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
2010年度住房保障计划(…
交通局运输甲型H1N1流感…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我国社…
水浒英雄的“非英雄”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
关于全县新经济组织、新…
乡镇领导干部社会管理专…
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执…
最新热门    
 
社会保障文化的有关问题

时间:2009-12-7 11:47:11  来源:不详
的慈善救济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的这种宗教思想其实直接构成了对其福利制度产生影响的社会福利文化,它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
  二是社会平等价值观。这方面英国受到了北欧社会平等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影响。在北欧社会文化体系中,认为获得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是国民的基本社会权利,而与他们的市场地位无关。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公民有“不工作”的自由选择权,当个人认为需要的时候,他们有权利自由选择不去工作或者脱离工作,而不失去其收入保障和基本福利。受这些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英国着重强调了经济平等主义,它把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国民生活水准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义务。由于有了这种文化的影响,英国宣传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成了一种曾经令人称羡的社会保障模式。
  
  三、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重视人与人的和谐;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而这种文化传统形成了追求群体和谐的精神,表现出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重大区别。这种传统文化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思想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按照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解释,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保证。二是“农耕型”文化。这种文化以土地观念为核心,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居庙堂之高的皇帝每年也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农耕型文化讲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三是血缘纽带伦理型文化。敬祖孝亲、承宗接代、绵延世泽被称为“孝道”。而在血缘纽带基础上形成的伦常礼治秩序成了中国政治的一种法理安排。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礼治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社会保障文化价值观
  1.“民本”论
  以民为本在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这种民本思想就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的基础与标准。商代君王盘庚曾经提出“重我民”,也就是说统治者要顺民之欲、施德于民;西周政治家周公认为殷鉴不远,提出了“用康保民”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要“怀保小民,惠鲜鳏寡”;春秋早期管仲提出要凡事以民为念,“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要采取“慈民”、“敬百姓”的政策;孟子直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在当代,作为一脉相承的思想学说,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本”作为其基本的执政理念,如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倡导“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胡锦涛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些思想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文化的重要部分。
  2.“弱势生存”论
  对弱势阶层的体恤和保证其生存是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文化的基本要旨。周代有“保息六政”,即“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孔子提出对“鳏寡、孤独、废疾者”要“皆有所养”。管子主张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