“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介入与异域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在异域这一特定的文化场中,粤文化展现出一种优势能的态势。如随同粤潮州移民浪潮的拥入,潮剧在移民潮人聚居的东南亚各国显现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潮剧被介绍到泰国的历史据说已有300多年。它不仅已融入泰国主流社会,而且融入了其上层社会,并且登堂入室地进入了泰国的遢罗宫廷,受到王室贵族们的亲睐。据说泰国的母旺感猜仓皇宫,就建有一座戏台,供王室观赏潮剧(《潮人在泰国》)在新加坡,演出潮剧的场所更多,如新加坡怡员园戏院、哲园戏院、同乐戏院和永乐戏院。(《潮人在新加坡》)这些地方已成为潮人“乡坊之音”的场所。显而易见,有亲和力的潮剧因子已渗入东南亚各国戏剧文化之中,并对当地的文化起着补阕作用。

发展华人教育是海外粤人文化生活中另一重要内容。为了使粤人的后代不忘桑梓之情,越南的粤人热衷于创办华文学校。有人统计,至20世纪60年代,越南各地华人创办的华文学校多达100余所。华文报刊的兴起,是海外华人文化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报刊文学的开辟,成为华人探讨学术,推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他们交流情感,声气相求,追逐一种精神上的自得之场所。

资料表明,越南华人所办的华文报纸,就多达40余家,如潮人郑武在河内开办的《中华日报》、《时代报》和《南亚日报》;潮侨张永福和闽侨陈楚楠等在新加坡创办的《图南日报》、《南洋总汇日报》和《中兴日报》等。这些报刊不仅促进了新加坡报刊业的发展,亦孕育、催生了新加坡的华文文学。如新加坡先后出现的《荒岛》、《洪荒》和《新航路》等20多种华文文学报刊,开辟了华文文学的重要园地。而潮人在新加坡直接参与从事的华文文学创作,他们所创作的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更是直接推进了华文文学浪潮的兴起。

3. 参与异域治国经邦的政治活动

鸦片战争后,外邦统治者意识到,华人的才识与贡献对其政权兴衰有着直接干系。所谓“六国之士,入楚则楚重,出齐则齐轻,为赵赵完,畔(叛)魏魏丧”。为了吸引、笼络和利用人才,使之服务于外邦,他们为海外华人营造了宽松的氛围,为其治国经邦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批事业有成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因而进入了异邦的上流社会。近代粤海外华侨中涌现了一大批能人贤士,他们之中有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商业巨子、专家。这些人的奋斗史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炎黄子孙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如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华侨领袖,中国第一位驻外华侨领事胡亚基。因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有卓绝贡献而被载入《新加坡先驱人物》等多种书刊。在新加坡圣淘沙历史博物馆立有其巨大蜡像。因胡亚基来自粤黄埔,故被称之为“黄埔先生”,新加坡的一些学校、街道亦以“黄埔”命名。

  曾先后在旧金山、波特兰、洛衫矶、纽约、沙加缅度、芝加哥、西雅图和温哥华、维多利亚等地兴办侨校的粤人梁庆佳,为异邦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大批人才。曾率领部属打败缅甸军队的泰国粤人郑信,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767~1782)。此后,粤人进入泰国政坛的越来越多。如粤潮商黄茂盛,被封为“銮阿派帕匿”爵位,有权以泰国的名义派15艘以内帆船到广东贸易,亦有权自行造船。曼谷王朝建立后,一些粤人与王室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泰国的官僚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这些人大都经营商业,拥有雄厚的财力。近几十年来,据有关人士统计,泰国内阁中具有华人血统的成员最多时约占80%。这些事业有成的海外粤人进入了异邦的上层社会,在其历史舞台上参与治国经邦的活动。正如魏源《海国图志》遢罗条所述:“华人驻此……为官属、封爵、理国政、掌财赋。” 他们驰骋风云于异国的政坛。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