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瑶族文化揭开神秘面纱 …
江苏盐城文博会签约41亿…
中国文化产业登上国家战…
文化产业尚处战略性短缺…
公共文化服务:“戏”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
石家庄首现大规模先商遗…
文化景观被列为“缺口”…
文化蓝皮书:文化产业发…
最新热门    
 
对文化现代性的哲学解读

时间:2010-5-7 11:16:28  来源:不详
也不会远离河流,所以,古人类就会随着动物的迁徙而发展成为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如何精准地捕获猎物成了他们思考与创造的契机。因此,严谨的科学观念和理性思维自然就发展成为西方文化发展的根脉,成为西方文化发展的渊源。最终决定了西方的理性基础。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在生存问题得以解决之后,东西方的差异也自然在缩小,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走向融合。
  三、从“儒学”来解读文化现代性
  谈文化现代性,就要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寻人类的精神出路,追究人生的动力与意义的来源。而中国的儒学文化的稳定性、延续性以及包合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中国百年思想史来看
  中国百余年的历史与当今的“现代性”观念是不相吻合的。中国试图以迅捷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了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历代仁人志士殚精竭虑、上下求索,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我完善的折衷方案遭到否定。在文化启蒙运动中,竭力强调中国的儒学文化不能解决日益具有全球色彩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科技问题,因为儒学文化最核心的价值体系中,几乎没有科技的一席之地,而科技正好是侵略与反抗的“工具”,所以人们对儒家的治国方略抱着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因此,中国人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放弃了自己一向赖以立身行世的价值标准,事实上并没有就此获得成功,反而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国家不同方式的侵略,这也正是主体价值丧失的结果。

  (二)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进程来看
  中国儒学文化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曾一度被批判,中国到底是向传统文化寻根,还是转向西方?因为当时很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之所以不能很快进入现代化国家之行列,就是因为中国儒学文化“有问题”,直到李泽厚的《中国近现代史论》一书的出版,让人们在理性思考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也直接影响了2O世纪8O年代中国大陆的思想启蒙运动,
  (三)从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来看
  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的独立性越强,人与人的依赖性也越强,因此决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置他人于不顾。人类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接踵而来的便是精神危机,当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上的缺失感反倒日益严重。这正是价值理性匮乏的集中表现。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文化的支撑,让人们心灵上得到充实,让人们时刻感到自己是社会中有价值的一分子,是家庭成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学会尊重生命。
  四.从韦伯的“祛魅”来解读文化现代性
  按照被称为“欧洲近代文化之子”的韦伯的观点来看,文化现代性就是世界的“祛魅”,是宗教世界观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指出,新教和传统的宗教是不一样的,因为传统的宗教禁锢人的精神,而新教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世俗的生活,恢复了人的本性。所以,只有打破了人类数千年来习以为常的传统制度和行为,才能够进入到“现代”的境地,而传统主义不允许任何创新的尝试,所以也封杀了进步的可能性。在韦伯看来,人们在思想行动上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的计算,他认为只有在西方,尤其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理念上的因素以“宗教”最具有代表性,它就是一个“底版”,是现代性的根基,并且能够产生实际的力量。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不能只用经济的原因来解释,西方的某种“精神气质以及人的个性化起了关键的作用”。按照韦伯的观点,现在的“道德观”是从宗教信仰中发展出来的,它借助于科学经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