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刍议构建和谐社会中…
浅谈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大…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奥运场馆建筑的后现…
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
浅谈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
浅谈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
浅谈民族文化、国家权力…
浅谈阳朔西街文化的后现…
《浅谈维吾尔族帽子的特…
最新热门    
 
浅谈“和”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时间:2010-6-4 9:49:25  来源:不详
化中的这种思想可能会带来许多消极、负面的思想,比如臣对昏君的愚忠、子与妇对父和夫的盲从等。但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前面提到的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就会发现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是以前两种和为前提的,君、臣、父、子都有自己的名,为了“正名”,每个角色都要完成与其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各自完成了其责任与义务,这主张带来的只能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和睦团结。纵观历史,“这些思想和主张,两千余年来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中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忠君爱国意识和传统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臣民的重要社会意识和人生要旨之一。正因为此,才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有了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四)人与自然之和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崇尚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中国古代审美意识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天人合一,在风俗习惯、建筑园林、文学、绘画等方面都有表现。“中国文化过去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之处,便在于能把他们两者合而为一。”古代农业依节令进行,民间节日也多与大自然有关,总是适应节律,与自然界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从中国风水之说就可以反映出古代建筑中的“天人相应,人神一体”。在古诗文、故事传说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人与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的和,如二郎神有狗相助,所向无敌;项羽的乌骓马、关羽的赤兔马在失去主人后,竟然相随英雄而去;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与之相伴的人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古人在‘天人合一’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礼法自然’的理念,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礼’而得到了更多的关联与融合,并演进到了更高的程度。”在制礼的过程中把人与自然密切相联,甚至把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与之融为一体。正如《礼器》中所讲:“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

  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都涉及到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而在思想文化多元的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的诉求就更加的不可或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普遍和谐理念则可以培养社会成员自身、社会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社会成员与自然之间的尊重和宽容,进一步促进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秩序和谐理念
  秩序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它主要以“礼”、“仁”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并逐步深化,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和基本范畴体系。除了普遍和谐之外,“还需要社会性的规范来强化人们对这一关系网络的意识,这就是礼。” ‘‘礼,在中华传统文化与文明中源远流长,可以说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文明的根。”¨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并且逐步凸现出来,为了调节各种矛盾以达到社会和谐,礼表现为各种规范,并随之发展起来。从儒家思想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来看,礼其实是其核心,正是礼及其逐步产生出的仁、义、忠、信、孝、悌、智、教等范畴,规范着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形成了一种人人认可的社会秩序。仁与礼共同成为儒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因果,礼为外在表现,仁为实质,礼为因,仁为果。我们可以从《论语·颜渊》里的表述了解孔子对礼与仁关系的认识:“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