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张炜的理想主义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
浅析儒家与亚氏的“中庸…
日本和歌山举行女儿节“…
浅析徐寅的咏史诗
浅析宋词鉴赏漫谈之诗庄…
浅析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的…
浅析魏晋士风与《世说新…
浅析《呼啸山庄》的和谐…
浅析儒家“慎独本义及其…
最新热门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

时间:2010-3-24 11:34:25  来源:不详
写原诗,也不会毫无节制地偏离原作。 
  如果译者在翻译之际不去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惘顾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本质差异,过于追求与原诗字比句次,不予进行结构性的重新构建,那么译诗就必然会索然无味,失去原有的艺术美感。诗歌翻译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的挑战,诗歌特殊的意境、神韵、美感的传递,尤其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掌握好忠实与创造的度。诚如许钧所指出的:“具有共性的东西的转换无所谓创造,而要使个性化的东西被对方所接受,且又不损伤其价值,就不能不投法探索各种可行的手段,进行积极的交换。这种交换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正因为如此,一部文学作品个性愈鲜明,其文学价值便愈高,而文学价值愈高,传达的局限性就愈大,也越需要译者创造。”5 
  再创作是翻译过程之中不可避免、也不可缺少的部分。原文艺术价值的最大程度再现,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与创造性,对原文的表现手段、文学意象、文字深层内涵进行到位的传达。从这一点上看,本首汉诗在对和歌的翻译表现上,通过对形式、内容以及意境的再创作,传达了和歌的主题与情感,符合了对和歌艺术价值的再现。 
  综上所述,《新撰万叶集》上冬17的汉诗是在忠实反映和歌主题与意图的基础上,汉诗作者发挥主体性,通过转换叙述主体,对内容进行取舍,对意境进行补充,将和歌境界进一步拓展的再创作。就此而言,我们要实现翻译的再创作性,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即在于:翻译者的主体性、对象内容的选择取舍之意识、意境再现的目标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诗歌翻译的再创作性。 
   
  参考文献: 
  [1]渡辺秀夫.《〈新撰万葉集〉論 上巻の和歌と漢詩をめぐって》[J]国语国文第67卷9号,1998年9月. 
  [2]泉紀子.《新撰万葉集における漢詩と和歌》[J]女子大文学第32号,1981年3月. 
  [3]王向远,陈言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M]南昌: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6年. 
  [1] 吴卫峰:《和歌と漢詩•詩的世界の出会い――「新撰万葉集」をめぐって》[J]《比较文学研究》67,1995年10月 
  [2]新間一美:《新撰万葉集注釈,上冬卷》[M]和泉书院:2006年,第381-387页 
  [3] 渡辺秀夫:《〈新撰万葉集〉論 上巻の和歌と漢詩をめぐって》[J]国语国文第67卷9号,1998年 
  [4] 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7页 
  [5] 许钧:《译道寻踪》[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年,第82页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