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黄英》人物的心理…
中关于国古代佛经译场对…
浅谈《诗经》研究的传统…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左传》释梦的心理…
浅谈中国术语学的理论建…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
浅谈五月诗社笔谈《20世…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与设计
最新热门    
 
浅谈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及其思考

时间:2010-7-8 11:00:02  来源:不详
组成的文本。因而,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派理论都暴露出了一个共同的缺点:它们都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语言到语言的封闭转换,这样狭窄的视野当然会制约翻译研究的突破性发展。
    以语言学派为指导的翻译研究是以语言分析为基本方法从而对语际间符号的转换规律进行研究的,它是以寻找意义的对等为目标,把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即语言外部的东西完全排除在外,形成了语言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这种翻译观下,翻译被看作是一个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封闭性的活动,语言就变成了一个封闭、静止和自足的系统了。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语言是透明的,意义是通过语言规律设定的,在一种语言中表达的内容一定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
    这种翻译研究模式太过理想化。翻译研究,绝非仅从静态的两种语言的形式特征及分析对比的单一纬度所决定或解释得清楚的。‘虽然结构主义语言学介人翻译学研究曾使翻译研究一度繁荣,也曾激起人们建立翻译学的雄心。但是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自身的不足,如静止性、封闭性和自足性,很难适应翻译中灵活多变、要有具体语境的语言实际应用的情况”。因此,这种自我封闭的模式也必将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而被打破,原来被排除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之外的一些因素应该而且也必然会进人翻译研究的领域。“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比较文学在我国的复苏,中国译学界也开始接受所谓‘翻译研究派理论’。许多学者开始一反前人关于译学静态研究的做法,将焦点慢慢转移到翻译过程的多维目的性质及翻译与目标语文化的互映互动等等问题上来”。
    总之,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方法和思路不利于作为一门独立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特征的翻译学的发展。要想使译学有本质的发展,就必须拓宽研究的思路,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语言形式间机械地转换和对应,不能仅局限于文本的静态研究,也不能仅关注翻译的内部研究。我们应该秉承传统译论中的精华部分,把翻译研究被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
    传统翻译理论历史悠久,虽然它们具有多方面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们依然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视若珍宝,矢志于阐发和开拓性继承。在对待传统翻译研究的‘规定性”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尊重翻译技巧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又要反对把翻译技巧的探索看作翻译研究的全部;在对待“中心性”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忽视作者和原作在翻译中应有的地位,又要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动性的一面和读者视野对翻译的反作用;在对待‘封闭性”问题上,我们不仅要正视语言在翻译中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又要跳出语言转换的单一视界。一些有志于译学建立的学者,正在积极转变思路,他们秉承传统译论中的精华部分,在此基础上一直都在努力地探索,致力于传统译学的现代阐释,从而为翻译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