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四出五进宫门的《清明上…
论脂评评《石头记》人物…
再评《三国演义》中的“…
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
孔子研究第一书 ——评…
评《剑桥中国隋唐史》
评《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重估荆公新学——评《王…
清人对“封建”的两种评…
最新热门    
 
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时间:2009-8-8 16:50:27  来源:不详
得《提要》很忽略这方面的资讯。这就必然带来不利的后果。
  将诗文集作者一人当成二人重复著录,我在《提要》前十卷中也有发现。吴六奇,卒谥顺恪。《提要》将六奇《忠孝堂文集》标目立条,又将其《吴六奇书札》以吴顺恪为撰者别立。《吴六奇书札》藏广州中山图书馆,我怀疑该馆登记撰者为吴顺恪,《提要》沿袭此误。

  (七)史事
  史事的问题,有的已在前面交待过,这里再提几处。一,《提要》说,韩洽“所作《篥行》,记顺治十八年金人瑞等讦吴县令,遂起奏销案”。金人瑞(圣叹)讦吴县知县任维初,酿成哭庙案,奏销是另案。二,又说王益朋“授吏科给事中”,“尝密疏劾闽镇马俊宝”,但王益朋上此密疏时为户科给事中,被劾者为福建随征左路总兵马进宝(马逢知),是进军福建时领兵作战的总兵,不是福建总兵(即闽镇)也不叫马俊宝。三,又称方以智、陈子龙等“主盟复社”,已觉得勉强,说他们是“东林魁首”实在不确切。方以智因粤案牵连被捕,在押往当地受审途中死于江西万安(我倾向方以智自杀说),这是以智结局,应该述及。四,说杜浚的诗文,“现存《变雅堂文集》不分卷,当是自刻……刻于康熙初”。但杜浚穷困已极,经常无钱米生火做饭,顺治十八年“中秋无食户双扃”,“中秋日一粥,闭门睡”大觉[42]。康熙初何来厚资自刻其集?五,说郑鸿逵为“芝龙弟,崇祯十一年随兄入楚镇压李自成起义军”,不知何所据而云然?郑芝龙降明后,以海防游击一直在东南沿海作战,积功至总兵,没有到内地作战,崇祯十五年明军在松锦之战中惨败,一度有调郑芝龙“海师援辽”之议,也没有成行[43],何来郑鸿逵随兄征楚?而且崇祯十一年李自成“窜伏商洛山中”,“势衰”,“谍者或报自成死”,直到“十二年夏”才又“出收众,众复大集”[44],十一年何须调海师入楚作战?我怀疑这是别处的错误说法,《提要》失于核查。《提要》还说到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称“飞熊上将,汗马元功”。按煌言此文,《乾坤正气集》本、章太炎印本张集都没有“鸿逵”二字,丁氏钞本妄加。建国公郑羽长为郑彩,彩字羽长,鸿逵《及春堂集》有七律《赠鹭门浯铜游郑羽长》,可证羽长不是鸿逵本人。黄节整理张集,盲目追随丁氏,铸成此错,又被《提要》沿袭下来。
  (八)文字表达
  文字表达方面的瑕疵,有的是模糊,有的是自相矛盾。举例说:一,说陈名夏“后律身不慎,晚节毁坏”,陈有两次大的“律身不慎,晚节毁坏”,一是降清,一是卷入清廷党争,进谏被杀,两次意义大不相同,《提要》所指不明确。二,关于揭重熙的活动,作“清军下江南,重熙据兵抵抗,授佥都御史”云云,始终不讲谁给他授官,实际上先是隆武授以江西巡抚(佥都御史是其兼衔),后由永历授以阁部督师抗清,顺治八年冬被清兵杀害。三,介绍张克家,忽然冒出“所作冢子孝廉状称,康熙十三年七十岁”句,不知何意,何人当年七十岁,使人摸不着头脑。四,说李瑞和为崇祯七年进士,历推官、御史以“丁艰归”,卒于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又说他“家居四十四载,竟不出”,丁艰归最早也得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后,到瑞和死还不满二十年,何来家居四十四年呢?五,王,既说是“庭族弟”,又说其“族弟王庭”,究竟谁兄谁弟?六,张“穆生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则寿止七十七岁,又说他“年八十余尚健在”,怎么可能?七,毛“如瑜约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卒年不详”,又说他“卒年七十四”,则约卒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还说“不详”就显得多余了。《提要》的条文有的较长,有的很短,但都出现了一些表述模糊、矛盾的现象,说明工作量太大,照顾不周,也说明文字的打磨、推敲不够,无疑需要改进。
  (九)其他
  前述八类以外的问题,归纳为“其他”。计:一,引文句读有误,如郑二阳《益楼集》条,引陈维恭跋,作“卒伍用命流寇,屡经大创”不可解,这里或者是排版致误,应作“卒伍用命,流寇屡经大创”。二,将二人字、号混而为一,如张采“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又字受先,号西铭……与同里张溥友善,号娄东二张”,其实采字受先,而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者都是张溥。三,推论疑有误,如陆圻《威凤堂文集》条,引洪《答人》诗,推论陆圻“其子寅万里寻父不得,寅与洪往来甚密,此诗当为答陆寅而作”。但诗一开头“君问西泠陆讲山”就不像对子言其父口气,也不像往来甚密的里人间问答口气。四,忽视讳改,如白胤谦“又作白允谦”,孔“胤樾亦作衍樾”,实际上都是避雍正(胤)讳改,出现在雍正继位以后。讳改很多,不必一一提及,应据名从主人原则处理[45]。五,评述片面,如朱鹤龄《愚庵小集》条,称“鹤龄以高节名世,与钱谦益同郡而薄其为人,《书元裕之集后》一文,专责谦益而作”。这是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脱胎而来,但读《愚庵小集》卷四《闻牧斋先生讣二首》、《投赠钱宗伯牧斋先生二十五韵》,尤其是卷十《与吴梅村祭酒书》,便知四库馆臣此等处属于附和乾隆的拍马文章,钱、朱关系并非一帆风顺,朱在牧斋生前投赠之作固不必据,牧斋身后朱所作诗文应代表真实感情,将其推崇、敬重发为心声,是考察、评论应全面,不然可能曲解古人,误导读者。此外,排印错别字很多,有的是很重要的字,可能引起理解上的困难,不必细举。
  九类实例说明,《提要》纰漏较多,如果我增加复检条目,相信还不只此,有的性质严重,订讹补漏,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点值得著者和读者都给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希望看到此书更加完美,成为垂诸久远的传世名著,在学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这里专为《提要》的增订工作献其刍荛。
  此书的改进,首先有赖于著者个人努力,而学术界也应给以关注。读者和学者可以从旁协助,提出意见,进行评论。著者在《后记》中曾提到在撰著过程中得到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的帮助,假使当初也请他审看一部分书稿,一定会减少失误。
  著者提到的两大不足,其实并不是最烦难的问题。原来分卷办法可以继续保持,以免过分牵动大局,但要抹掉卷题生于某年至某年字样,并对个别条目稍作调整。所缺少的部分提要,可以商请有关藏书单位学者依统一体例撰写,在条目后注明撰写者姓名,付给应得的稿酬,不必《提要》著者风尘仆仆,四处奔波。
  索引应增加部件,笔画、拼音、四角号码三份检字表必不可缺少,以适应不同读者使用。
  最难在改善条目内容,这需要大量查阅、分析、研究、考证。先征求和听取意见。《人民日报》社、北京古籍出版社和其他有兴趣的单位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条分缕析,择善而从,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再进行增订工作。
  已有初版书发行、利用,增订本的出版不妨更慎重一些。
  我的评论[46]和建议不一定对,供《提要》著者参考,也希望读者和著者批评。
  预祝更新更好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面世。


注释:

[1]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引自本书者不注。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也是一部目录巨著,稍后于柯书进行编纂,但出版则早于柯书年余,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也指出:“收录近两万名作家,所撰约四万部诗文集。”
[2] 蔡复一在《明史》卷二四九,列传第一三七,中华书局标点本册21有传。
[3]《明史》卷二一,本纪第二一,《光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94页。
[4]沈谦:《东江集钞》附录,沈圣昭:《先府君行状》。
[5]孙枝蔚:《溉堂后集》卷六《丙寅七言律诗》,《生日酬汪季甪见赠诗次韵》、《附〈汪季甪原韵〉》,孙匡《后集序》。
[6]张煌言:《张苍水集》附录,全祖望《年谱(一)》、赵之谦《年谱(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03、209页。
[7]钱仪吉辑:《碑传集》卷一三七《文学》上之中,魏禧:《先伯兄魏祥墓志铭》。
[8]《清史列传》卷四五,《大臣画一传档后编》一,《曾国藩》,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549—3550页。
[9]《明史》卷二七四,列传第一六二《史可法》,第7018页。
[10]施闰章:《施愚山集》,《文集》卷二,《诗文序》二,《适余堂诗序》,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93页。
[11]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选举》二《进士》。
[12]《清史列传》卷八,《大臣画一传档正编》五,《汤斌》,第518页。
[13]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四,《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四《邓大临》,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14]高宇泰:《雪交亭正气录》卷四《丁亥纪》,《黄毓祺》。
[15]赵曦明:《江上孤忠录》。
[16]《谈迁诗文集》卷三《文》,《传》,《冢宰徐忠襄公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云石麒顺治二年死,死时“年七十”,推知。
[17]《谈迁诗文集》卷三,《文》,《书》,《寄张藐山先生(丁亥)》末自注。
[18]《明史》卷二七五,列传第一六三,《张慎言》,第7039页。
[19]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人物》一,《崇祀忠义传》,《黄毓祺》。
[20]马甫平编校:《黄城陈氏诗人遗集》《陈昌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21]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一《甲申四月五月事》,《高杰》,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页。
[22]节庵辑:《庄氏史案本末》卷下,引陆莘行《老父云游始末》。
[23]康熙《仁和县志》卷一八,《人物》,《高隐》,《国朝》,《陈廷会》;康熙《钱塘县志》卷二一,《人物(儒林)》,《国朝》,《陈廷会》。
[24]钱仪吉辑:《碑传集》卷七七,《国初监司》上,魏裔介:《四川布政使杨公思圣墓志铭》。
[25]林时对:《荷牐丛谈》。李聿求:《鲁之春秋》卷九,《寺院》一,《林时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95页。案:康熙二十年时对肯定在世,除《丛谈自叙》作于康熙三十年外,《丛谈》卷四《郑芝龙父子祖孙三世据海岛》条还说到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郑氏内附事。
[26]《谈迁诗文集》卷三《文》,《传》,《相国高公传》,第151页。
[27]刘辉校笺:《洪集》卷一《啸月楼集》,《寄题张祖望先生村居》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页。
[28]赵湛:《玉晖堂诗集》卷一《五言古》,《诫子诗》等。
[29]孙枝蔚:《孙宇台集》首,陆嘉淑:《孙宇台先生遗集序》;卷一四《传》,《外大父母传》。
[30]孙枝蔚:《溉堂文集》卷一《序》,《张牧公得树斋诗序》。
[31]张晋:《张康侯诗草》附录一《有关张晋生平与著作之资料》,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7、166页。
[32]查继佐:《国寿录》卷三《诸生挂扶义将军印吕子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6页,云:“乙酉,鲁王监国绍兴,宣忠年二十有二矣。”
[33]李聿求:《鲁之春秋》卷二○,《清节》,《林时跃》,第187页。
[34]《明史》卷三二五,列传第二一三,《外国》六,《和兰》,第8437页,误为和兰(荷兰)犯境。〔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区宗华译),卷一第二章有叙述,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30页。参见张轶东《中英两国最早的接触》,载《历史研究》1958年第5期。
[35]《八旗通志初集》卷一九八,《名臣列传》五八《镶白旗汉军名宦大臣》,《王文奎》;《清史列传》卷四,《大臣画一传档正编》一,《沈文奎》,第228—232页。
[36]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一二下,《永历三年(接前己丑)》,《堵胤锡始末》,第399、408页。
[37]孙静庵:《明遗民录》卷七《陶汝鼐》,第51页。
[38]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第三○《密庵先生陶汝鼐》,《日华歌(有序)》,附录《岣嵝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