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与识别人的“八征法…
领导的“高度关注”为何…
国外的“腐败”事件  常…
李承禧的“执行艺术”
我们需要更多的“5小时…
中国高储蓄的“罪过”
“富有”的“穷女人”
一个农民工在北京的“幸…
古代的“正月”指的是什…
适宜搬家的“良辰美景”
最新热门    
 
杜预的“经承旧史”说及其影响——《春秋》性质讨论之二

时间:2009-8-8 16:49:42  来源:不详
年:“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天王狩于河阳。”《左传》记载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古本竹书纪年》也记载说;“(晋文公五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21](第19页)《左传》、《纪年》同辞,尤具说服力,可见历史事实绝对不像《春秋》所云。假如抛开《左传》等书,专据《春秋》为“信史”,当时的历史实际恐怕无人能够想见!另如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孔子世家》“吴楚之君称子之类”,都并非历史的本来面目,皮锡瑞说:“经史体例,判然不同,经所以垂世立教,有一字褒贬之文,史止是据事直书,无特立褒贬之义。”[8](第50页)后人以史书标准考究《春秋》,自然纰漏百出。

       实际上,能够公允地评价经史关系而不局于门户之见者,在古今学术史上不乏其人。清人王鸣盛就力主"作史者不可拟经"[22],反对史家妄效《春秋》,乃是由于他看到了史学著作与政治学著作的本质区别。王氏指出:"作史者之所记录,读史者之所考核,总期于能得其实焉而已,此外又何多求邪!如所谓横生意见,驰骋议论,以明法戒,与夫强立文法,擅加与夺褒贬,以笔削之权自命者,皆予之所不欲效尤者也。"[23]今人徐复观先生对这一问题说得更明白:"纵上所述,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的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可以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经而不是史。"[24](第156页)

       总之,今本《春秋》是孔子所修用以“道义”的政治学著作,而非历史学著作,汉魏之前史无异辞。西晋以后,学者多执杜预“经承旧史”之说,以《春秋》为史书。实际上,无论从作者的主观动机还是论著的客观效果而言,《春秋》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学著作,这一结论与今文经学家的传统看法相契合。

参考文献:

[1]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宗侗.中国史学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3]白寿彝. 中国史学史教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6] (唐)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晋)杜预.春秋左传序[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0.

[8](清)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54.

[9]左传·昭公二年[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申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宋)郑樵.通志二十略·灾祥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3] 路新生.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4](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释.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5](清)章学诚,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6](元)脱脱等.宋史·欧阳修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7]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8]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9]   (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0]  魏应麒.中国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21]  (清)朱右曾辑,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2](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九十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23](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24]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