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黄子诗会》——答不文…
《黄子诗会》——新卖炭…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中国学者探讨用孔子与国…
周润发演孔子很“靠谱”
周润发自称和孔子背景相…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孔子学《易》考论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
最新热门    
 
《孔子诗论》五题 I

时间:2009-8-8 16:50:09  来源:不详
tm)一文中将此字释读为“隐”, 庞朴先生在《上博藏零简(三)》(见“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pangpu01-1.htm)中亦释之为“隐”,二位前辈的论证更坚定了笔者的猜测。

XII 董楚平著,《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图版并释文:页80。

XIII 同注11、注3。

XIV 冯胜君,《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記》,“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fengshengjun01-1.htm。又,何琳仪《沪简诗论选释》释为从土从旁,谓读作“广”。见“简帛研究”网站: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helinyi01-1.htm

XV 同上注,图版:页31;释文:页32;注释:页36--37。又,该书所附《中山王鼎》铭文“仇人在旁”之“旁”,金文书作“彷”。(图版:页198;释文:页197。)

XVI 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页2上。为节省篇幅,以下凡出自该书者仅以《说文》某部称之。

XVII 清·王念孙著,钟宇讯点校,《广雅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3),页5。

XVIII 同注6,页2493下。

XIX 清·钱绎撰集,《方言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卷十二,页15。《广雅》,同注17,页51。

XX 汉·司马迁著,《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页2482。

XXI 李零著,《郭店楚简校读记》,见《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陈鼓应主编,北京,三联书店,1999),页502。以下释郭店简凡引李零语皆源于此文。

XXII 同注6,页2775下。

XXIII 《论语·阳货》,同注6,页2525中。

XXIV 清·俞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北京,中华书局,1956),页3--4。

XXV 庞朴,《上博藏简零笺(二)》,见“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pangpu01-1.htm。

XXVI 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大戴礼记解诂》(北京,中华书局,1983),页21。

XXVII 东汉·高诱注,《淮南子注》(上海,上海书店,1986),页305。

XXVIII 同注11。

XXIX 同注3。

XXX 同注2,页125。

XXXI 同注6,页2491中。

XXXII 三国·吴韦昭注,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页145、146。

XXXIII 清·郝懿行撰,《尔雅义疏》(北京,中国书店,1982),中之七,页4。

XXXIV 同注19,卷十二,页37。

XXXV 同注11、3。刘钊:《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札记(一)》,“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2/liuzhao01.htm。

XXXVI 见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金文编》(中华书局影印,1985),第三八O页所收《共覃父乙簋》、《父丁爵》、《父己爵》之“覃”字。

XXXVII 同注17,页56。

XXXVIII 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撰,《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文物》,1984年第3期),页2、6。

XXXIX 庞朴先生已在《上博藏简零笺(二)》中释出此字,同注25。

XL 另有《唐风·绸缪》“三星在天”和《豳风·鸱鴞》“殆天之未阴雨”二例,此“天”非彼“天”,可置不论。

XLI 《毛诗正义》,同注6,页309下。以下毛《传》、郑《笺》皆引自该书,不再一一出注。

XLII 同注3。

XLIII 同注6,页2051上、中。

XLIV 同注33,《释草》页54。

XLV 徐中舒主编,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页287--291。

XLVI 本简前言“将可女”下接“邦风是也”,则下句亦当有“……是也”字样,简五正以“是也”开头,若是,则尚缺一至三字。以风始,以颂终,中间当系二雅、大雅、小雅、大小雅(先秦文献尚未闻“变雅”),要非雅莫属,唯“民之又(有)戚惓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似专指小雅,则所缺失之简文就不只一至三字了,尤其是一、下文尚有关于大雅之议论;二、简四下端、简五上端残缺者都只是留白部分,故可推知中间尚缺一简。

XLVII 孔晁注,《逸周书》(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1985),页10--11。

XLVIII 《诗经》风——雅——颂的顺序已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观乐、评乐,此年孔子七岁或八岁,据《孔子诗论》而谓《诗经》最初以颂——雅——风为序者,皆不提季札观乐事,不知为何。

XLIX “改”字马校释为“怡”,结合本简“《关雎》以色喻于礼”和简十二“好反内(入)于礼”之文,读作“改”无误,其意与《毛诗序》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相类。

L 李学勤先生亦主将简二十四上接简十六,同注11。

LI 《唐风·有杕之杜》,简文作《折杜》,马校谓可能属于《小雅·折杜》(同注2),李零先生谓“简文《杕杜》是指《有杕之杜》”(同注3),本人于此亦曾有所考证(同注1)。

LII 详见拙著《〈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同注1。李零先生统计也是六十首(同注3),但笔者在具体篇目上与李先生有较大出入,本人理解的篇目中有《小雅·巷伯》而无《邶风·柏舟》,有《邶风·北门》、《臣工》,无《子立》、《何人斯》,“何斯”疑为“斯可”之误倒,不作为篇名看待。“肠肠小人”一语,依马校看成是对《大雅·荡》篇的评论,而不是针对《王风·君子阳阳》,先秦儒家话语系统中“君子”与“小人”界限分明,恐无混淆之理。

LIII 同注6,页2489下。

LIV 同注32,页360、361。

LV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页410。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