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沈万三居所是沈厅?——…
沈万三生于何年?——沈…
沈万三为何迁居周庄?—…
沈万三犒军之谜——沈万…
沈万三年画的意义——沈…
沈万三故居与水冢——沈…
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
最新热门    
 
沈万三在云南继续经商?——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五

时间:2009-9-7 10:53:41  来源:不详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是一个可纪念的年份。这年二月傅友德、蓝玉、沐英统率的30万步骑大军,讨伐一直效忠“北元”、对明朝廷持敌对态度的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取得了胜利,云南重归国家版图。
  这年,按沈万三孙子与侄子墓志铭中的时间推算的沈万三生年元元贞二年(1296年)计算,沈万三已是虚龄87岁的耄耋老翁,但作为经验丰富的大贸易家,深知国家统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所以对云南的平定,他衷心支持。为了表达他一如既往的爱国热情,如同当初他助筑京城南京城墙三分之一一样,他主动提出从云南班师回朝的朝廷大军由他来犒劳。不料,此举给了朱元璋治他罪的借口,朱元璋先是斥他为“乱民”,要杀他的头,后因马皇后劝说,才改为“戍云南”。
  沈万三“戍云南”是明史中的说法,明代人对此事则说是“流云南”,如明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所说的那样。哪种说法更确切?
  考察明代刑法,并无“戍”的惩罚,而有笞、杖、徒、流、死五种“等级”。其中的“流”有数种不同处置办法:一是“安置”,二是“迁徙”,三是“口外为民”,四是“其重者为充军”,“充军者,明初唯边方屯种”。这说明还是“流云南”更确切。由此也可见,明史虽是正史,但是由清代人编纂的,在细微处总会留下一些隔阂,留下一些清代的痕迹,而《留青日札》则是明代人说明代事,较为正确。
  云南平定后,沐英镇守云南,大力推广“屯田”政策,以巩固边防,非常迫切地需要大量内地的劳动力与各种经济人才。于是,皇帝朱元璋就在此时很“适时”地将沈万三“流云南”。
  由于那时沈万三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他一个人到云南是不可能的。据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统计,他有2个儿子,至少3个孙子和5个曾孙子,所以,如果沈万三“流云南”成行,那应是由部分儿孙小辈伴随着去那万里边陲的——儿孙伴随长辈流放,在明清时期是屡见不鲜的事。
  也由于那时正当马皇后生病随后去世,朱元璋的注意力很可能分散,沈万三“流云南”也就很可能出现3种情况:一是一路到底,到了云南;二是上路了,中途返回;三是将行未行,终于未行。答案是什么,这也许就构成了沈万三研究深化的课题之一。
  随着沈万三研究的不断发展、范围扩大,南京有人发现贵州至今还有沈万三后裔;昆山有人称,沈万三到了云南之后,还从事了茶马古道的贸易。
  从沈万三作为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和他的与时俱进精神看,完全有这种可能,但从年龄看,他是不可能亲身“下海”的了,很可能是沈万三创意策划,他的儿孙后辈们运作。沈万三“倒霉”100多年后,还有人说沈万三后裔很出色:“至今传二家(指沈万三、沈万四兄弟两家——作者注)子孙之在流所者,尚富足……”这里虽然没有说出“流所”的具体地方,但足以充分说明沈万三家族迭遭打击后,总是能顽强地站起来。就是现今周庄旅游著名的名胜古迹沈厅,也是清乾隆时沈万三后裔“浪子回头”,发了财之后,才建起来的。这说明沈万三后代都是相当优秀的,能担负起重新创业的重任。
  而从云南历史看,如果沈氏家族真“流”到了云南,并从事贸易活动,是具备了必要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