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阿多诺的大众传媒批…
试析电视游戏节目的文化…
试析从吉祥图案看中国传…
试析对当代大众文化批判…
试析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
试析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
试析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
试析蒙古族婚俗之定亲习…
试析《牡丹亭》情与理的…
最新热门    
 
试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

时间:2010-10-10 11:23:02  来源:不详
众文化”的解释更为直露,她认为“大众文化不是历史上早就存在的民间文化,而是文化生产工业化和商品化的产物”。二是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产品制作的方式视为“文化工业”的“专利”,并在这种意义上把“大众文化”等同于“文化工业”。这种理解在我国学术界相当普遍,如唐蓓在同一篇文章中称大众文化“是借助大众传播工具,以工业化手段批量制作、推销,迎合大众消遣口味的‘快餐文化’(即通俗文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尹鸿教授谈论大众文化时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大众文化“在功能上,它成为了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在生产方式上,它成为了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在文本上,它成为了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在传播方式上,它成为了一种全民性的泛大众文化”。北京大学著名学者王岳川教授在对90年代艺术现象进行个案分析时,也基本上是持此观点,他认为, 90年代的先锋艺术,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先锋们在自己一度热衷的技术试验中,张扬纯技术至上,而不期然地将中国现代艺术带人了‘文化工业’之中”。
    对我国当代通俗文化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应当根据国情进行具体的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途径日趋多样化,如:电影、电视、录音录像、MTV、电子游戏、广播、报刊、光盘、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日新月异的传播方式,建立起了以都市为心、辐射面无比广阔的传输网,尤其是电子文艺产品,越来越深人民众,大有取传统审美活动方式而代之的势头。这种精神方式的变化完全是社会现实变化的结果,出自人们实际的生活需要,它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产物,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中国社会现实相适应。
    当然,通俗文化产品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影响下,与传统审美文化产品相比,其结构和形态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从而改变当代审美文化的构成和特质,并使其产品的制作过程日趋程序化、精确化、自动化,生产方式也会更加社会化、集约化、规模化,其产品结果和类型也会相应地变得标准化、格式化、通用化。这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必然付出的代价。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不同于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以“二为”方针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文化也不同于没有意义和价值追求的资本主义市场文化。社会主义市场文化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物欲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高,因此它并不能将文化完全交付市场机制去支配,成为一种纯粹以嵌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从而导致人文精神的沦落和丧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通俗文化的发展,在目标、性质和方向上决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所谓的“文化工业”。换言之,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是在政府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是一种以科技为手段,以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宗旨的有序的精神生产活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不同制度、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加强,中国人世后,外来科技和精神产品越来越多地进人我国市场。在此情形下,我国通俗文化的生产和发展在观念形态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工业产品的影响,意识形态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变化和转型,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对此已经做出了精辟地概括。但是,这种变化和转型只是主流意识形态随社会变化而做出的适时的调整,决不意味着对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全盘接收;同样,通俗文化产品也不能成为类似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