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竹简《唐虞之道》“孝之…
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绝…
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
论钱大昕考校两《唐书》…
《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
正史中的史志著录体例探…
《唐会要》“四夷部”证…
陈国灿《唐代的经济社会…
评《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最新热门    
 
《唐會要》“四夷部”證誤

时间:2009-8-8 16:50:49  来源:不详
》本段與《通典》完全相同,應是出自同源,《通典》“校勘記”稱:“《通典》等書過於簡略,以至動植關係盡晦。”是。 

  卷九七吐蕃,下/2050(1730)

  有可跋海,去赤嶺百里,方圓七十里,東南流入蠻,與西洱河合流而東,號為漾鼻水;又東南出會川,為瀘水焉。

   《通典》卷一九○同。“七十里”,《冊府》卷九六一作“七百里”。據《冊府》載:“有可跋海,去赤嶺百里,方圓七百里,水苦不可飲。有氂牛河,闊一里,岸峻,(當補“東南”二字)流入蠻,(當補“與”字)西洱河合流東,號爲漾鼻水。又東南出會川,爲瀘水焉。”據《冊府》,東南與西洱河合流的是氂牛河,《通典》、《唐會要》誤奪“水苦不可飲有氂牛河闊一里岸峻”14字,當據補。

   卷九七吐蕃,下/2056-2057(1735)

  十年五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臯又奏,西山峨和城擊破吐蕃二萬餘眾,攻拔城柵。斬首三千八百餘級,獲其器械牛馬。

   《冊府》卷三五九載:“十年,臯奏西川(山)峨和城擊破吐蕃三萬餘衆,及(又)出兵黎、雅等州,以援雲南,攻破吐蕃柵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生虜及降吐蕃二百四十人,得其器械、牛馬。”《冊府》卷九八七同,惟“西川”作“西山”,“乃出兵”作“又出兵”,此據改。貞元九年,韋臯攻克吐蕃峨和城。次年吐蕃來攻,峨和城唐軍敗吐蕃於城下,又進軍黎、雅等州,以聲援雲南南詔的行動。“攻拔城柵。斬首三千八百餘級”,是唐軍進攻黎、雅二州時的戰績,《唐會要》刪略過簡,致二次戰役誤合爲一。

   卷九八林邑,下/2076(1751)

  林邑,漢日南、象郡之地。

   中華本“日南象郡”連讀。按,日南爲漢郡,象郡爲秦郡,此必有誤。《通典》卷一八八“林邑”稱:“林邑國,秦象郡林邑縣地。漢為象林縣,屬日南郡。”《舊唐書·林邑傳》[16/197/5269]:“林邑國,漢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餘里”,當從《舊唐書》,《唐會要》“象郡”應爲“象林”之誤,點校本斷句亦誤。 

  卷九八白狗羌,下/2078(1753)

  永徽二年十一月,特浪生羌卜樓莫各率眾萬餘戶詣茂州歸附。

   《冊府》卷九七七:“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樓莫等各率種落萬餘戶詣茂州歸附。”《新唐書·地理志》[4/43下/1138]在茂州都督府所屬羈縻州蓬魯州下注稱:“永徽二年,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檐莫等種落萬餘戶內附[5][5],又析置州三十二。”《唐會要》因“生羌”重出而誤奪“董悉奉求、辟惠生羌”數字。

   卷九八白狗羌,下/2078(1753)

  其年正月,生羌大首領凍就率部落內附,以其地置建州。

   本條上接“永徽二年十一月”,此“其年正月”與上文不屬。按,《冊府》卷九七七:“(永徽)五年正月,生羌大首領凍就率部落內附,以其地置劍州。”《新唐書·地理志》[4/43下/1138]亦在松州都督府所屬羈縻州劍州下注稱:“永徽五年以大首領凍就部落置。”《唐會要》“其年正月”應作“五年正月”,“建州”亦應從《冊府》、《新唐書》作“劍州”,此涉音近誤。

   卷九八曹國,下/2079(1754)

  四載,哥邏僕羅上表,自陳“曾祖以來,奉向天可汗,忠赤,常受徵發。望乞恩慈,將奴土國同於唐國小子,所須驅遣,奴身一心為國征討。”

   按,“將奴土國同於唐國小子”,文意費解。《冊府》卷九七七:“(天寶)四年,曹國王哥邏僕遣使上表,自陳:‘宗(曾)祖以來向天可汗忠赤,常受徵發,望乞茲恩,將奴國土同爲唐國小州。所須驅遣,奴身一心忠赤,爲國征討。’”當從《冊府》,《唐會要》“小子”應作“小州”。《冊府》“國土”亦較《唐會要》“土國”文意爲長。又,“忠赤”當屬上讀爲宜。

   卷九八党項,下/2081-2082(1755)

  魏晉已降,西羌微弱,自周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南雜舂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

   按,此敍述党項地界範圍,只及南北而不提東西,殊不合慣例。《舊唐書·党項傳》[16/198/5290] “魏、晉之後,西羌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其界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雜舂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處山谷間,亘三千里。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御覽》卷七九五同,惟“亘”作“延亘”。《唐會要》顯與二書同源,惟《舊唐書》與《御覽》保留內容較多,“周”作“周氏”外,“西羌微弱”下多出“或臣中國或竄山野”八字,“北連吐谷渾”多出“處山谷間,(延)亘三千里”,而“南雜舂桑”上亦多出“其界東至松州西接葉護”數語。《唐會要》刪略過簡,致文意不完,當補“其界”以下十字。

 

 卷九八党項,下/2082(1755)

  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拔氏最為強族。

   《通典》卷一九○、《舊唐書·党項傳》[16/198/5290]“拓拔氏”下有“而拓拔”三字,《新唐書·党項傳》[20/221上/6214]亦称“有细封氏……米禽氏、拓拔氏,而拓拔最彊”。《唐會要》當因“拓拔”重出奪“而拓拔”三字。

   卷九九南詔蠻,下/2095(1766)

  西川節度使高駢奏:“西川新舊軍差已眾,況蠻蜑小醜,必易枝梧。今已道路崎嶇,館驛窮困,更有軍頓,立見流移。其左神策、長武鎮、鄜州、河東所抽兵中,人數不少,況備辦軍食,費損尤多,又緣三道藩鎮,盡扼羌戎,邊鄙未寧,望不差發。”

   按“其左神策、長武鎮、鄜州、河東所抽兵中,人數不少”句,文意未安。《冊府》卷九八七作:“其左神策、長武鎭、麟州、河東所抽甲兵人數不少”,《唐會要》“中”當爲“甲”之訛字,下奪“兵”字。
   又,“西川新舊軍差已眾”,頗費猜詳,《冊府》作“西川新軍、舊軍,差到已衆”,《唐會要》嫌刪略過簡,易生岐義。

   卷九九女國,下/2101(1771)

  女國,在葱嶺之西,以女為王,每居層樓,侍女數百,五日一聽政。其王若死,無女嗣位,國人乃調斂金錢,還於死王之族,買女而立之。其俗貴女子,賤丈夫,婦人為吏,男子為軍士。女子貴者,則多有侍男;男子貴,不得有侍女。雖賤庶之女,盡為家長,猶有數夫焉。生子皆從母姓。男子披髮,以青綠塗面,婦人辮髮而縈之。土宜六畜,多駿馬。
  貞觀八年十二月,朝貢使至。

   以上是《唐會要》“女國”條的全部內容。按,《唐會要》“女國”與同卷上文“東女國”(2096頁)頗多類同。爲便於比較,茲將《唐會要》“東女國”條有關風俗的內容具引於下:

   東女,西羌之別種。(原注:以西海中有女國,故稱東女國也。)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有八十餘城。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以渡。戶口四萬。女王號為“賓就”,有女官號曰“高霸”,評議國事。在外官寮,並男夫為之。五日一聽政。女王若死,國中多斂錢,動至數萬,更於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為大王,小者為小王。若大王死,則小王立,或姑死而婦繼,無有篡奪。其所居,皆起重屋,王至九層,國人至六層。其王服青毛綾裙,下領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則羔裘,飾以紋錦。為小環髻,飾之以金。耳垂璫,足履。俗重婦人而輕丈夫。文字同於天竺。以十一月為正。每至十月,令巫者齎酒殽詣山中,散糟麥於空,大咒呼鳥。俄頃,有鳥如雉,飛入巫者懷中,因刳其腹視之,有一穀,來歲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異災。其俗信之,名為鳥卜。

   《舊唐書·東女國傳》[16/197/5278]與《唐會要》“東女國”條所載內容相同,措詞無異,惟在“鳥卜”下多出:“其居喪,服飾不改,為父母則三年不櫛沐。貴人死者,或剝其皮而藏之,內骨於瓶中,糅以金屑而埋之。國王將葬,其大臣親屬殉死者數十人。”可知二书史料来源相同,《唐會要》刪略了貴人剝皮葬骨的風俗。
   《唐會要》“女國”條涉及的內容有七項。第一,女王居樓;第二,五日一聽政;第三,女王死,國人斂錢於族中更求女而立;第四,女爲吏,男爲軍士,女貴多侍男,男貴不得有侍女,女有數夫;第五,生子從母姓;第六,男子披髮塗面,女子辮髮;第七土宜六畜,多駿馬。其中一、二、三項與“東女國”風俗相同且記述的文字如出一轍,事頗可疑。而且在隋唐時代的記載中,除《唐會要》之外,尚未見到有“東女”與“女國”兩個以女子爲王的國家的記載。《通典》卷一九三“女國”條載: 

  女國,隋時通焉。在葱嶺之南……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理國政。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塗面,一日之內或數度變改之。男子皆被髮,婦人辮髮而縈之。其王死,若無女嗣位,國人乃調斂金錢,得數百萬,還於死王之族,買女而立之。其地五男三女,貴女子,賤丈夫,婦人為吏職,男子為軍士。女子貴者則多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雖賤庶之女,盡為家長,有數夫焉。生子皆從母姓。氣候多寒,以射獵為業。出鍮石、朱砂、麝香、犛牛、駿馬、蜀馬……其女王死,國中貴人剝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於瓶內而埋之,經一年,又以其皮納於鐵器埋之。

   《通典》的記載與《唐會要》“東女國”條的內容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