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老外“小联合国”里过春…
中西互文概念的理论渊源…
试论谢灵运诗歌《楚辞》…
一本小说两样解读下的中…
试论文学的效能与廉政文…
试论王维山水诗的三重境…
论中西文化的 “天人关…
颜色在中西文化中象征意…
最新热门    
 
试论中西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对现代管理的借鉴

时间:2010-3-24 11:34:22  来源:不详
交换的需求被压缩到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空间,再加上前述传统文化中对整体的重视和个性的压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固了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同样,与西方传统中对个体性的重视相对应,西方传统文化崇拜英雄,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强调积极向外追求,建立个人功业。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列强在利益的驱动下,肆意对弱小国家进行的侵略和殖民,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反侵略史可以算作是这种差异生动体现,只是这个体现说起来总是带着些许沉重。
  3. 灵活性与规范性
  这种差异也可以表述为模糊性与精确性,即中华传统文化由于其对整体重视,注重宏观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大体说来,越是向微观领域,其认识也就越模糊,因此对很多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很不好把握的。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概念)“只是谈到了可能包括的含义,而在文章中又把这些偶取偶舍的含义作为美术化的衬托,致使读者不能确定他是在介绍一种粗线条的观念还是在作精细的分析,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个共同缺点”;而西方传统文化由于对个体的重视,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追本溯源,例如对于人体的构造,观察到了微观的细胞都不能算是结束,细胞还要进一步分为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等等。这种差异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中西方所依赖的社会规范的不同。中国人习惯于依赖道德的制约,而不是条条框框的规范法律和程序,而西方更依赖契约和法律中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来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正如费孝通指出的那样,“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应该看到,以上几点既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同时又体现了中西方各自传统的精髓。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所注重的,是西方传统文化所忽视的,而中华文化所短缺的,又恰为西方文化所擅长的。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实践也越来越证明,西方文化以逻辑思维方式构建的概念、范畴无法包容和概括通过修道,以直觉感悟获取的认识;同样,中国文化通过心身内证感而遂通天下的“体认”也无法将西方的严密逻辑体系收入囊中。因此,在现代管理中努力实现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有机平衡与互补就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二、现代管理对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借鉴
  
  前述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差异和精髓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中西方交流的实践为现代管理对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借鉴提供了以下几点很有益的启发:
  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在十七大报告中被解读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样,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现代管理思想的精髓,现代管理也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与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个性发展与首创精神。孔子“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的抑制个人发展的孝道与老子“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的消极精神显然已与现代管理精神相去甚远。现代管理中,只有在个体层面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体才能有源源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2. 义利并重
  中国传统相较西方传统,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自古以来,重大义而轻小利,国民勇于谈义而耻于说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重视义而轻视利的“国不以利为利”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反过来只重视利益而忽略了国家、民族大义也是不行的。重义轻利会使国家失去经济基础,使企业丢掉性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