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月饼原为日常街头小吃 …
浅析文艺理论建设中的消…
广东怀集上空出现“日晕…
毛泽东反对别人为他做寿…
“日”里的人和事
作家韩寒林萧“力挺”“…
京城现罕见“日晕”(图…
日常生活的数字忌讳
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
郭店《老子乙》的“日损…
最新热门    
 
“日常生活审美化”:新型美学原则的兴起

时间:2010-10-10 11:23:03  来源:不详
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致使美失落它更深邃的人文内涵,充其量游移在肤浅的直观的感官层面,以一种粗滥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大众瞬时性满足的一次性“文化快餐”。亮丽的包装掩饰着内容的空洞。当社会充斥着各方面的虚拟化的审美符号的消费时,影像代替了实际的生活,广告代替了实在的事物,商标代替了真正的质量,包装与衣饰代替了内在的品味,整容过的外貌代替了本真的内心,网络自慰代替了真实男女的情感,游戏积分取代了真正的财产拥有等等。“过分审美化”导致的不是真正“美的艺术过剩”造成的审美疲劳,而是在审美文化垃圾和心灵鸦片包围中失去对于真正美的理想和崇高事物的判断力和追求,审美的泛滥使得美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们对于审美也会因此而变得麻木不仁。放逐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怀而无限的倾向于艺术的娱乐性,以身体快感代替深层次的美感,把消费意识、享乐意识当作文学艺术的唯一的价值标准,缺乏对人的现实生存的优患和对人的现实解放的实际关注。正如同陆扬和张岩冰在韦尔施的《重构美学》的“译者序言”中所说的那样:“美学在当代社会中危机深重,到了叫人忍无可忍的地步,韦尔施说,我们的世界实在是被过分审美化了,美的艺术过剩,所以它不应当继续染指公共空间。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