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我国体育电影的特点…
关于老子的独立精神研究
关于宋元时期广告的文化…
关于湖北公路文化特征探…
关于铜陵“顺安三月三庙…
关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
一位花痴关于《苍穹之昴…
关于禽流感防治和春耕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
关于团结友爱的演讲稿范…
最新热门    
 
关于瑶族长鼓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时间:2010-3-27 11:44:18  来源:不详
族狩猎的情景,再现了古代瑶族先民的狩猎生活。 
  随着狩猎和采集向游耕农业的过渡,一些反映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的舞蹈也相继出现。如广西贺州瑶族《三十六套做屋长鼓舞》有 “找屋宅基地”、“量地”、“挖地”、“平屋地”、“找木”、“砍木”、“削木”、“背木”、“立柱”、“架码”、“割茅草”、“夹茅草”、“抛茅草”、“盖顶”、“压顶”等三十六套动作,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瑶族人民不断迁徙、找地建房的流离生活。平地瑶的 “芦笙长鼓舞”则包含了很多表现播种、耕田、收割、庆丰收等水稻耕作的内容。不管是长鼓舞的内容,还是长鼓舞的舞蹈动作 ,从中都可以窥探到瑶族人民生产劳动的场景。 
  2.2 广泛群众性 
  随着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瑶乡人民也迫切要求活跃文化生活。长鼓舞带有广泛的群众性,既为瑶族群众所喜爱,又易组织开展,而且多在各种节日及秋冬季高原农作较为清闲的季节举行,不影响生产,方便群众参加。长鼓舞对活动场地的要求不高,打麦场、草坪等都可以成为活动场所,体育器材可以就地取材,经费花销不多。这对培养群众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瑶族地区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都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在瑶族地区,广大城乡都有群众自发组织开展长鼓舞,小至一个家族、一个村落,大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能参与其中。由此可见通俗性和广泛性也是长鼓舞的基本特征之一。 
  2.3 文体交融性 
  瑶族长鼓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受群众的喜爱。它源于民族崇拜先祖的传统文化,又在生产劳动中发展,是民族文化的缩影,长鼓舞广泛的交融性是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存动力。 
  交融性首先体现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外部。长鼓舞融民俗、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多种民族传统文化方式相互交融和渗透,形成双向结合。它还是多种民族文化形式借助体育运动作为外在表现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内部,长鼓舞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民族政治、经济、民众生活、人际关系、地理环境、道德伦理民间文化、社会风尚、生产劳动和民族心理等多方情况[2]从多方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民族发展的活化石[3]。 
  2.4 健身娱乐性 
  瑶族长鼓舞的基本动作由走、跑、跳跃、蹲、挫、旋转、俯冲,以及顶、斗、周旋、厮杀、斗鸡、大蹦子等动作组合而成,多为模仿上山越岭、过溪穿谷、伐木运木、斗龙伏虎等劳动或斗争场面,古朴独特,粗犷豪放,节奏强烈跳到高潮时常结合有跳跃、旋转和极大幅度的摆动。跳至低潮时,稳健轻巧,韵律和谐,柔婉舒展,表现出动静相融的艺术特色[4]。 
  长鼓舞是全身性运动,肌肉、关节、韧带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可提高舞者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及协调性,在适宜的运动负荷下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能够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瑶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崇山峻岭当中,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需要丰富的社会文化来调节生活。长鼓舞的参与者在富有节奏的鼓点的伴奏下,通过自我运动实现宣泄情感、欢娱身心。因此,在瑶乡跳长鼓舞时,村中男女老少蜂拥而至,围坐一圈,情投长鼓舞,不仅促进了表演者的个体发展,也使观众感受到美的愉悦。同时,长鼓舞始终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活力和厚重的民族艺术风格,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